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华勇:全球网络不断壮大 银联要向科技公司转型

葛华勇:全球网络不断壮大 银联要向科技公司转型


凤凰网财经9月21日讯(杨芳)“以前支付是银行的基本职能,现在支付与科技、金融高度融合,很多机构都在做支付。支付已经不是一种目的了,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获客的手段。很多的科技公司、第三方机构和互联网机构都在纷纷做支付,这对银联的挑战也是非常大的。”银联董事长葛华勇对凤凰网财经表示。

成立于2002年的银联,从同城联网通用、全国联网通用再到国际市场布局,目前已成为全球发卡量第一、交易量第一的银行卡组织。据葛华勇介绍,全球170个国家和地区可以使用银联卡,境外48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发行了近1亿张银联卡。

在国内,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融合,越来越多的新型第三方支付机构涌入市场。为了迎接挑战,葛华勇表示银联要创新发展、要向科技公司转型、发展全球的网络以及加大内部改革和机制创新。

谈到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葛华勇表示,一直就有合作,未来合作也会继续,“第三方支付机构很多也是银联的成员机构。银联是四方模式,其中就包括第三方,我们服务好第三方肯定会促进银行卡的消费服务,会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葛华勇:全球网络不断壮大 银联要向科技公司转型


银联董事长葛华勇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

银联的四大成就

银联成立于2002年,包括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80多家国内银行金融机构共同投资组建。成立之初,中国银联筹备负责人宣传的目标是,“要做中国的VISA、万事达组织。”

2004年,银联国际化起步。当时刷卡在国内还没有普及,因此不乏反对的声音。面对争议,银联方面还是下了决心,要搞“全球网络,国际品牌”,将银联的国际化先在香港、澳门进行拓展。银联先通过与中银香港等中资在港金融机构开展合作,打开知名度,再与汇丰和渣打等外资机构进行合作。

16年过去了,银联从最初同城联网通用、全国联网通用再到国际的布局,目前已成为全球发卡量第一、交易量第一的银行卡组织。据葛华勇介绍,全球170个国家和地区可以使用银联卡,境外48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发行了近1亿张银联卡。

谈到银联16年来的成功经验,葛华勇介绍道,“中国银联的成长是和中国改革开放共同成长的,中国银联的发展得益于中国经济改革开放高速发展。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银联实现了四项大的目标或者主要成就:第一,实现了联网通用,在银联成立之前,各个银行的银行卡只能在自己的POS机上使用,商户‘一柜多机’,刷卡成功率低。中国银联用大概两年的时间完成了全国的联网通用,这给各个银行和广大群众带来很大的变化。第二,银联创造了银行卡的标准,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银联成立之前,各家银行发的银行卡都以自己的标准制成,或者借鉴国外银行卡形成的标准,标准非常不完善。银联成立后,发行了银联标准的、以人民币计价的银联卡。现在,银行卡技术标准、业务规则等方面在国内都统一了,而且银联标准现在也逐步推向国外。第三,银联大力拓展了国际网络,创造了自己的品牌。银联成立初期并没有银联的品牌,现在这个品牌已经创造起来,我们发的银联卡就是我们的品牌。第四,伴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随着金融与科技的融合,银联也推动了中国银行卡的创新发展,带动了银行卡产业上下游的发展,推出了创新产品,比如银联手机闪付、银联二维码支付等。”

不过,银联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比如在推动联网通用时,有些银行想不通,或者有些银行商户很多,收入记录很多,就需要做各个银行的协调工作,”葛华勇说道,“我们坚守四方模式,一要服务于发卡机构,即大部分金融机构;二要服务于收单机构,即商务POS机或ATM;三要服务于广大商户;四要服务于持卡人,做好消费者的权益、活动优惠等。所以,每一项协调的任务都很重。”

在推进国际业务时,银联最初从周边开始,包括香港、澳门以及新加坡等东南亚一带,还有日本、韩国等,之后逐渐扩展到欧洲和美国。“这些国家有很多中国留学生和游客。欧美国家相对来说,发卡有一定困难,首先监管要求比较严格,此外欧美的银行卡市场相对来说比较成熟,国际知名的银行卡组织发展已经有几十年历史了,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目前,我们一般先采取和当地机构合作的方式进入市场。”

此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目前,银联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布局也逐步加快。银联最新数据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已累计发行超过3500万张银联卡。

葛华勇介绍,银联在推进国际业务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面临的困难各不相同,我们要根据不同地区或者国家,制定不同的策略。比方有一些地方可能就是一张空白,还没有银行卡,首先就要帮助这些地方建立转接网络,然后再培育市场。有一些地方有网络,首要的任务是扩大受理,比如通过和主流机构合作,推动这些地区接受和使用银联卡。有些地方网络、商户、接受度都有了,我们要拓展自己的用户,不仅要为中国消费者服务,还要为当地居民服务。”

银联面临的三大挑战

2015年4月,《国务院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正式发布。业内人士表示,市场开放意味着“后银联”时代的到来,我国银行卡清算市场将迎来国际卡组织等多元参与主体,各家机构将正面交锋,在未来的一两年内,市场竞争格局有望被改写。

早在去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放开银行卡清算市场,符合条件的内外资企业均可申请在中国境内设立银行卡清算机构。

在采访中,葛华勇也坦诚道银联面临的三大挑战,“银联经过16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长为青年了,现在面临的挑战确实比较严峻。第一,来自第三方支付的挑战,一些小额高频的支付多采用新型支付的工具,这也导致了银联在小额高频支付方面的增长速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第二,来自于国际卡组织的挑战,中国已经承诺全面开放银行卡清算市场,现在一些国际卡组织正积极准备进入中国。进入中国后,对银联的交易量和发展会带来影响。第三,支付和金融的深度融合带来的挑战。”

那么,银联将如何面对这些挑战?“首先是创新发展,我们不能仅仅依赖于原来传统的发卡、用卡或者完全使用卡的营销模式。原来是一卡在手走遍天下,现在是一机在手走遍全球,我们要适应这个发展。所以,我们也在推广手机闪付、二维码支付等。银联推出的云闪付APP现在已有接近上亿的用户,增长幅度也在快速提升。第二,我们要向科技公司转型。科技、金融、支付已经高度融合,所以,现在必须进一步研究,运用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在银行转接网络方面的运用,进一步服务用户。第三,我们要发展全球网络,要服务到全球,要服务当地的老百姓。虽然银联卡已可在170个国家和地区使用,但是覆盖面还不够,覆盖深度还不够。我们会继续完善全球受理网络。最后,我们还会加大内部改革和转换机制,搞活内部机制,为员工创造更多的机会,调动他们创新、创业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面对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挑战,葛华勇认为挑战本身也是个机遇,“能不能有效利用这个机会,迎接这个挑战,我认为银联没有问题。未来改革步伐越来越大,对于银联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消费者的增加、消费结构需求的变化也会有更多的机会。”

葛华勇提到,以前中国储蓄率很高,基本是先挣钱存钱再消费,历史上曾达到60%以上。现在这个数据逐步下降,老百姓开始适应提前消费,借贷消费和信用卡消费等。“特别是近几年,信用卡消费增长幅度,交易率高于储蓄卡,可以说老百姓的消费理念已经改变了,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遇。”

谈到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葛华勇表示,银联和第三方支付一直就有合作,未来合作还会继续,“第三方支付机构很多也是银联的成员机构。银联是四方模式,其中就包括第三方,我们服务好第三方肯定会促进银行卡的消费服务,会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对于未来的消费趋势,在达沃斯“消费趋势与中国经济”分论坛上,葛华勇分享道,“80、90后已经成为消费主体,去年90后消费增长幅度比2016年增长70%,消费升级态势明显。”

葛华勇:全球网络不断壮大 银联要向科技公司转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