假裝生活在宋朝:民間的纏足是一種變態的審美

整理:讀有引力(ID:duyouyinli)

假裝生活在宋朝:民間的纏足是一種變態的審美

宋朝女性頭上戴的冠常見的有鳳冠、九龍花釵冠、儀天冠、珠冠角冠、花冠、團冠、嚲肩冠等。

鳳冠是后妃們在受冊封、大朝會、祭祖時所戴的禮冠,是所有禮冠中最為貴重的。

九龍花釵冠和儀天冠是皇太后祭祖時所戴禮冠。

皇室的這些禮冠,用“璀璨”和“價值連城”來形容一點不為過。碩大的珍珠,剔透的美玉,金銀製成的龍鳳、花朵和釵子,一起堆砌在禮冠上,彷彿一座小小的珠玉金銀之山。

珠冠是貴族女性所戴的一種冠,望文生義也沒錯,就是鑲嵌珍珠等寶石的冠。

角冠也是貴族女性的一種禮冠,因裝飾有角梳而得名。貴婦們因為在角冠上追求奢靡,冠子的高度甚至達到3尺,最後惹得宋仁宗發火了,說這個太奢侈了,規定冠子的高度不得超過4寸。仁宗時代,就沒人敢違反這個規定。可是後來,奢靡之風再次盛行,飾物又添進了魚枕、象牙和玳瑁。

假裝生活在宋朝:民間的纏足是一種變態的審美

花冠在民間女性中頗為流行,用像生花(假花)或者鮮花製成。

團冠深受年輕女性的偏愛,用竹篾為骨,後來改為白角,形狀如團。

嚲肩冠是在團冠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四周的冠飾下垂至肩而得名。

除了冠,宋朝的女性也使用頭巾,比如額巾,用一塊帕巾折成條狀,繞額一週,繫結在額前。

宋朝女子出行時,也會有蓋頭。新娘子出嫁的蓋頭只是其中一種,還有一種從唐朝帷帽發展而來,寬大的帽子下,用一塊四方的紫羅擋住臉部。

宋朝女性服飾中,也盛行腰帶,美稱為“香羅帶”,大多以布帛製成。腰帶的名稱和種類也很多,如合歡帶、鴛鴦帶、同心帶等,它們往往含有各種不同的美好含義:

以兩種顏色的彩絲交相編織而成的合歡帶,深受年輕女性喜愛,往往把它佩在裙腰,既作為裝飾,又象徵著男女恩愛,情投意合。

以兩種不同顏色絲縷合編而成的鴛鴦帶,常被年輕女子作為定情信物贈給男方,象徵相親相愛,永不分離。

同心帶是指綰有同心結的腰帶。歐陽修曾作詞寫道:“金泥雙結同心帶,留與記情濃。”

香纓是女子出嫁時系在衣襟或腰間的彩色帶子,上面繫有香囊。在出嫁那天,通常由新娘子的長輩為她繫上香纓,寓意是身有所繫。新娘子過門後禮拜男方長輩,需要手託香纓,這是商周就傳下來的禮節。

假裝生活在宋朝:民間的纏足是一種變態的審美

宋朝女性腰間佩飾,除了腰帶之外,還有玉佩、玉環、繡囊、香囊、流蘇等。

玉佩常常出現在貴婦的佩飾中,一般佩戴在裙子兩側。

玉環既是裝飾,又起到壓裙的作用。古代要求女性儀態行不露足,為了避免女性邁步時裙幅散開,有礙觀瞻,所以用玉環壓住裙角。一般左右各佩戴一個。

繡囊,類似於今天的口袋,放手巾、錢幣等物品。一般都是佩掛在腰間。

香囊比繡囊多了一樣東西,就是裡面貯放了香料。香料的作用一是散發香氣,二是驅蟲除穢。

流蘇是用五彩的羽毛或者絲線編織而成的帶穗,是一種垂飾品。

以上這些,您可以從中感受到宋朝女性在服飾上體現的細緻和美麗,但要是說到宋朝女性的鞋子,以您現在的審美眼光,一定不敢苟同。因為宋朝的婦女纏足。

纏足是歷史上對女性性別歧視和壓迫的代表作,也是變態的審美。

假裝生活在宋朝:民間的纏足是一種變態的審美

因為纏足的關係,所以適合纏足女性的鞋子,樣式必須是小頭鞋子。

弓鞋就是其中一種。纏足的女性,穿著小小的弓鞋,踽踽獨行。您看到她們的樣子,就能聯想到一個成語:裹足不前。

但就是這樣的鞋子,製作上也有講究。高檔的,有金縷鞋、珠鞋、花靴等,無非是用金絲線、珠寶、繡花裝飾而成。

不知道李清照是不是纏足的,但願沒有。想來她自年輕時候,就自由灑脫,遊歷各地,應該沒有纏足。嗯,這才是一位宋朝都市麗人的完整健康形象嘛!

新書《假裝生活在宋朝》全網熱賣中,歡迎支持!點擊“瞭解更多”即可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