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道一禪師入贛弘法首站——馬祖岩寶興禪寺

馬祖道一禪師入贛弘法首站——馬祖巖寶興禪寺

一誠長老題字:馬祖道場

馬祖道一禪師入贛弘法首站——馬祖巖寶興禪寺

馬祖巖寶興禪寺(新址)

“天下叢林第一山,地點贛州馬祖巖。”馬祖巖,因馬祖道一住錫而名載史冊。

開元年間,馬祖道一從韶關拜叩六祖慧能真身後,自梅關古道達贛州弘法,首站為馬祖巖寶興禪寺。後往贛縣龔公山,開啟長達28年的贛南弘法歷程。

據明嘉靖版《贛州府志》記載,唐開元二十年前後,馬祖率徒眾自臨川西里山南下,來此誅茅覓洞棲身修行。但在此時間不長,馬祖即率徒遷錫於城東北龔公山。明萬曆年間,悟學和尚攜徒本慧來此建寺,冠名曰:“馬祖巖寺”。

馬祖道一禪師入贛弘法首站——馬祖巖寶興禪寺

馬祖廟

馬祖道一禪師入贛弘法首站——馬祖巖寶興禪寺

馬祖坐禪金身佛像

馬祖巖寺位於佛日峰。佛日峰雄踞群山,環境清幽,宛若仙境。寺內有心源古井,沿用至今。古井為道一禪師帶領弟子挖掘而成,普利眾生。寺前峭壁內留有禪師弘法遺址——馬崖禪影。這正是道一禪師品悟“即心即佛,非心非佛”之處,尚存有歷代碑刻。

道一禪師的住錫為馬祖巖注入了禪韻,充滿靈氣。歷史上,馬祖巖香火鼎盛,僧眾多時達三百餘人。除了僧人、香客,不少文人騷客也慕名前來。文天祥曾作《禪關》:“秋風吹日上禪關,路入松花第一彎。只願四時煙露少,滿城樓閣見青山。”蘇軾留有名篇《塵外亭》。

清後期,寺院逐漸走向沒落。

馬祖道一禪師入贛弘法首站——馬祖巖寶興禪寺

瑞印法師

1998年,在原址重修馬祖巖寺。1999年,時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的一誠長老曾赴施工現場指導。2007年,馬祖巖寺交由章貢區佛教協會管理。“本人作為章貢區佛教協會會長也就擔任了重組任務,並擔任了住持。先是對路面進行硬化,周邊加修小道。建了數間簡易房屋。”瑞印法師曾在博客中如是寫道。

在重組寺院期間,經多方商議,寺院更名為寶興禪寺。“更名理由有三:一是馬祖老家四川成都有寶光寺,二是江西贛縣有寶華寺,三是江西靖安有寶峰寺。這三座寺院都與馬祖有關。為了重振馬祖禪風,激發我等毅志,命名寶興禪寺,作為我們發揚馬祖禪風的行動綱領很有意義。”瑞印法師闡述了寺院更名的緣起。一誠長老對新寺名錶示認可,並題“寶興禪寺”贈予寺院。

馬祖道一禪師入贛弘法首站——馬祖巖寶興禪寺

寶興禪寺山門

馬祖道一禪師入贛弘法首站——馬祖巖寶興禪寺

大雄寶殿

馬祖道一禪師入贛弘法首站——馬祖巖寶興禪寺

觀音殿

馬祖道一禪師入贛弘法首站——馬祖巖寶興禪寺

獨特景觀:寺內部分山體裸露的紅砂岩的原形

為保護馬祖巖文化遺址,保護佛日峰原有地形的完整性,馬祖巖寶興禪寺向南下移至佛日峰南面的半山腰處。寺院新址位於心字形山體上,寺院的主殿為心字的中心位置。山體為紅砂岩,印證為紅心。寺院下方將依照地形山勢圍蓄一個水面3萬平方米的禪心湖,其自然的形狀也是心形,寓意為山心水心印禪心。

寺院坐北朝南,依照山形地勢分佈五座五進院落,形成符合佛教規儀且格局華美莊嚴的禪寺建築佈局。依唐代建築風格,根據馬祖巖紅砂岩山體的特徵,採用紅砂岩作為地面鋪裝及牆面裝飾風格。寺內部分山體裸露的紅砂岩的原形,成為寺院的獨特景觀。

“我必須下大決心,與全寺僧信以及城區廣大佛弟子們共同努力,群策群力,大力弘揚馬祖禪文化,為贛州的和諧作貢獻。按照領導們的要求講好一個故事,做好一張名片,帶好一支隊伍,團結廣大信教群眾,發揮好一份責任。”2015年,瑞印法師領取馬祖巖寶興禪寺宗教活動場所登記證後,曾如是說道。

馬祖道一禪師入贛弘法首站——馬祖巖寶興禪寺

瑞印法師主法法會

馬祖道一禪師入贛弘法首站——馬祖巖寶興禪寺

傳燈祈福法會

馬祖道一禪師入贛弘法首站——馬祖巖寶興禪寺

研修班揭牌

在瑞印法師帶領下,寶興禪寺不斷推進各大殿堂的修建工作,推進寺院管理的民主化、制度化、規範化,正常開展法務活動。寺內成立禪修中心、宋城佛教文化禪修班。般若堂內,每年都會舉辦培訓班。

如今,一座莊嚴的道場已基本成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