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高密歷史上的地震

盤點高密歷史上的地震

地震是一種可怕的自然現象,古往今來備受人們關注。其實,地震與高密也並不遙遠,許多歷史典籍中都直接或間接的留下了有關高密地震的記載。

《漢書•五行志》記載,西漢宣帝本始四年六月二十九日(公元前70年6月1日),“郡國四十九同日地震,或山崩水出”,“北海、琅邪地震,壞祖宗廟城郭,殺六千餘人”。此次地震,雖然沒有直接記載當時高密國地震情況,但從鄰近的北海、琅琊劇烈地震來看,高密的震情也不容小覷。

《後漢書 靈帝紀》載:“熹平二年(173年)六月,北海地震。東萊、北海海水溢。”該處史料也沒有直接給出高密地震的記載,但當時高密縣隸屬北海國,災情不得而知,但有一定程度的震感是毋庸置疑的。

《增修膠志》記載,金主完顏永濟大安三年(公元1211年)六月地震累月,高密應當有震感,高密縣誌無記載。

《元史》記載高密曾發生多次地震,至元四年八月,臨近的安丘縣地震。至正三年(1343年)十二月十二月,膠州及屬邑高密地震。至正七年(1347)二月,益都臨淄、臨朐,濰州之昌邑、膠州之高密地震。膠州史料則記載,至正年間膠州發生一連串地震,三年十二月地震,六年春二月地震,七年春二月地震,十八年夏五月地震,二十七年夏五月地震,與膠州毗鄰的高密絕對不能倖免。

《民國高密縣誌》記載了明清時期有關高密地震的情況。

明太祖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春正月地震,膠州也有類似記載。

正德十二年九月地震,時任知縣是固始人吳魯,即墨藍田的《高密修城記》記載,吳魯到高密時,當時高密剛剛經受過劉六、劉七起義軍攻破高密縣城殘害百姓的慘劇,又發生地震不久,吳魯倡修城牆,又撰修了高密有史料記載的第一部縣誌。

膠州史料記載,嘉靖二年(1523年)春正月地震,高密志則記載是年二月“夜黑風,觸物有火光,至旦而止,四野草色如焚。”膠州史料記載,嘉靖二十七年八月初五午時,萬曆十二年春二月初七、崇禎九年都發生地震,高密史料無記載。

清代康熙年間的郯城8.5大地震,也嚴重波及高密,清代山東各縣幾乎都有關於這次大地震的記載。民國《高密縣誌》記載,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1668年7月15日),地大震,有聲如雷,火光四散,城堞盡圮,壞民廬,死者無算。夏莊地坼數處,水湧如墨,旋合。十八日復震。七月十七日、八月十八日再震。《膠州志》記載此次地震說:“戌時地震,雷雨飄揚,電霆閃爍,屋宇傾倒,一時數次,壞民舍、城垛、廟閣、衙舍千餘處,城內外壓死九十餘人,官民移住席幄,不敢屋居,晝夜警戒”。乾隆《即墨縣誌》記載:“地震時,即墨城蕩如漂舟,聲如殷雷,城郭屋宇崩頹無算,壓死六百五十三人”。

康熙十一年(1672年)五月二十九日高密又發生地震,乾隆《即墨縣誌》和道光《平度州志》也有此次地震的記載,可見範圍也不算小。平度州“五月,地屢震”、即墨“五月地震”。

《民國高密縣誌》記載,道光二十一年六月,高密發生地震,具體情況不詳。

膠州史料則記載,鄰近的膠州嘉慶元年春二月,嘉慶三年、嘉慶七年十一月、道光七年三月、道光九年十月、光緒十四年五月都發生過地震,高密縣誌未記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