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理財賺多了?一張月餅券背後竟暗藏「暴利」

最近幾個禮拜,上海的地鐵口都出現了一批迴收月餅券的黃牛。昨天公司剛發下了的月餅券,識局君想了想,轉手半價賣給了地鐵旁的攤販。

除了月餅券,最常見的是商場那些回收購物卡的黃牛。別小瞧了這些花裡胡哨的卡券,仔細觀察會發現,它們的背後可是隱藏了一套龐大的“虛擬經濟”。

就拿月餅券來說吧,明明吃月餅的人越來越少,但每年月餅卻越賣越多,以前不明白,後來搞懂了,簡單的複述一下:

比理財賺多了?一張月餅券背後竟暗藏“暴利”

(圖源於網絡)

月餅廠商印了一張100元的月餅券,65元折扣價賣給了經銷商,經銷商以80元一張賣給了公司,公司將月餅票發給了識局君,識局君40元賣給了黃牛,廠商最後以50元一張向黃牛收購。你看,沒有生產月餅,廠商賺了15元,經銷商賺了15元,公司送了福利,識局君賺了40元,黃牛賺了10元。

整個環節下來,除了埋單的企業外,其他參與者都獲利了(為避免中間商賺差價,擾亂市場,要不以後統一發現金吧)。而廠商僅憑一張自己印的“紙”,層層流通轉回自己手中,最後賺取真金白銀的淨利潤,甚至比生產賺錢快得多,這種空轉現象,被稱為月餅的證券化。

不難想象為什麼這些年出現那麼多“天價月餅”的事件了,也能理解為什麼哈根達斯、星巴克等洋品牌都要入場分一杯羹,這招“空手套白狼”簡直就是暴利,如果有月餅期貨,估計略遜於房價,能跑贏大部分理財產品。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錢隆卡管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