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古代俠客吃完酒肉就走?留下一錠銀子店小二點頭哈腰笑送客人

我們在觀看水滸傳的時候,能經常看見一個熟悉的場景,一位梁山好漢吃過飯,走的時候扔下一錠銀子,直接的說:‘店小二,多餘的作為賞錢。’而店小二雙手接過了銀子,嬉皮笑臉的說‘謝謝大俠。’過程很簡短,但是很讓人疑問,這一塊碎銀子能值多少錢,怎麼知道這一頓飯錢值這一塊銀子嗎?

為何古代俠客吃完酒肉就走?留下一錠銀子店小二點頭哈腰笑送客人

然而,銀子和金子再古代的價值是非常高的,一般平民百姓消費很少用到整塊的元寶。簡單的吃飯、買東西都是用小錢,而真正使用碎銀子的時候,也並不是像我們看到的那樣,隨便掂量一下,或者用牙齒咬一下,看看是不是正宗的元寶。其實在古代能收銀子的店鋪,一般都是有些好的客棧,他們都有專門的工具和方法去稱銀子的重量。

為何古代俠客吃完酒肉就走?留下一錠銀子店小二點頭哈腰笑送客人

以前在古時候,一兩銀子是很值錢的,每個朝代的貨幣價值不同,大概來說銀子能兌換非常多的銅板。普通的一錠銀子是多少呢,最大的是50兩,最低的也有5兩、10兩。

為何古代俠客吃完酒肉就走?留下一錠銀子店小二點頭哈腰笑送客人

普通老百姓吃一頓飯最多呢也就是90個銅板,假如要用一個10兩的銀元去結賬,店家找回9000多的銅錢,估計要騎著馬匹來揹回家了。因此,出門遊玩的人,為了省去背銅板的累贅,也為了消費方便,就會攜帶散碎的銀子。一頓飯能要多少錢,所以只要是用碎銀子買單的人,店小二一般都不會去算的,面對這樣的任性的顧客,店家歡笑還來不及,肯定不會去阻攔了。

銀子和金子在古代的流通還是較好的,既能用銀寶流通,還能用碎銀子去交易。而碎銀子到了錢莊的手裡,相當於現代的銀行印刷錢幣廠。為了便於存儲,還會將這些銀子重新的去造成新的元寶,於是,錢莊也能把銀元寶碎成碎銀子。古人也會把大元寶熔化成液態銀水,之後倒入到特製的模子中,等銀水完全冷卻,也就成了散碎的銀子。

為何古代俠客吃完酒肉就走?留下一錠銀子店小二點頭哈腰笑送客人

另外呢,在古代的貨幣流通中,銀子的成色是不一樣的。銀子作為代表造型。電視裡出現的都是在此基礎上藝術加工出來的。由相關部門去檢驗元寶的真假。

為何古代俠客吃完酒肉就走?留下一錠銀子店小二點頭哈腰笑送客人


一般百姓家中,一般不會有完整的一錠銀子,一般只有些散碎的銀子。即便是些散碎銀子在當時的社會中價值很高,一般百姓家裡有紅白喜事才會用到銀子。平時的一般消費,也就花些小錢就夠了。因此,古人真正在收碎銀子的時候,會很認真的用工具來量,而不是簡單的去用手掂量。講到這裡,就會聯想到我國晚清時候賠出去的大把黃金白銀。數以億計的白銀,從中國流向了國外,這些銀兩的外流,使中國的經濟倒退,讓侵略者強盜塞滿了腰包,實在令人憎恨。因此,我們年輕一代人要奮發圖強,積極向上,為祖國建設做點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