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學霸調查結果:父母的格局,會毀掉孩子的未來

01

高考結束,學霸再度成為大家關心的話題,澎湃新聞剛剛做的一項調查,讓我們對學霸的家庭背景有了進一步認識。

調查結果顯示,學霸父母的學歷,近43%為本科學歷,其中超過16.67%為碩士以上學歷。

相比於2017年的11.25%和2016年的8.33%,父母學歷總體水平顯著提升。

在父母的職業上,教師或公務員的比例最高,接近30%。

2018高考學霸調查結果:父母的格局,會毀掉孩子的未來
2018高考學霸調查結果:父母的格局,會毀掉孩子的未來

(注:以上問卷發送對象為30個省60為高考學霸,問卷回收為19個省27位考生。)

雖然這份問卷的回收率僅為一半,但是一點都不妨礙我們仔細思考,到底是什麼在決定或者毀掉孩子的未來。

父母的學歷或職業,當然不能100%決定孩子的命運,但卻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父母的格局觀和價值觀。

而父母的格局和見識,才真正決定了孩子人生和事業的高度,決定他們未來到底能走多遠,飛多高。

02

澎湃新聞在採訪中發現,學霸的父母給了孩子們寬鬆的教育環境,廣闊的學習視野,以及潛移默化的言傳身教。

這些不僅幫助他們取得高考的考試成功,也在為人處事以及未來的職業發展道路上,對他們產生深遠影響。

學霸李梓韜來自教師家庭,父親曾獲得過全國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等多個獎項,平時經常向他普及電子技術這方面的知識。

在談到父母對自己的影響時,他感觸頗深:“我們家人從來不說髒話。我和爸媽比較關注國家大事、輿論熱點,有時會爭吵但還是很和氣。”

學霸周言來自天津,父母對她採取開放民主的教育方式,這使她養成了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

周言父母身為教師,工作經常涉及一些實驗,他們面對學術研究治學嚴謹的態度,深深地影響周言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

周言說:“我們家的氛圍就比較寬鬆,我和爸媽就像很密切的朋友,每天放學回來,我就會和他們分享當天不愉快或者很愉快的事情,這樣對於心態的調整非常好。”

雲南學霸陳曦(化名)則是從小就受到了家庭文化的耳濡目染。因為父母特別喜歡閱讀,這使得陳曦也很喜歡安靜地看書,“家裡所有人都在看書會特別有氛圍”。

陳曦說:“小時候我媽媽就會給我講哈佛教子枕邊書裡的故事,和我說,長大後一定要去考哈佛,平時還會給我買各種各樣的碟片在家裡放。”

安徽學霸方清源坦言,在學習和擇校上,父母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他說:“我爸爸是稅務系統的一名計算機技術人員,在選專業的時候,他就會以他自身的經歷建議我,不要單純選擇計算機類的專業,而是要成為一個多領域互通的交叉型人才。”

父母的身體力行,言傳身教,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更是孩子無聲而有力的導師。

在風雨前行中,他們永遠做那個全心支持和鼓勵孩子的同行和陪伴者,必須跑得非常努力,孩子才會努力跟上父母的腳步。

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給予他們精神上的富足,將“書”變成家裡最美的裝飾,而不單單是物質上的填充和無限滿足。

父母的格局,決定了孩子的眼界和高度,讓他們從小就知道知識多麼有力量,世界有多麼廣闊,人生有多麼精彩。

03

前幾天,曾在8年前爆紅網絡的 "殺魚弟"喝農藥自殺,再度引起大家關注。

2010年年底,8歲男孩孟凡森因為一段殺魚的視頻在網絡上竄紅。

2018高考學霸調查結果:父母的格局,會毀掉孩子的未來

在自家攤位上幫忙的他,雙手凍得通紅,但眼神犀利,動作嫻熟,被網友們紛紛點贊,稱為“殺魚弟”。

小孟在兄弟姊妹6人中,排行老大,早早挑起生活的重擔,跟隨父母漂泊在蘇州農貿市場賣水產。

偶然成為網紅,父親乾脆把水產店改為“殺魚弟”水產,吸引更多客人。然而這並沒有給孟凡森帶來命運的轉變。

在好心人的幫助下,小孟當年雖然上了小學,但一年後就被父親拉回了魚攤上。因為父親堅信:“讀書有什麼用?只有幹活掙錢。”這直接導致小孟對學習徹底失去興趣。

2018高考學霸調查結果:父母的格局,會毀掉孩子的未來

小孟的父親性格暴躁,經常打罵孩子甚至家暴,這樣的家庭氛圍,直接影響孩子的性格和言行。

小孟長大後的認知水平、處事方式和其父親如出一轍,在每日重複的殺魚中,內心充滿怨恨,性格衝動,暴躁,自卑的同時,又伴隨自暴自棄的傾向。

在本該用心讀書,思考人生的黃金時光,卻因為父母的無知,冷漠和狹隘,使小孟的生活只剩下一條條待宰和被宰的血淋淋的魚,最終在絕望的狀態下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相反,今年高考的一條新聞刷屏,陝西的一對農民夫婦,吳治保和胡治愛的5個孩子,全部考上大學,其中4人考上清華北大。

同樣出身農家,但吳家父母傳遞給孩子的價值觀卻是:讀書是孩子去看世界的路。

孩子們心無旁騖,專心學習,相互影響,實現了人生的逆襲。

吳家父母給了孩子通過讀書闖蕩世界的眼界和勇氣,而小孟的父母卻將小孟牢牢地拴在了一個魚攤上。

有格局的父母,鼓勵孩子突破父母的認知侷限、打破原生家庭的種種阻礙。他們給予孩子最無價的禮物,是希望和未來。

沒有格局的父母,看見的是眼前的蠅頭小利,是當下的一點困難,用自己的懶惰和無知,侷限甚至毀掉孩子的未來發展。

04

去年有一篇爭議很大的文章,叫《寒門難出貴子,是對奮鬥者的公平》。

說的是,寒門難出貴子,是因為寒門父母本人不僅窮而且懶,等到孩子沒出息的時候,就開始抱怨階層固化,卻忘了別家孩子的父母搏命的時候,他們卻在釣魚、打麻將、玩遊戲。

雖然觀點有些以偏蓋全,但卻值得我們對現實生活重新進行反思。

那些不管學歷如何,卻一直在與生活共舞,內心強大,不懼困苦,不斷努力和向上的父母,教會孩子努力和拼搏才能抵達更廣闊的世界。

而那些每天混日子,無所事事,抱怨生活,只顧眼前的父母,讓孩子看到的是永無止境的貧窮,狹隘,空虛和無望。

如果你自己早已就被生活打垮,無力反擊,你又怎能指望孩子勇敢而堅韌?

若你仔細觀察周圍的同學,不管小學還是大學同學,他們的生活似乎都在一條無形的線的牽引下行走。

而決定這條無形的線的走向的,恰恰就是他們父母的見識和家庭環境。

畢業5~10年後,每個人的發展軌跡的差距會因此形成天壤之別。

上進和不上進的父母,過著不一樣的人生,他們的格局,會成就一個孩子的未來,也會毀掉一個孩子的未來。

05

龍應臺在文章《我為什麼要求你讀書?》中,對21歲的兒子安德烈說過這樣一段話,非常精彩: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成為一個有見識、有格局的父母,讓孩子理解讀書的真諦,努力的意義,讓孩子明白世界的廣闊,未來的精彩,成功的樂趣和尊嚴的可貴。

到那時,你做的不過是“靜等花開”,等待孩子親手開啟美好未來的那一刻。

作者:木沐,清華大學MBA,LinkedIn專欄作家,戰略總監,10年以上知名外企高管經驗,專注於職場和個人成長領域研究。微信公眾號: 職場木沐說 (ID: mumushuo2017 ),只寫超實用和接地氣的個人成長乾貨。

——End——

陪伴最有夢想的你,

成長為實現夢想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