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式過馬路」說不!

天津近日上崗的人工智能警察,讓“中國式過馬路”再次迴歸眾人視野。

“湊足一撥人就走,和紅綠燈無關”——一直以來,這種不看紅綠燈、沒車就走、隨意穿行交叉路口的“中國式過馬路”行為就飽受詬病,不僅了引發國人對生命安全的擔憂,還將這種不正常的“名氣”宣揚到國外,引發各國對中國國民素質的大討論!

“中國式過馬路”到底危險在哪,輪番上演的行人車禍事件就是血的教訓。於是,在這波新科技革命下,高科技也來湊熱鬧,人工智能開始獻力了!

對“中國式過馬路”說不!

AI警察上路,怎敢對“中國式過馬路”說Yes !

近日,天津市在和平區南京路營口道交叉口上線了一套“電子警察"抓拍行人闖紅燈系統,用來實時“監視”行人的“中國式過馬路”行為。

對,就是這套抓拍行人闖紅燈系統,就是我們此次的主人公——“AI警察”。但與但與AI廚師、AI服務員不同,我們這次所提及的AI警察,並不是人工智能機器人。

據瞭解,這類“AI警察”以智能攝像頭為載體,結合視頻識別技術,通過視頻檢測行人闖紅燈行為,並且應用深度學習人臉技術,對人臉進行提取、識別,儲存闖紅燈人臉數據,通過實時搜索比對,查找同個人是否多次闖紅燈,並可通過數據對接,落實違法人員身份,對違法人員的的違法地點、抓拍時間和違法行為的照片通過大屏進行顯示。

據天津市交警部門介紹,一旦違法人員的違法行為被核實,屬地交警大隊將根據比對出的當事人信息進行告知,當事人現場或前往交警部門接受調查處理,相關信息將會從曝光臺撤下。對於不接受調查處理的當事人及多次闖紅燈的違法當事人納入誠信記錄。

這意味著,這種闖紅燈行為將與偷竊、鬥毆等違法行為並肩,類似於讀書時期的大、小過處分,成為你我人生檔案的一大汙點,將對生活產生或大或小的影響。

的確,“AI警察”的“監視”行為看起來新奇並實用,但它卻不是一種新鮮的事物。早在2017年,以人臉識別技術為核心的“AI警察”就已公開露面。

2017年4月,深圳交警在新洲路與蓮花路口交匯處的安全島上,正式啟用“智能行人闖紅燈取證系統”,對行人闖紅燈行為進行整治。如果有行人闖紅燈,監控攝像頭會自動抓拍,並實時顯示在電子顯示屏上滾動播放。

對“中國式過馬路”說不!

數據顯示,自“AI警察”出現在斑馬線後,半年期間共抓拍行人不按交通信號指示通行的行為約13930宗。這種通過取證系統的抓拍以及同步將不良行為人像圖片在路口安裝的系統大屏上進行實時顯示,採取現場曝光的警示方式,有效改善了蓮花/新洲路口東面斑馬線處行人的通行秩序。

可以這樣說,“AI警察”的出現,有效緩解了“中國式過馬路”這一嚴峻的社會問題。

那這下好了,把臉皮看得比什麼都重要的中國人,在AI警察的“監視”下,哪還敢闖紅燈了!

“中國式過馬路”頻現,看各地如何大展身手

不過,這種“中國式過馬路”行為,並不僅僅發生在中國。“美國式過馬路”、“法國式過馬路”……也隨之浮現。可以這樣說,杜絕“中國式過馬路”交通行為,已成為全球各國的共同話題。

於是乎,為應對 “中國式過馬路”行為,除 “AI警察”外,各地紛紛推出了不少黑科技。

今年4月,湖北街頭出現了會說話、會噴水的“防闖紅燈黑科技”,專門用來行人的“闖紅燈”行為。據瞭解,這款“黑科技”包含“行人闖紅燈自動識別抓拍系統”和“行人過馬路激光彩虹道閘系統”兩大組成部分。遇到闖紅燈的行人,“黑科技”不僅會語音提示,還會噴射水霧,甚至把闖紅燈者“尊容”上傳至大屏幕。

在法國巴黎,為了整治“法國式過馬路”現象,巴黎道路安全局在巴黎街頭悄悄豎起一塊虛擬車禍廣告牌,每當有行人闖紅燈行為出現,廣告牌就會發出巨大的剎車聲響,從而達到把路人驚嚇的目的。不僅如此,除了嚇人,廣告牌還會把路人受驚嚇的瞬間抓拍下來,記錄他們被驚嚇時的囧樣。

還有智能斑馬線Starling Crossing。這條由英國保險公司Direct Line與建築公司Umbrellium研發的智能斑馬線,是一個由完全防水並可以感知壓力的LED面板組成的區域,道路兩邊採用攝像機,會自動蒐集道路情況,並監控行人在過馬路上的位置和路線以及行人擁擠度。通過分析圖像,決定需要什麼形式的標示線,同時LED燈也將根據需要改變顏色。

對“中國式過馬路”說不!

更值得一提的是,Starling Crossing無行人時道路上將不會顯示斑馬線,一旦有行人接近路口區域,路面上會出現紅色圓圈。當交通信號燈變綠時,腳下圓圈也會變綠,在馬路中央就會神奇的出現一條LED斑馬線。當行人都穿過馬路後,斑馬線就會消失,讓司機繼續前行。斑馬線還會根據人流量進行寬窄調整。有人闖紅燈系統會立馬會畫出一條醒目的紅線,提醒闖紅燈者和過往車輛。

……

新技術的出現往往都是為了滿足人類的某種需求,馬路黑科技的出現也皆是如此,但與其他技術不同之處在於,馬路黑科技的誕生,拋棄了一己私慾,往往沒有任何負面情緒。

只是,在驚歎新技術的同時,我們也不得不被人類的聰明才智所折服!

高壓之下的 “中國式過馬路”,“刷臉”時代並沒有那麼簡單

撇開上文所提及的他國馬路黑科技不談,搭上人工智能的先行車的中國,很快就讓“中國式過馬路”進入“刷臉”時代。

“中國式過馬路”背後的心理大抵是“倒黴被車撞的人一定不是我”,而這種謎之慶幸感往往就是造成車禍事件的主要原因。

除了個別自殺案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沒有司機真敢撞人,也沒有挺熱鬧真想被車撞。相關調查顯示,中國每年發生交通事故50萬起,車禍死亡率已經連續10多年保持世界第一。我們以世界15%的汽車保有量,製造了全球16%的死亡人數。這意味著在中國,每五分鐘就有一人死於車禍,每一分鐘就有一人致殘。

這種“刷臉”時代的出現,將在很大程度上緩解當前的交通問題

但換個角度來看,進入“刷臉”時代的行人闖紅燈行為,更多是高壓之下的 “中國式過馬路”的無奈之舉,這種必然會牽涉到隱私的人臉識別技術,在人工智能還未被大多數人理解、接受的今天,並不能發揮其最大的效果

簡單來說,在“AI警察”上崗之前,對於其中所涉及的人臉識別等信息採取行為,政府部門一定要提前向社會進行公告,告知公眾已進入公共信息採集區域,其違法行為將被拍攝並曝光。如此一來,既滿足了群眾的知情權,“AI警察”也可安心上崗,“監視”潛在或正在進行的“中國式過馬路行為”。

更值得注意的是,對於“AI警察”所採集的所有數據信息,其傳輸過程一定要進行技術加密處理,確保公眾的隱私不被有心人士利用。

對“中國式過馬路”說不!

此外,進入“刷臉”時代的行人闖紅燈更少不了政府的助力、國人素質的提高。

一味的罰款行為並不能解決“中國式過馬路”問題,除了僥倖心理,交通設施的不合理設置也是行人闖紅的另一原因。這樣看來,相關部門必須對當前城市中的不合理交通設施進行綜合整治,“因地施材”。

人臉識別技術加持、政府綜合整治,國人素質提高,三大法寶齊出鞘,方能從根本上解決好人與車“路權”衝突,破解當下的“中國式過馬路”難題。

不過,無論技術加持與否,這種丟國人臉、不安全的的中國式過馬路,早該被摒棄了!

畢竟,與方便、快捷相比,生命安全應擺在首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