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顺犯的这三个错误太致命,只要纠正任何一个,晚清历史将改写

肃顺犯的这三个错误太致命,只要纠正任何一个,晚清历史将改写

沉迷酒色的咸丰帝于三十一岁就命归西天,五岁的皇子载淳继承了皇位,即同治帝。但由于载淳年纪尚幼,咸丰帝临死前又任命了八位辅政臣,帮助处理国家所有政务。这八位辅政大臣的核心人物是肃顺。

但大权在握的肃顺却由于轻敌失算,接连犯下三个致命错误,最终栽在他始终瞧不上的小妇人手里,晚清朝廷由此进入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慈禧时代。

肃顺犯的这三个错误太致命,只要纠正任何一个,晚清历史将改写

肃顺犯的第一错误,是在咸丰帝死后,没有第一时间对慈禧下毒手。

虽然肃顺在咸丰帝病重时,曾秘密建议皇上“行钩弋故事”,即效法汉武帝,将懿贵妃叶赫那拉氏杀死。但骨子里的轻敌,使他多次错失除去叶赫那拉氏的机会。

应当说,咸丰帝死后,置身热河行宫的叶赫那拉氏孤立无援,肃顺下手的机会多得是,将她灭掉轻而易举,但他竟没有将此付诸行动。在肃顺看来,一个女流之辈,如何能翻得了天?

肃顺犯的这三个错误太致命,只要纠正任何一个,晚清历史将改写

错误二,未能坚决制止恭亲王奕訢来热河。

咸丰帝死后第三日,慈禧就派出密使火速抵达京师,请恭亲王奕訢赴热河共商大事。当奕訢请求前赴热河梓宫的奏折来到八位辅政手中时,肃顺又表现出了高人一等的自信,认为不必担忧奕訢有不轨之举,他来热河是自投罗网。

正是这次无人监视的叔嫂相见,使得原本处于隔离状态的慈禧和奕訢能够在无人监视的情况下结成同盟,并完成了发动一场宫廷政变的密谋。


肃顺犯的这三个错误太致命,只要纠正任何一个,晚清历史将改写

错误三,不仅未能成功拉拢统兵大臣,反而将手中掌握的兵权拱手交出。

当时肃顺曾试图拉拢统兵大臣僧林格沁和两江总督、湘军首领曾国藩,但由于措施不得力,遭遇挫折后很快将其抛之脑后。

不仅如此,连肃顺等人原本掌握的部分重要兵权也拱手让出。当时,载垣掌管皇帝侍卫队;肃顺兼管响导处,相当于皇家侦察部队;尤其是端华,担任步军统领之职。步军统领又称九门提督,是清王朝京师卫戍部队最高长官,掌握京师卫戍任务。


肃顺犯的这三个错误太致命,只要纠正任何一个,晚清历史将改写

但肃顺、端华、载垣等三人,为标榜自己政务繁忙,竟卖乖弄巧地面奏皇太后和皇上,请求将自己的管理处所酌量改派。本来他们只是想表表功,并未真的想解除一些职务,但西太后将计就计,同意他们的奏请,解除三人兵权。

肃顺等八大臣想拉拢的统兵将帅一个没拉到手,手中的重要兵权又因卖乖弄巧被西太后乘机剥夺,后来到了紧急关头,他们手下便没有一兵一卒可供调度,从而成为待宰的羔羊。

可以说,肃顺在与叶赫那拉氏的较量中,盲目的轻敌是其失败的最终根源。1861年也成为晚清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清王朝由此进入慈禧统治时期。

肃顺犯的这三个错误太致命,只要纠正任何一个,晚清历史将改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