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響鄉村振興三部曲

奏響鄉村振興三部曲

山東省陽穀縣是千年古縣,也是一個農業大縣。自陽穀縣被人行濟南分行確定為普惠金融綜合示範區試點縣以來,人行陽穀縣支行立足縣域實際,引導轄區金融機構積極擔當、主動作為,通過“定製化服務、網格化管理、精準化扶貧”,奏響鄉村振興三部曲,為該縣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

定製服務進村入戶

“真是感謝這些年輕人,把金融知識送到家門口,不僅讓我學習到不少新知識,還安裝了二維碼支付。”在陽穀縣張秋鎮李堤口村,村民賈玉明一邊拿著手機比劃,一邊不停地誇讚。

賈玉明所說的年輕人,是陽穀縣金融機構組織的“紅馬甲”青年志願服務者,針對農村留守群體年齡偏大、行動不便的特點,人行陽穀縣支行牽頭成立“紅馬甲”服務隊,走村串戶,上門為村民宣傳金融知識、辦理金融業務,為這些“特殊群體”提供貼身、貼心的金融服務。目前,“紅馬甲”的隊伍已經擴大到近300人,成為活躍在基層鄉村的一道亮麗風景。

“農村社會群體差異很大,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也是千差萬別,因此,我們積極推廣定製化服務,使金融服務更加接地氣,更加個性化。”人行陽穀縣支行行長劉潮洋告訴記者。除“紅馬甲”外,該縣金融機構還創新“農金員+農金通+自助設備”“農金員+農金通+電商平臺”服務模式,有效打通了服務農村客戶“最後一公里”,方便客戶辦理轉賬匯款、查詢繳費等業務,基本實現農戶基礎服務不出村、綜合服務不出鎮。截至7月末,全縣鄉村共布放農金通405臺,離行式自助服務點38處,惠農服務站686處。

此外,人行陽穀縣支行還定製開辦“農業知識大講堂”,連續舉辦“金融夜校”1734場次,向廣大農民普及金融知識,並邀請專家教授,在七級、阿城、範海等大棚集中區域,講解大棚種植等農業技術,受益人群達15640餘人。

網格管理全面覆蓋

不久前,陽穀縣石佛鎮周白村村民白保磊從陽穀縣農商行獲取“婚慶貸”3萬元,順利完成了新婚用房的裝修。“上個月農商行剛對周白村進行了批量授信,我就趕上了這好事,要不然,結婚需要的幾萬元資金缺口還真不好解決。”白保磊高興地說。

記者瞭解到,人行陽穀縣支行以金融服務全覆蓋為立足點,指導陽穀農商行積極實施村莊網格化管理,組織人員採集錄入村民信息,建立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村客戶金融大數據,將轄內劃分為1386個網格,通過定格、定人、定崗、定責,明確客戶經理營銷維護責任,對村莊客戶結構、主導行業及全部客戶進行詳細分析,建立可授信客戶、外出務工人員、存款潛力客戶、特殊人群、電子銀行客戶5個臺賬,最終實現批量授信。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及時拉出清單,開展名單式走訪營銷,建立客戶檔案,對有信貸需求且符合條件的客戶,及時給予支持,與全縣230個農村經營主體建立業務聯繫。截至7月末,已將全縣18個鄉鎮的802個行政村居民基本信息導入數據系統。

與此同時,人行陽穀縣支行按照網格化走訪情況,引導金融機構及時推出每個階段客戶需要的貸款品種。如根據全縣建設高效集約大棚建設的總體規劃,推出“大棚貸”產品,按照產業生命週期“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分別給予不同層次的授信。信貸網格化管理進一步激活了鄉村發展新動能,為農民實現穩定增收增添了活力。截至7月末,轄區金融機構累計支持大棚新建和改造230餘個,貸款餘額2585萬元,惠及農戶765戶。

精準扶貧惠及萬家

“多虧了‘富民生產貸’,幫我建起了家庭養豬場,現在養豬規模擴大了,貸的5萬塊錢也還上了,家裡也能過上好日子了。”陽穀縣西湖鎮席莊村村民郭蘭英說。

今年33歲的郭蘭英是西湖鎮席莊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因丈夫和兒子都患有先天性弱視,她成了家裡的頂樑柱。前兩年豬肉行情還可以,她想通過擴大自己的養殖規模讓自己貧困的家庭能夠變得富裕一些,卻因沒有本錢而發愁。這時,陽穀農商行的“富民農戶貸”為她解決了燃眉之急。“不用擔保,也不用抵押,利率也比較優惠,對於我而言再合適不過了。”郭蘭英說。

陽穀縣農村貧困人口分佈廣、貧困村產業特點差異較大,為實現金融服務與貧困戶的有效對接,人行陽穀縣支行引導陽穀縣農商行堅持“一戶一策”“一村一策”,著力突出金融扶貧的精準化。針對農村經濟主體、農戶普遍缺乏抵押物的現狀,創新推出“富民農戶貸”“富民生產貸”“大棚產權抵押貸款”等多種形式的產品,使有資金需求的貧困農戶都能得到貸款支持。此外,為充分發揮企業在扶貧中的輻射作用,對參與扶貧的重點企業,人行陽穀縣支行積極利用扶貧再貸款政策,給予扶貧企業利率優惠,一般較加權平均利率低3至4個百分點。

截至7月末,全縣累計發放扶貧貸款33.47億元,其中“富民農戶貸”720.7萬元、“富民生產貸”37091萬元,使用再貸款發放扶貧貸款1.8億元,累計惠及農戶7100餘人。

重磅!鄉村振興法已啟動立法相關程序,2020年前有望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