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子公司寻求局部突围 旅游类ABS正在兴起?

基金子公司寻求局部突围 旅游类ABS正在兴起?

随着物质生活及消费水平的提高,咱老百姓对旅游的需求不断攀升,企业盘活资产的融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

据悉,衣食住行总能走在时尚前端的上海,今年11月16日将迎来上海海昌海洋公园正式开园。而该项目的计划管理人鑫沅资产,也在近期引起了理财不二牛(ID:buerniu5188)的注意。

9月10日,鑫沅资产旗下“鑫沅资产-海昌海洋公园入园凭证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发行。这也意味着,该专项计划成为国内首单海洋公园资产证券化项目,也是市场上第七例公园景区收益类ABS产品。

基金子公司寻求局部突围 旅游类ABS正在兴起?

首例海洋公园ABS落地

据悉,9月10日发行的这只公园景区收益权益类ABS,发行规模10亿元。其中,优先级产品规模9.5亿元,发行期限1~5年;次级规模0.5亿元,发行期限为5年期。其主要是以海洋公园景区内演出票款、索道乘坐凭证、服务费、观光车船票、娱乐设施使用凭证收费进行资产证券化的旅游类ABS资管计划。

而此前不久,鑫沅资产还拿到了“天瑞旅游精准扶贫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的交易所无异议函,其也属于旅游类ABS资产计划产品。

鑫沅资管市场部负责人向牛妹表示,目前,旗下还有其他几只ABS资管计划也在准备中;未来,除了资产证券化产品,还会涉及一些高净值客户的财富管理产品。

事实上,旅游行业前期资金投入大、资金回报周期长,一直是困扰旅游企业的难题,而开拓资产证券化融资新渠道成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截至目前,市场上共成功发行了7只公园景区收益类ABS产品,均为交易所挂牌,发行金额合计超过85亿元。其中,发行规模最大的为“广州长隆主题公园入园凭证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发行时间最早的为“欢乐谷主题公园入园凭证专项资产管理计划”。

牛妹注意到,在这之中,由基金子公司发起设立的“国泰元鑫资管发起设立的曼听公园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已于去年9月宣告提前终止。

发行遇冷规模骤降

近两年,在监管“去通道”“防空金融风险”的政策引导下,基金子公司生存空间持续收窄。红利期潮退后,子公司现状也值得探究。

“很多基金子公司发家都是依靠渠道优势做通道业务的,类似依托高净值的主动管理投研能力起家的公司并不多,所以净资本新规对整个行业影响非常大。很多公司业务都处于停摆阶段,比如我们公司之前是做私募类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主要是依靠银行系股东方销售实力;通道业务加压后,公司就一直在力推旅游类ABS资产计划。”沪上一家基金子公司人士坦言。

万家共赢资管市场部人士表示,如今除了银行系的基金子公司,基本很少再有产品发行。尤其资管新规征求意见发布后,个别公司也许有了新的目标,但估计效果现在还不显著。

正如上述市场部人士所言,近两年,基金子公司专户业务发行数量呈断崖式下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前八个月,基金子公司专户产品发行数量为796只;2017~2018年同期,基金子公司发行数量稳定在240~300只。不难看出,近两年发行产品不及2016年同期发行总量。

与此同时,基金子公司资管规模也由顶峰时代的11万亿元,降至7月末的5.97万亿元,缩水幅度超四成。

在此之外,基金子公司的转型之路也可谓困难重重。“基金子公司在整个资管市场来说,还是属于比较年轻的。子公司和券商相比,既没有先发优势,网点布局也不占上风。另外,子公司在抢占投研人才方面也比较困难,所以转型起来并不容易。”上述人士补充道。

有鱼基金高级研究员王骅也提及,近期市场上已经鲜少有股东增资子公司增加净资本以实现过渡的情况。市场大环境欠佳,部分股东对子公司的态度转冷,规模更小的子公司也大都持观望态度。

每经实习记者 王晗 每经编辑 肖芮冬

基金子公司寻求局部突围 旅游类ABS正在兴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