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自然災害?小冰期?腐敗?明朝墮落的關鍵還是在“銀子”上

公元1644年,"闖王"李自成攻入北京,吳三桂迎清軍入關,大明王朝已經岌岌可危,帝國徹底破滅只是時間的問題。

以"君王死社稷"著稱的龐大的大明帝國為何屢屢敗於清軍,以至於被只有人口百萬數的後金取代呢?自然災害?小冰期?腐敗?明朝墮落的關鍵還是在“銀子”上,我們接下來一起來聊聊!

自然災害說:

與其他王朝不同,明朝末年自然災害頻發,可謂曠古未有。據統計,明代共發生水、旱、蟲、震、雪等十二類自然災害3952次,其中水旱災和震災佔到了自然災害的四分之三。

而從萬曆年間至崇禎年間,年年都有一種或幾種自然災害,僅從崇禎元年到崇 禎十七年,就發生了水災、旱災、雪災、蝗災,一些地區還發生地震;每一次的災害都造成大量饑民,特別是旱災,往往與其他的自然災害併發。頻繁的自然災害導致農業受到極大損失,農業大幅減產繼而影響明朝的賦稅徵收,併產生大量饑民,導致社會動盪不安,農民起義。

自然災害?小冰期?腐敗?明朝墮落的關鍵還是在“銀子”上

自然災害

"小冰期"說:

"小冰期"( Little Ice Age) 概念首先由 Matthes 在 1939 年提出,最早用來描述全新世最暖期之後冰川自 13、14 世紀開始,經歷了一個相對溫暖期之後,於 16 世紀中葉到 19 世紀中葉達到鼎盛。在我國,通常將 15 世紀後期—19 世紀末氣候寒冷期作為小冰期,由於這一時期恰是明清時期,因此,在中國也稱為"明清小冰期"。

小冰期氣候會導致自然災害多發、農牧業減產、人口遷移,甚至政權的更迭和政治疆域的變化。明清"小冰期"的氣候變化表現為氣候冷暖變化和乾溼變化的異常。這一時期中國的冬季十分寒冷,而夏季乾旱、洪澇災害多發。從這個角度來說,"小冰期說"和"自然災害說"類似。"小冰期"除了影響農業外,還影響了大明的軍事行動。

自然災害?小冰期?腐敗?明朝墮落的關鍵還是在“銀子”上

小冰期

據人類學家研究表明,生活在高緯度的人,其身體素質要好於生活在低緯度的人,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所處的氣候和地理環境的不同。由於氣候、地理環境的因素,後金女真族在面對氣候變遷的適應性上要明顯好於農耕民族。氣候轉冷對於長期生活於冬季酷寒地域的民族來說不足為懼,而對於那些由南至北的明朝軍隊來說就意義非凡了。如《明史》所載:

明年( 萬曆四十七年) 正月,鎬乃會總督汪可受、巡撫周永春、巡按陳王庭等定議,以二月十有一日誓師,二十一日出塞……號大兵四十七萬, 期三月二日會二道關並進。天大雪,兵不前,師期洩。


官兵四面圍之,地泥淖,且時際窮冬,風雪裂膚,士無固志。

自然災害?小冰期?腐敗?明朝墮落的關鍵還是在“銀子”上

小冰期 社會景象

如此看來,惡劣寒冷的天氣對於明朝軍隊士氣的影響是不可小覷的!

腐敗說:

明朝末年稅收混亂,亂收稅現象嚴重。明朝的稅收主要是田稅、鹽稅、商稅,整體來說並不過於沉重。但是,明代的稅種多為中央稅及中央地方共享稅, 地方稅從制度上說並不多。然而明朝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並沒有清代嚴格,地方多少擁有部分財權。

為了彌補地方財政的虧空, 也為貪汙方便, 明地方官往往在國家規定之外增加稅額或巧妙地增加稅種。比如"田賦加派"、網署之徵"與"湖港之稅"、"徭役銀"等。到了明朝末年,朝廷連年征戰導致國庫空虛,中央政府愈加巧令名目向百姓徵稅。中央政府都如此行事,地方官員們自然像洪水猛獸一般橫徵暴斂,貪汙腐敗!

以上一些說法都很有道理,但是筆者認為明朝的滅亡是"通貨緊縮"引起的經濟危機的必然結果,"小冰期"、"自然災害"、"腐敗"、"後金的進攻"都是次要因素,這些因素共同所用,加速了明朝經濟危機的爆發,導致了明朝滅亡。

明朝墮落的誘因:關鍵還是在這“銀子”上,明朝的滅亡是"通貨緊縮"引起的經濟危機的必然結果!

要談明朝經濟危機,還得從"錢"那點事說起。"銀子"相信各位都不陌生,看各種武俠片,裡邊的大俠出手都是幾十、幾百兩的白銀,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那個真是相當快活啊!明朝的經濟危機的關鍵就在這銀子上。想要探究這個問題,我們不妨盪開一筆,將鏡頭往前挪,緩緩看來。

自然災害?小冰期?腐敗?明朝墮落的關鍵還是在“銀子”上

明代朝廷社會

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由此來說,任何物品都可能成為貨幣。但是大家為了交換,總的確定一種或幾種都認同的貨幣。要想得到大家的公認,貨幣就要具備一些特性,其中"稀缺性"和"易攜帶"是最重要的。俗話說得好,物以稀為貴。只有具備"稀缺性",貨幣才會被人們認可,人們才會覺得它有價值。在原始社會,貝殼也曾作為交貨媒介,但是貝殼太普遍了,因此它不能成為貨幣。在中國先民的面前,擺著這麼幾個選項:金、銀、銅、鐵。銅錢,大家肯定也不陌生。

公元前221年,始皇掃六國,統一度量衡,規定國家使用"圓形方孔錢"。自此,銅錢在中國任何王朝都是流通貨幣,其形狀也沒咋變,都是圓形方孔,只是不同朝代大小不一罷了。但是銅錢有一個確定,銅太多了,可以說很不"稀缺",這導致它的價值並不高,導致交易的時候需要大量銅錢,攜帶很不方便。在漢唐時代還好說,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銅錢越來越不能滿足人們交易的需求了。很難想象出門帶幾十斤的銅錢買東西。

對於鐵來說,它的處境就和銅是差不多的了。金和銀在中國古代也一直都是貨幣,而且非常稀缺,所以價值非常高。但是正因為金和銀太稀缺了,它們的數量反而不能滿足日常交易的需求。但是需要看到,金的密度比銀大很多,所以同體積金子比銀子是重很多的!如果非要二者擇其一為貨幣的或,銀子明顯比金子更可行。

自秦朝以後,銅錢不易攜帶額問題一直困擾著人們。及至宋朝,社會生產力空前發展,商業空前繁榮,銅錢的問題到了必須要解決的時候。中華民族再次做出了偉大創造:公元1023年,"交子"在蜀地出現了!世界上第一種紙幣由此誕生!紙幣的優勢很明顯,那就是超級輕便,非常適合交易。但是紙幣投入使用有一個前提:讓原本價值極低的紙張代表高的多的價值並且得到人們的認可。

自然災害?小冰期?腐敗?明朝墮落的關鍵還是在“銀子”上

中國古代紙幣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古人們又發明了"準備金制度",宋朝把銅錢和鐵錢收歸國庫,發給百姓同等價值的紙幣並許諾隨時可以用紙幣兌換銅錢。這樣,紙幣便大範圍流通,大大促進了交易,宋朝的商業也空前繁榮。金朝雖然是一個割據政權,卻進一步完善了"準備金制度",促進了紙幣的發展。

金朝政府將民間的金銀也收歸國有,更加提升了紙幣的可信度。彼時,出門帶"鈔票",古人也過上了現代人的生活。紙幣在元朝也廣泛流通,按理說,明朝使用紙幣也完全沒有問題,而且可以完美避免因貨幣不足導致"通貨緊縮"。然而明朝為什麼放棄紙幣使用銀子呢?

1368年,朱元璋建立"朱氏食堂",經濟恢復是老朱面臨的首要任務。明朝初年,明政府制度繼承了不少元朝政府制度。可是對於紙幣制度,老朱卻玩出了新花樣!1375年,明朝發行了"大明寶鈔",但是並沒有建立"準備金制度"。老朱做了一項跨越時代的發明——"主權信用貨幣"。"大明寶鈔"的發行全部依賴於政府的信用,就如同今天政府所為。

但是,明朝發行的"大明寶鈔"完全服務於財政目標,也沒有建立紙幣回籠制度。一方面,政府為了彌補財政開支,大量印錢,將政府欠債轉嫁給百姓。這種行為倒是類似於當今藍星的第一惡霸所為。

另一方面,政府不回籠紙幣,市場上劣幣、假幣橫行。如此反覆,"大明寶鈔"的價值大幅縮水,老百姓越來越不願意持有"大明寶鈔",即使政府嚴厲禁止金銀流通,民間仍然方興未艾。截止到洪武二十三年,在江浙地區,"大明寶鈔"的面值已經貶值到了一貫折錢兩百五十文,貶值了75%。

自然災害?小冰期?腐敗?明朝墮落的關鍵還是在“銀子”上

明代紙幣

自然災害?小冰期?腐敗?明朝墮落的關鍵還是在“銀子”上

明代紙幣

"大明寶鈔"停止流通只是時間問題,於是銀子逐漸成為主要流通貨幣。然而中國的白銀礦品質低,且儲量不豐富,白銀的產量越來越不能滿足國家經濟的需求。鄭和七下西洋,最遠到了紅海沿岸,卻仍然美沒找到非洲西海岸的黃金產地!白銀,已經成為困擾大明帝國的頑疾!"通貨緊縮"問題已經形成,未來的經濟危機已經初現獠牙。

不過,隨著15世紀歐洲國家開闢"新航路",事情好像有了轉機——拉丁美洲發現了巨量的銀礦!從15世紀開始,一直到19世紀初,由歐洲國家在拉丁美洲挖掘的白銀遠遠不斷地流入中國,白銀就是中國最大宗的進口貨物!白銀湧入,促進了明朝商業的發展,愛江浙地區一度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然而,這只是曇花一現。在百餘年的時間裡,中國吃進了以億兩計算的白銀,可是白銀在明朝依然稀缺,為何?

自然災害?小冰期?腐敗?明朝墮落的關鍵還是在“銀子”上

中國古代貨幣

答案是白銀窖藏。因為明朝卻白銀,人們在賺到白銀後不捨得花掉,經常將銀子收藏起來。普通人家在後院挖個坑埋掉,大戶人家則有專門地窖窖藏。電視劇裡地主埋銀元的橋段,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白銀稀缺,百姓窖藏,越窖藏越稀缺,越稀缺越窖藏,如此惡性循環,即使大量白銀輸入中國,它們也沒有進入市場流通,大部分都被窖藏在了地下!天量白銀的輸入不但沒有緩解中國的"通貨緊縮",反而造成了"內生性通貨緊縮",加劇了明朝的經濟危機。

面對白銀危機,明朝並非沒有采取措施,明朝時期,銅錢也依然流通,明政府希望以此緩解"通貨緊縮"。但是到了明末,自然災害頻發,戰爭頻仍,明政府財政開支急速擴大,農民的負擔迅速加大,時刻在死亡線上徘徊。

自然災害?小冰期?腐敗?明朝墮落的關鍵還是在“銀子”上

繪畫中的明代社會景象

明代政府希望徵收更多的白銀,然而官員腐敗,想方設法轉移稅收,大量窖藏白銀的富人並沒有繳更多稅,反而貧民百姓稅收愈加增多。中央政府無奈,只得增發銅錢,造成銅錢氾濫,幣值大幅縮水,更加惡化了貧民百姓的生存環境。

此時的的明朝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白銀的"通貨緊縮"和銅錢的"通貨膨脹"同時發生,整個王朝的經濟已經徹底破產!隨著源於白銀的"通貨緊縮"造成的經濟危機爆發,偌大的明王朝,已經喪失了其強大的動員能力,滅亡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