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了钱房子却不是我的——公摊面积到底是个啥?

相信很多人买房,一看到公摊面积,都会忍不住说:“我曹,公摊怎么这么大,有没有公摊小一点的房子”。自从知道了公摊是什么之后,相信很多人嗤之以鼻。我们之所以排斥公摊面积,是因为公摊面积是花了钱,却看不到实实在在的效果,买的房子是100平米,实际你自己只是用到了70平米,莫名其妙的被公摊了30平米。

付了钱房子却不是我的——公摊面积到底是个啥?

什么是公摊面积?

公用建筑面积是指由整栋楼的产权人共同所有的整栋楼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积。包括: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地下室、值班警卫室等,以及为整幢服务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付了钱房子却不是我的——公摊面积到底是个啥?

公摊面积如何计算?

在当前我国在公摊面积方面并没有提出相应的法律法规,因此在公摊面积划分上经常会产生开发商与业主的矛盾,而为了不必要的纠纷,建议您在买房前先牢记这些:

付了钱房子却不是我的——公摊面积到底是个啥?

公摊占比不断攀升,甚至超过使用面积

谁都不希望房子的公摊面积太大,这里就涉及到公摊系数的概念。

举个例子,打开房本,上面写着“房屋建筑面积:84.47㎡;专有建筑面积(使用面积):63.43㎡,分摊建筑面积:21.04㎡”。但并没有明示,公摊面积都在哪些地方。公摊系数就是用分摊建筑面积除以专有建筑面积,数值是0.33(即33%)。

据了解,住宅的公摊系数一般在0.18-0.25,商业用房一般在0.3-0.4,这些数据来自测绘公司的经验值。

付了钱房子却不是我的——公摊面积到底是个啥?

但近年来,随着房价上涨,公摊系数也迅速攀升,部分住宅超过了30%。2010年,山东某楼盘推出后的公摊系数甚至超过52%。去年,南京某商住公寓一些户型的公摊面积竟然比套内面积还大,得房率只有42%。

而问题在于,现有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对公摊系数设定上限。

付了钱房子却不是我的——公摊面积到底是个啥?

公摊面积越小越好吗?

其实不然,虽然我们不希望太大的公摊,但是如果公摊很小,甚至是没有公摊的话会是什么样子呢。那就是没有电梯了、没有公共过道了、没有电梯井、警卫室了,所以这个问题,我们得区分看待。国家对于房屋公摊买有任何规定,但是我们在购房置业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公摊不能过大:如果是多层住宅的话,由于没有电梯等设备,公摊较小,要控制在7%-12%,太大不划算;如果是小高层(总高7层-11层的楼房)公摊最好控制在10%-16%,带电梯的是15%—20%,最高不要超过25%,过高的话有猫腻的奥!;高层住宅(也就是总高度超过11层的)一般在15%—25%以内,撑破天30%(很少),过高的话绝对猫腻,擦亮眼睛。

付了钱房子却不是我的——公摊面积到底是个啥?

2、公摊不能异常小:当然这是一个悖论,根据以上的说法,开发商、物业等肯定希望公摊越大越好,多收费、多收钱嘛。但是,如果某个楼盘给你说他们的公摊很小,比如10%以内了,就要注意啦,多去实地考察考察,看看到底咋回事儿,不要被蒙蔽了眼睛。

3、其实公摊也是有利的,就看适不适用,如果公摊被用于增加了小区舒适度,走廊、过道很开阔,很方便、住宅很舒适,这样就提升了小区的居住舒适度,也是划算的,但凡事有个合理限度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