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树,需要力量,让呼吸氧气的人,走进一年酣畅


我需要树,需要力量,让呼吸氧气的人,走进一年酣畅



我需要树,需要力量,让呼吸氧气的人,走进一年酣畅。

《礼记》有言:“孟春之月,盛德在木”。如果要以一种独特的形象代表地球的活力,那就是树。进入树的世界就像进入美与神秘的境地。冬去春来,新芽咿呀冒出,是生命的开始,更是一种延续。

一起来看下,历史上那些帝王将相、文人骚客、乡绅富豪,和种树的不解之缘吧。

01 孙中山种树动静大

年年植树树成荫

代代造林林成森

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经当年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自此我国有了植树节。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仪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我需要树,需要力量,让呼吸氧气的人,走进一年酣畅


02 朱元璋种树惠民生


山上没有树,庄稼保不住

明太祖朱元璋曾下令,凡有五至十亩地的农户都要种桑树、木棉各半亩;

有十亩以上地的农户,还要增种柿树、核桃和枣树。

我需要树,需要力量,让呼吸氧气的人,走进一年酣畅

03 元世祖种树治天下

植树造林,平衡自然生态

开源增产,促进社会文明

元世祖忽必烈的治国方针中,有一种既可以点缀风景,又极为实用的规划,那就是植树。

他命令百姓在大路两旁,广泛种植一种会长得很高大的树木。它们除了在夏季能成荫遮凉外,在冬季大雪封路时,还起到路标的作用。

他还委任高级官员四出巡视,察看他的这些措施是否安排落实。

我需要树,需要力量,让呼吸氧气的人,走进一年酣畅

04 诸葛亮种树传子孙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诸葛亮是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然而,他并不以功名利禄传后。他在给后主刘禅的遗书中写道:“臣家有桑八百株,子孙衣食,自可足用。”

他把自己亲手栽种的八百株桑树作为子女生活费的来源,为子女生活作长久安排。

一代名相,两袖清风,死后留给子孙后代的唯有自己栽种的桑树,令人不胜感慨。

我需要树,需要力量,让呼吸氧气的人,走进一年酣畅

05 杨达卿种树济贫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明末清初,福建开明绅士杨达卿,灾荒年决意开仓济贫,并布告饥民,每领一斗谷者,必须先去村前大富山上栽一棵树。

九年后,一向荒凉的大富山披上了绿装。

他还立下遗嘱:凡灾民所营林木,除用于修桥铺路和办学校外,要用于为贫困户造房。

我需要树,需要力量,让呼吸氧气的人,走进一年酣畅

06 文成公主种树念家乡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植下一棵树,收获万点绿

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从长安带去柳树苗种,植于拉萨大朝寺周围,以表达对柳树成荫的故乡的思念。

因此,这些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现在已成为藏汉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我需要树,需要力量,让呼吸氧气的人,走进一年酣畅

07 名医董奉种树治病

千重林山真宝库,万顷绿海活银行

三国东吴名医董奉,医术精湛,济贫善施,为人治病不收财礼。只要求治好一个轻病人,种一株杏树,治好一个重病人,种5株杏树。

天长日久,他的房前屋后竟有10余万株杏树,人称“董林杏仙”。

后来,每当杏子成熟,董奉把它换成粮食,赈济穷人,这就是历代传为美谈的“杏林佳话”。

我需要树,需要力量,让呼吸氧气的人,走进一年酣畅

08 左宗棠种树造福新疆

植树造林,利在当今,功在千秋

清代名将左宗棠由甘肃进军新疆时,命令军队沿途栽柳,人们呼为“左公柳”。

有诗为证:大将西征人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我需要树,需要力量,让呼吸氧气的人,走进一年酣畅

09 周恩来种树续友谊

友谊之树万年青

1964年春,周恩来同志在云南亲手栽种了阿尔巴尼亚油橄榄。

使中阿友谊树在我国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果实。

我需要树,需要力量,让呼吸氧气的人,走进一年酣畅

10 沙俊其种树庆军功

万里长城抵御外敌

绿色长城造福人类

西周“常胜大将军”沙俊其,每次打胜仗后,他都要下令将士们在获胜的战场上广种杨树,以示胜利。

后来就连抓到的俘虏也要他们种树,作为“同庆”活动。随着他的不断胜利,这种“庆功栽杨”发展到栽柳、植槐。

后来,许多诸侯国受其影响,把这种植树活动作为一种庆典延续下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