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总督:日本占据台湾靠这些文臣武将统治,也造成了亲日现象

1894年清朝中日甲午战争失利后,被迫于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从此直到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失败,台湾一直处于日本统治之下,这段时期在台湾被称为日据时代或日本殖民统治时期。而台湾总督就是日本天皇统治台湾的最高代表,在1895年到1945年半个世纪当中,日本共派任了19个总督。

台湾总督:日本占据台湾靠这些文臣武将统治,也造成了亲日现象

分别是:

1、桦山资纪 1895年5月10日 海军大将

2、桂太郎 1896年6月2日 陆军大将

3、乃木希典 1896年10月14日 陆军大将

4、儿玉源太郎 1898年2月26日 陆军大将

5、佐久间佐马太 1906年4月11日 陆军大将

6、安东贞美 1915年5月1日 陆军大将

7、明石元二郎 1918年6月6日 陆军大将

8、田健治郎 1919年10月29日 立宪政友会

9、内田嘉吉 1923年9月6日 立宪政友会

10、伊泽多喜男 1924年9月1日 宪政会

11、上山满之进 1926年7月16日 宪政会

12、川村竹治 1928年6月15日 立宪政友会

13、石冢英藏 1929年7月30日 立宪民政党

14、太田政弘 1931年1月16日 立宪民政党

15、南弘 1932年3月2日 立宪政友会

16、中川健藏 1932年5月27日 立宪民政党

17、小林跻造 1936年9月2日 海军大将

18、长谷川清 1940年11月27日 海军大将

19、安藤利吉 1944年12月30日 陆军指挥官

台湾总督:日本占据台湾靠这些文臣武将统治,也造成了亲日现象

从桦山资纪到佐久间佐马太这一时期,是日本在台湾用暴力统治的时期。桦山资纪担任总督时,日本天皇授予其职权有:台湾总督为统治台湾的中枢主脑,以现任海陆军大将或中将担任,隶属于内务大臣,执行普通行政,并统率台湾的海陆军;台湾总督经天皇敕准或必要时候不经请示就可以公布命令代替法律,颁布总督府令;台湾总督掌握台湾军政大权,可指挥军事行动,除此之外,还处理关税、铁道、通信、专卖、司法及财政等行政事务。

台湾总督:日本占据台湾靠这些文臣武将统治,也造成了亲日现象

到乃木希典担任总督时,便发布绅章规条,对台湾有“学识资望”且甘心事敌当汉奸之人授予“绅章”标识。实行了三段警备法,将台湾全岛划分为危险、不稳、平静三种区块。危险区块派遣军队驻守,不稳区块由宪兵守备,平静区块由警察负责。以镇压台湾的抗日运动。

儿玉源太郎则进一步强化了乃木的警察制度,恢复保甲制度,组织壮丁团,实行连坐法。诱杀抗日游击队领袖,在他任总督的1902年,台湾义勇军被彻底镇压。

佐久间佐马太任总督的9年时间中,花费1600万日元,动员上万人,连续“讨伐”台湾的高山族,将儿玉源太郎时期开始的土地调查工作推行到了山区。

台湾总督:日本占据台湾靠这些文臣武将统治,也造成了亲日现象

一战期间,日本认识到台湾的反日运动不是单纯暴力镇压能够解决的,而且为了经略南洋,台湾地区便成了日本不可或缺的根据地,所以此一期间日本对台政策转向怀柔,总督人选也开始使用上院议员担任。

田健治郎任台湾总督是日本一文人治台的开始,大唱“内台一体”。从他开始到中川健藏,日本对台施政方针为重在建设,从武力的侵略转入到经济侵略。

中川健藏治台之时,日本侵华已经开始,日本感到对台湾实行文人政治已经不足以有效经略,便恢复到了武人治台的路线,搜刮资源为战争使用。

台湾总督:日本占据台湾靠这些文臣武将统治,也造成了亲日现象

1936年小林跻造决定了治台三大方针,就是台湾人民皇民化、台湾工业化、加速南进政策。这是田健治郎“内台一体”的具体化。又在台湾进行奴化教育,推行日语普及,努力使台湾人民向日本人同化。

1941年,长谷川清任台督期间,为了战争需要,加紧在台湾搜刮资源。首先是人力资源,在全岛设立了66个军事训练场,每年受训青年达一万,还训练了6000多名护士。1941年6月,台湾总督府公布了陆军特别志愿兵制,凡年满17岁者(无最高限)皆有被征义务,训练六个月,卒业后即为现役兵。共有数十万台湾人参加训练,其中19-43岁的人直接别用于战争,还有数千人被迫加入海军志愿兵。日本还在台湾发起储蓄报国运动,掠夺民间资本财力用于战争。

战后,据统计共有约30万台湾人被逼上战场,服劳役的则超过上百万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