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武宗指揮的應州大捷,只斬獲十六個敵人首級,有人說他慘遭抹黑

明武宗領導的應州大捷,雙方兵力加起來有十萬之眾,然而明軍死五十二人,重傷五百六十三人,斬獲蒙古人首級十六級

。很多人看到這裡,認為極不可信,按照常識十萬人廝殺一條,怎麼也不會只死了幾十人吧?因此出現一種說法,就是應州大捷被文官集團抹黑了。

明武宗指揮的應州大捷,只斬獲十六個敵人首級,有人說他慘遭抹黑


不過我認為事情可能沒有那麼複雜,綜合多方面因素分析,這個傷亡記錄很可能是真實的。

首先,蒙古人入侵的目的是什麼?他們不是來找明軍主力決戰的,而是來劫掠的。

加上蒙古人騎兵的高機動性,所以肯定是以遊走為主,不可能硬碰硬的正面廝殺。

《明武宗實錄》對於當日戰況的描述,也能佐證這一點,那一天“自辰至酉,戰百餘合”。當日蒙古騎兵應該是發動了一百多次騎射衝鋒,明軍在蒙古人的箭雨之下沒有崩潰,抵禦住了蒙古人的進攻。

明武宗指揮的應州大捷,只斬獲十六個敵人首級,有人說他慘遭抹黑


可以想象,這種作戰方式,雙方傷亡不可能太大。當然蒙古人也不是隻死了十六人,只是明軍割到了十六級首級而已,相信有更多的屍體被蒙古人搶回去了。

其次,以前的戰爭經歷也說明了此次戰果應是真實的。

《武宗實錄》中記載了正德十一年一次蒙古入寇的結果。那一次蒙古七萬大軍入寇,明軍屢次戰敗。蒙古人最終攻破城砦二十處、殺掠三千七百四十九名百姓、掠頭畜二萬三千五百多頭。那一次戰爭中明軍陣亡及受傷官軍有三百八十一人,斬獲虜首九級。

由此可見,明軍與蒙古軍之間不是硬碰硬的殲滅戰,不論誰勝誰負,傷亡都不會太大。

最後,有人用是《實錄》中“後歲犯邊,然不敢大入”來證明應州大捷對蒙古人打擊很大。但是自小王子達延汗死後,韃靼就陷於分裂,自然無力大入。

當然,我無意否認應州大捷是一場勝仗,只是不應該過多吹捧。因為這次戰爭本就是風險與收益不成正比,風險太高而收益太低。

試想,如果朱厚照失敗了會怎麼樣?大明土木堡之變沒過去幾年,而正德朝的情況比正統時更險惡。正統皇帝有親兄弟、有親兒子,雖然他自己作死,但終究沒帶著明朝一起死。正德皇帝朱厚照既沒有親兄弟,又沒有親兒子,萬一他戰死或被俘,連個合法繼承人都找不出來,到時候蒙古人長驅直入圍攻京師,誰來組織抵禦?

明武宗指揮的應州大捷,只斬獲十六個敵人首級,有人說他慘遭抹黑


因此,不要說什麼文官集團反對他出徵是為了爭權。在當時那種情況下,任何一個頭腦清醒的人,都不會贊成朱厚照這麼胡鬧。好在朱厚照打贏了,萬一戰敗,他可就是亡國之君了。這麼一場豪賭,換來的也只是蒙古人在分裂的情況下幾十年不敢大入,可謂十分不值。

明武宗指揮的應州大捷,只斬獲十六個敵人首級,有人說他慘遭抹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