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豸八景,風行連城!連城人都要看看

連城縣地處福建省武夷山脈南段,因城東蓮峰山而得名。這裡是客家人最早的聚居和發祥地之一,歷經客家人千年薪火相傳;這裡有2579平方公里的秀美山川,千年以降,愈發“美麗動人”;這裡雨量充沛,萬物茂盛,被譽為“北迴歸線上的綠洲和基因庫”。

“冠豸山”舊稱“東田石”,因其主峰形似古代獬豸冠而得名,寓含剛正廉明之意。冠豸山集山、水、巖、洞、泉、寺、園諸神秀於一身,雄奇、清麗、幽深,被稱為“客家神山”、素有“北夷南豸、丹霞雙絕”之美譽。1994年,國務院公佈其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0年被授予“全國首批AAAA級旅遊區”, 2009年被評為“國家地質公園”。冠豸山距城區僅1公里,也造就了連城“景在城中、城在景中”獨特旅遊資源優勢。

從地理上看,連城縣境內雖無大江大河,但地勢較高、崗嶺重疊、群山起伏、峰壑縱橫、地貌多姿、澗流密佈,形成了風貌特異的自然風光。除冠豸山外,縣內的金雞山脈、天馬山脈、楮嶺山脈、梅花山脈均山高勢險,再加上溼潤的亞熱帶氣候,高山上時常雲遮霧罩,山間景色更加絢麗奇特。文人雅士遊走其間,一巖一石,一水一泉讓人流連忘返,紛紛題詠作詩,便形成了這相傳已久的“連城八景”。

1.“冠豸晴嵐”

冠豸八景,風行連城!連城人都要看看


早晨,冠豸山上繁茂的松杉林木,繚繞晨霧曉煙的薄紗,形成"嵐氣",給冠豸山染上一層淺白的調和色,使景區更顯柔和、淡雅、協調。邑人李文瀾《冠豸晴嵐》詩曰:“萬岫嵐光雨後呈,更憐冠豸值新晴。煙痕淡向峰腰抹,霽色遙從山頂生。亭接半雲看隱約,天開一線認分明。況當夕照餘霞散,錦繡圖披畫不成。”

2. “石門宿雲”

冠豸八景,風行連城!連城人都要看看


緊鄰冠豸山的石門巖兩石相峙,中虛成門,由於這裡山勢錯落,水路迴環,常有云霧繚繞巖上。北宋元祐間,沈永欽創總宜亭、悠然閣、宿雲堂,四植松竹以為吟娛之所。南宋紹興間,雲峰僧倚巖結庵,名宿雲。“石門宿雲”由此得名。如今,隨著石門水庫建設,這裡演變為著名的石門湖景觀。

3.“蓮塘煙雨”

冠豸八景,風行連城!連城人都要看看


蓮塘是蓮峰鎮姚家坪村一處放生池,舊詩云:秩西門外蓮花渚,仙子凌波嬌欲舞。旭日窺妝破曉煙,明星照夜收殘雨。因年代久遠,如今已沒有當年蓮花盛開,煙雨朦朧之景色,只有蓮塘庵仍作為當地宗教活動的場所保留下來。

4.“金雞朝旭”

冠豸八景,風行連城!連城人都要看看


金雞山是連城東南部的山脈,其山稜層疊秀,橫亙十餘里,相傳有人到山下,見一庵,金雞飛鳴於花瓶之上,寄宿寺中。曉起,失庵所在。乾隆版《連城縣誌》總篆詩曰:萬松深處總堆雲,為愛幽巖坐夕曛。聽徹鐘聲星尚爛,天邊雞已唱朝昕。

5.“ 龍井靈泉”

冠豸八景,風行連城!連城人都要看看


“龍井靈泉”又名“三龍井”, 位於連城縣姑田鎮北端的郭坑村,這裡山花爛漫、古木參天、懸崖峭壁、怪石嶙峋、泉州潺潺、瀑布飛流,蘊藏五奇景:龍井三潭、渴馬飲泉、天空散花、拜龍石壇、線泉流韻。其時有名士華奇獻《詠龍井》詩云:“滿山雲氣護靈泉,萬文飛湍氵烏石間。想是神龍潛壑久,幻騰鱗甲上高天。”

6.“天馬秋聲”

冠豸八景,風行連城!連城人都要看看


天馬峰在朋口東北5 公里的天馬村。天馬峰山有石,白雲瀰漫山間,猶如天馬行空,昔有寺廟,可遙看冠豸山雲海奇觀。那白氣霏微的雲層,自山腳湧起,如絮如棉,傾刻之間,平鋪大地,南北混茫一氣,僅露天馬峰尖,有如航海的桅杆頂,卓立大洋中。天水相涵,不分上下。等到白白漸升,出岫散雲,又不知雲海消失何方,似覽黃山雲海之奇勝。

7.“珠巖夜月”


滴珠巖又名滴水巖,在縣城東北,距城5公里,離隔川2.5公里,巖左山頂,名叫“仙人騎鶴”;巖上石隙,泉水下竄,淅淅瀝瀝如串珠,即為“珠巖夜月”,此處地勢寬敞,四周環山,山壁有巖洞,洞約30餘平方米,可供遊人駐足暫息。昔人童世賢曾有詩讚美其景:“石竇泉通一線微,懸崖點滴濺珠璣,聲疑玉風前撥,光訝瓊瑤日下飛......”。

8.“鷲峰瀑布”

冠豸八景,風行連城!連城人都要看看


鷲峰巖,在冠豸山景區旗石寨後,其峰頂斷崖,形如大雕,旁有石侖瀑布,巖下林木蔥鬱,鳥語花香,身臨其境而覺心曠神怡。因植被變化,水庫、高速公路建設等原因,此景也已舊跡難尋。

“連城八景”,曾經名以景著,景以名揚,恰似本縣如畫山水的題跋,世代相擁相傳。

而今,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遷,這些雅景,多已為環境的破壞所湮滅,或為歷史的雲煙所塵封,許多已成時代的陳跡,大抵不為人們所知了。我們不妨把它當作我們的一筆物質的和非物質的文化遺產,或動心了予以開發,或讓它藏之書冊文字予以留存,抑或讓它永駐我們這些連城縣子民的心間,供作懷舊時的甜蜜憶念。

(黃水林 李紹煒 陳析興 林金水)

來源/美麗連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