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祖道一禅师入赣弘法首站——马祖岩宝兴禅寺

马祖道一禅师入赣弘法首站——马祖岩宝兴禅寺

一诚长老题字:马祖道场

马祖道一禅师入赣弘法首站——马祖岩宝兴禅寺

马祖岩宝兴禅寺(新址)

“天下丛林第一山,地点赣州马祖岩。”马祖岩,因马祖道一住锡而名载史册。

开元年间,马祖道一从韶关拜叩六祖慧能真身后,自梅关古道达赣州弘法,首站为马祖岩宝兴禅寺。后往赣县龚公山,开启长达28年的赣南弘法历程。

据明嘉靖版《赣州府志》记载,唐开元二十年前后,马祖率徒众自临川西里山南下,来此诛茅觅洞栖身修行。但在此时间不长,马祖即率徒迁锡于城东北龚公山。明万历年间,悟学和尚携徒本慧来此建寺,冠名曰:“马祖岩寺”。

马祖道一禅师入赣弘法首站——马祖岩宝兴禅寺

马祖庙

马祖道一禅师入赣弘法首站——马祖岩宝兴禅寺

马祖坐禅金身佛像

马祖岩寺位于佛日峰。佛日峰雄踞群山,环境清幽,宛若仙境。寺内有心源古井,沿用至今。古井为道一禅师带领弟子挖掘而成,普利众生。寺前峭壁内留有禅师弘法遗址——马崖禅影。这正是道一禅师品悟“即心即佛,非心非佛”之处,尚存有历代碑刻。

道一禅师的住锡为马祖岩注入了禅韵,充满灵气。历史上,马祖岩香火鼎盛,僧众多时达三百余人。除了僧人、香客,不少文人骚客也慕名前来。文天祥曾作《禅关》:“秋风吹日上禅关,路入松花第一弯。只愿四时烟露少,满城楼阁见青山。”苏轼留有名篇《尘外亭》。

清后期,寺院逐渐走向没落。

马祖道一禅师入赣弘法首站——马祖岩宝兴禅寺

瑞印法师

1998年,在原址重修马祖岩寺。1999年,时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的一诚长老曾赴施工现场指导。2007年,马祖岩寺交由章贡区佛教协会管理。“本人作为章贡区佛教协会会长也就担任了重组任务,并担任了住持。先是对路面进行硬化,周边加修小道。建了数间简易房屋。”瑞印法师曾在博客中如是写道。

在重组寺院期间,经多方商议,寺院更名为宝兴禅寺。“更名理由有三:一是马祖老家四川成都有宝光寺,二是江西赣县有宝华寺,三是江西靖安有宝峰寺。这三座寺院都与马祖有关。为了重振马祖禅风,激发我等毅志,命名宝兴禅寺,作为我们发扬马祖禅风的行动纲领很有意义。”瑞印法师阐述了寺院更名的缘起。一诚长老对新寺名表示认可,并题“宝兴禅寺”赠予寺院。

马祖道一禅师入赣弘法首站——马祖岩宝兴禅寺

宝兴禅寺山门

马祖道一禅师入赣弘法首站——马祖岩宝兴禅寺

大雄宝殿

马祖道一禅师入赣弘法首站——马祖岩宝兴禅寺

观音殿

马祖道一禅师入赣弘法首站——马祖岩宝兴禅寺

独特景观:寺内部分山体裸露的红砂岩的原形

为保护马祖岩文化遗址,保护佛日峰原有地形的完整性,马祖岩宝兴禅寺向南下移至佛日峰南面的半山腰处。寺院新址位于心字形山体上,寺院的主殿为心字的中心位置。山体为红砂岩,印证为红心。寺院下方将依照地形山势围蓄一个水面3万平方米的禅心湖,其自然的形状也是心形,寓意为山心水心印禅心。

寺院坐北朝南,依照山形地势分布五座五进院落,形成符合佛教规仪且格局华美庄严的禅寺建筑布局。依唐代建筑风格,根据马祖岩红砂岩山体的特征,采用红砂岩作为地面铺装及墙面装饰风格。寺内部分山体裸露的红砂岩的原形,成为寺院的独特景观。

“我必须下大决心,与全寺僧信以及城区广大佛弟子们共同努力,群策群力,大力弘扬马祖禅文化,为赣州的和谐作贡献。按照领导们的要求讲好一个故事,做好一张名片,带好一支队伍,团结广大信教群众,发挥好一份责任。”2015年,瑞印法师领取马祖岩宝兴禅寺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后,曾如是说道。

马祖道一禅师入赣弘法首站——马祖岩宝兴禅寺

瑞印法师主法法会

马祖道一禅师入赣弘法首站——马祖岩宝兴禅寺

传灯祈福法会

马祖道一禅师入赣弘法首站——马祖岩宝兴禅寺

研修班揭牌

在瑞印法师带领下,宝兴禅寺不断推进各大殿堂的修建工作,推进寺院管理的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正常开展法务活动。寺内成立禅修中心、宋城佛教文化禅修班。般若堂内,每年都会举办培训班。

如今,一座庄严的道场已基本成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