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祈雨到武器-人類如何操控天氣?(二)

在最佳條件下,30毫克碘化銀釋放的能量等於一顆原子彈 ——Irving Langmuir
從祈雨到武器-人類如何操控天氣?(二)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氣象武器已經開始使用。1943年,美軍為了掩護軍隊過河,就曾在意大利的一條河邊製造了一條濃霧帶,德國為了防止盟軍轟炸,曾噴灑大量人工造霧劑覆蓋保護區。

1947年,人類第一次嘗試影響颶風——通用、美國陸軍通信兵、美國空軍和美國海軍合作進行卷雲計劃(Project Cirrus)。

從祈雨到武器-人類如何操控天氣?(二)

捲雲計劃

捲雲計劃1947年2月開始進行,一直沒有颶風出現。直到10月10日,一個熱帶風暴在加勒比海上形成向北部移過來。

10月13日清晨,三架飛機起飛到颶風區域,其中一架飛機在颶風外圍雨帶播撒下約36公斤的乾冰粉末(又一說82公斤)。隨後據機組人員所說,雲層出現了很明顯的改變,但是沒有任何觀測顯示颶風的結構和強度有所變化。

從祈雨到武器-人類如何操控天氣?(二)

之後原本正在遠離美國大陸的颶風突然轉頭向西行進,並在佐治亞州和南卡羅來納州登陸。這引起公眾強烈不滿,Irving Langmuir也在報告中提到,人類對颶風瞭解極度有限,應該在大洋中部做類似的試驗。這項原本計劃“人工影響熱帶風暴,並試圖控制颶風移動路徑”的計劃慘遭颶風戲弄被迫取消,甚至被公眾威脅將被起訴。不過,也有學者認為捲雲計劃對於颶風方向的改變實際上影響並不大。

然而這次慘痛的教訓並未阻擋人類駕馭氣象力量的決心,1955年美國氣象局成立颶風研究課題(National Hurricane Research Project, NHRP),其中一個宗旨就是試圖影響或改變颶風。

從祈雨到武器-人類如何操控天氣?(二)

1961年9月16日,NHRP和美國海軍合作,向颶風 Esther眼壁播撒了大量碘化銀,風速減弱10%。第二天他們繼續播撒碘化銀,但是不在眼壁區以內,風速沒有減弱。這組對比試驗被認為成功地證實了當時 的科學假想。這次試驗大大鼓舞了項目參與者,一雪14年前飛行試驗的恥辱。

這次試驗的成功導致了1962風暴之怒項目(Project Stormfury)的建立。1963年8月颶風Beulah出現,風暴之怒項目組迫不及待地開始飛行。23 日,Beulah的眼區還不明顯,最大持續風速約為40米每秒,尚未達到強颶風(major hurricane)的強度。播撒出現錯誤,機組將碘化銀撒到外圍區域,觀測沒有顯示任何強度變化。

從祈雨到武器-人類如何操控天氣?(二)

颶風Beulah造成的洪水

第二天,Beulah發展出明顯的眼區,最大持續風速達到50米每秒。當飛機將碘化銀播撒到目標位置,在外圍新的眼壁開始形成,最大風速減弱20%,最大風速半徑也外擴到新的眼區位置。這樣的結果看似又一次證實了Stormfury提出的科學假想。

從祈雨到武器-人類如何操控天氣?(二)

風暴之怒機組成員

不過,人們並沒法證明風暴之怒計劃幾次所謂成功干擾颶風強度的播撒試驗,是不是正好碰到颶風自身演變。該計劃不得不承認其無論是雲物理學還是統計學上都是不可靠的。1983年風暴之怒計劃正式叫停。

英國也在做著相同的事。1949年-1952年之間,英國也在進行一項操縱天氣的試驗——“積雲計劃”(Project Cumulus),重中之重就是播雲試驗。1953年11月3日舉行的空軍部會議記錄詳細說明,軍方對控制天氣感興趣有幾個原因。其中包括:

“遏制敵人的行動能力”;

“增加河流和溪流中的水流量,以阻礙或阻止敵人過境”;

“從機場清除霧氣”。

從祈雨到武器-人類如何操控天氣?(二)

林茅斯

1952年8月16日,德文郡北部的林茅斯鎮(Lynmouth)發生嚴重洪水。二十四小時內降雨量為9英寸(229毫米):“九千萬噸的水從狹窄的山谷流入林茅斯”,東林恩河水位迅速上漲並沖毀了河岸。洪水造成35人死亡,許多建築物和橋樑嚴重受損。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這次降雨量是北德文郡往年八月正常降雨量的250倍。”

有陰謀論者認為,林茅斯的洪的罪魁禍首就是“積雲計劃”,不過專家駁斥這種說法是荒謬的。

從祈雨到武器-人類如何操控天氣?(二)

胡志明小道

操控天氣帶來的“好處”很快在戰場上得到了應用。1967年,越南戰爭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為了援助南方的武裝鬥爭,北越軍隊在重山之間開闢了一條名為“中央走廊”的運輸路線,向南越的游擊隊輸送武器。美軍為這條隱蔽在群山峻嶺之間的運輸通道起了一個貼切的名字——“胡志明小道”。為了截斷這條羊腸小道,美軍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氣象戰就是美軍的一個選項。美軍認為,只要提高胡志明小道所在地區降雨量,就能夠使得原本簡陋的道路變得泥濘不堪。若降雨效果顯著的話,甚至會引發洪水和泥石流,徹底切斷運輸通道。由此,代號為“大力水手”(Operation Popeye)的氣象戰行動應運而生。

從祈雨到武器-人類如何操控天氣?(二)

為了確保作戰能夠達到預期目標,美軍曾經派遣眾多氣象學家,在老撾一帶空域進行大規模實驗,以確定人工增雨的實際效果。不過,這一切都是在沒有通報老撾政府的情況下進行的。根據統計,經過增雨作業的雲朵有82%都會降下雨水,並且還是相當大的暴雨。

在一次測試中,一片經過增雨作業的雨雲從老撾飄進了越南的境內,並且在4小時內降下了降水量高達23釐米大暴雨,如此成功的測試極大地鼓舞了美軍高層。完成初步試驗後,美軍高層對在老撾上空的增雨測試非常滿意,並且下達了正式開展大力水手行動的指示。

從祈雨到武器-人類如何操控天氣?(二)

WC-130A氣象偵察機

為了實施這場史無前例的人工降雨作戰,美軍派出了最為精銳的第54氣象偵察中隊。在大力水手行動中,第54氣象偵察中隊獲得了幾架特別改裝的WC-130A氣象偵察機以及RF-4C“鬼怪”偵察機,美軍在這些氣象偵察機上加裝了用於實施增雨作戰的碘化銀拋灑裝置。

在WC-130氣象偵察機自身的裝備的氣象偵察設備輔助下,第54氣象偵察中隊的機組人員們能夠快速確定哪一塊雨雲有可能會飄向胡志明小道,並且立刻飛入其中實施增雨作業。

從祈雨到武器-人類如何操控天氣?(二)

1967年3月20日,大力水手行動正式開始。在接下來的數年時間裡,隸屬第54中隊的WC-130A型氣象偵察機每天都會在臨近越南的老撾和柬埔寨空域內活動。一旦碰上合適的雨雲,第54中隊的偵察機就會飛入雨雲中,拋灑碘化銀催雨劑,為地面上的“查理”們帶去狂風驟雨。

第54中隊的增雨作戰非常成功,據估計,他們成功地將胡志明小道地區的雨季延長了30——45天。這迫使地面上的越軍運輸部隊與泥濘不堪的小道展開長時間的搏鬥,有效地降低了北越輸送武器的速度。由於作戰頗有成效,第54中隊的成員們甚至為自己起了一個響噹噹的口號:“我們製造泥巴,而不是戰爭!”


從祈雨到武器-人類如何操控天氣?(二)

1972年7月3日,著名的美國專欄作家傑克·安德森在《紐約時報》的一篇報道中首次披露了美軍在越南的氣象作戰行動。當報章出版後,“美軍操縱天氣”的消息立刻在美國國內掀起軒然大波。

在反戰群眾的強烈指責下,大力水手行動在短短48小時內就被迫中止了。在隨後幾年間,大力水手行動所造成的餘波不斷髮酵,導致美國政府在國際社會上飽受指責。

從祈雨到武器-人類如何操控天氣?(二)

禁止氣象戰公約

最終,美國政府被迫在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了著名的《禁止基於軍事或者其他敵對目的使用環境修改技術公約》(一般簡稱為《禁止氣象戰公約》),包括中國在內,全球共有78個締約國簽署了這項對地球環境具有重要意義的協定。作為結果,昔日在越南戰爭中由美軍長期實踐的造雨技術,最終成為各國解決乾旱地區少雨問題的不二之選。

有消息顯示,除了在戰時給敵國製造泥濘的道路,美國顯然還有著更為龐大的計劃。五角大樓“智囊團”國際研究與技術公司前研究員Lowell Ponte說,美國曾在古巴附近進行播雲作業,目的是減少雨水,以破壞古巴的糖料作物農業,製造動盪。

從祈雨到武器-人類如何操控天氣?(二)

1953年美國氣象控制諮詢委員會

更恐怖的是,這項計劃只是一個名為“尼羅藍”(Nile Blue)的秘密計劃的一小部分,這個龐大的計劃針對蘇聯、古巴等國,通過破壞穩定的天氣,破壞收成並製造動盪。當然,這個駭人聽聞計劃也有著陰謀論的影子,很多信息並無從驗證。

前蘇聯在冷戰時期同樣有著野心勃勃的氣象戰計劃。20世紀50年代中期,美國和蘇聯的科學家都在設想龐大的氣象工程,並公開在媒體上討論具體措施,包括使用有色顏料融化極地冰蓋,引發毀滅性的洪水,並將大量灰塵釋放到平流層中,以按需製造降雨,甚至包括在白令海峽建造一座裝有數千臺核動力泵的大壩。

從祈雨到武器-人類如何操控天氣?(二)

1956年6月出版的《大眾機械》雜誌中討論的大壩

這個由俄國工程師Arkady Borisovich Markin設想的大壩將改變太平洋水域的方向,從理論上講,這將提高紐約和倫敦等城市的溫度。Markin宣稱其目的是“減輕北半球的嚴寒”,但是美國科學家擔心這種天氣控制會造成洪水。

1976年7月起,很多歐美地區都開始接收到一種奇怪的信號干擾,其頻率範圍集中在非常危險的10赫茲極低頻段,聽起來就像啄木鳥發出的聲音。有些人很快將這些奇怪的信號和異常的天氣現象聯繫起來,眾多業餘無線電愛好者很快查明信號源來自前蘇聯,並將這個信號稱為“俄羅斯啄木鳥”,蘇聯借該信號進行思維控制或天氣控制試驗的傳言也不脛而走。

從祈雨到武器-人類如何操控天氣?(二)

Duga-3

然而,由於其獨特的傳輸模式,許多專家和業餘無線電愛好者很快意識到“俄羅斯啄木鳥”的真面目——一個超視距雷達系統的信號。這個理論在蘇聯解體後被證實,現在叫做Duga-3系統,是蘇聯反彈道導彈的早期預警系統一部分。

另一個被高度懷疑的氣象操控計劃就是美國的高頻主動極光研究項目(High Frequency Active Auroral Research Program,簡稱HAARP)。它是一個由美國空軍、美國海軍、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及阿拉斯加大學所共同合作的電離層研究計劃。HAARP擁有目前世界上功率最強大的、既非商業也非民用的短波無線電發射器,稱為電離層加熱器(Ionosphere Heater, IH)。

從祈雨到武器-人類如何操控天氣?(二)

HAARP研究站位於阿拉斯加州東部的加科納(Gakona),已公佈的資料顯示該設施始建於1990年,2013年5月經歷短暫關閉後,其控制權於2015年8月中旬被轉交給了阿拉斯加州的費爾班克斯大學。從外觀看,它是由許多奇特的高塔和天線杆排列組成的無線電發射天線群。

雖然美國始終強調HAARP的用途只限於純粹的科學研究,但仍然有許多個人、團體組織乃至於其他國家抱持懷疑的態度,認為美國進行HAARP研究背後有隱藏的動機,該項目可能是為了進行氣象戰而進行的研究,除了是造成許多嚴重天災的元兇外,甚至可以導致地球毀滅。

從祈雨到武器-人類如何操控天氣?(二)

HAARP研究站

人們常說的天氣是指對流層而言,而電離層的天氣則稱為空間天氣。空間天氣是指從太陽和宇宙深處傳向地球的各種離子的密度、結構和變化情況。根據懷疑論者的觀點,HAARP對於地球物理場的改變,必然會影響到大氣層(包括對流層、平流層、電離層)的密度、結構和對流,在非常時期也許就會作為戰爭的武器。

據說,美國軍方曾就一份名為《讓氣候成為一種力量倍加器——2025年掌握氣候》(Weather as a Force Multiplier: Owning the Weather by 2025)的研究報告展開討論。報告中指出:“氣象戰技術將在今後30年裡逐漸成熟。它將使美軍擁有改變氣候的能力……屆時,美軍將能通過實施人工降雨,使敵軍陣地洪水肆虐;製造乾旱,使敵人淡水匱乏;製造颶風,使敵國城市變成廢墟;利用激光製造閃電,以擊落空中的敵機或使其無法起飛;利用微波把熱量傳到大氣中,干擾敵軍的通信及雷達系統……”

從祈雨到武器-人類如何操控天氣?(二)

電影《地球停轉日》中的恐怖納米蟲霧

1990年代的一份美國空軍白皮書也曾建議,創造出非常細小的納米機器製造人工雲朵,理論上可以操控天氣,監視地面上的敵人甚至操控閃電襲擊地面目標。

儘管這一切目前聽起來仍像是科幻電影中的橋段,但隨著人類對自然日益增長的瞭解與技術的不斷進步,也許人類充當上帝的夢想-掌握天氣之神力終將成為現實,至於這是福是禍呢?天曉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