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P患者的健康教育

什麼是ERCP?

ERCP是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的英文首寫字母,是指將十二指腸鏡插至十二指腸降部,找到十二指腸乳頭,由活檢管道內插入造影導管至乳頭開口部,注入造影劑後X線攝片,以顯示胰膽管的技術,由於不用開刀,創傷小,住院時間也大大縮短,深受患者歡迎。

ERCP技術適應症

1.急性化膿性梗阻性膽管炎;

2.ERCP後或碎石後預防結石嵌頓及膽管感染;

3.原發或轉移性良、惡性腫瘤所致的膽管梗阻;

4.肝膽管結石所致的膽管梗阻;

5.急性膽源性胰腺炎;

6.創傷性或醫源性膽管狹窄或膽瘻;

7.臨床須重複膽管造影或採集膽汁進行生化和細菌學檢查;

8.膽管結石須灌注藥物溶石治療;硬化性膽管炎行藥物灌注治療;

ERCP技術禁忌症

1、嚴重的心肺或腎功能不全者;

2、急性胰腺炎或慢性胰腺炎急性發作;

3、嚴重膽道感染;

4、對碘造影劑過敏。

ERCP患者的健康教育

ERCP患者護理

術前護理

1.心理護理:ERCP雖創傷輕、痛苦少,但仍屬於手術範疇。因此術前向病人詳細解釋ERCP的特點、優越性及操作過程,使病人瞭解檢查和治療的必要性,以保持術前和術中良好的心理狀態,這是決定操作能否順利進行的前提。

2.病人準備:不宜穿太厚、太緊衣褲,並去除義齒及金屬飾品,如皮帶、鑰匙、首飾等。

3.術前準備:檢查心肺功能、出凝血時間、血、尿澱粉酶、血小板計數。詢問患者有無碘過敏史,做好碘過敏試驗,手術當日留置淺靜脈留置針。

4.術前用藥: 對於有胰腺炎或胰腺炎發病基礎的患者,術前應使用小劑量生長抑素及質子泵抑制劑; 需行內鏡下十二指腸乳頭包括一些特殊病例,如有凝血疾病史及長時間膽汁淤積括約肌切開術EST者,必須糾正凝血異常;可疑膽道梗阻、已知有胰腺假性囊腫及膽胰管瘻者,應預防性使用抗生素;術前30min肌注654-2 lOmg、安定lOmg、杜冷丁100mg、口服胃鏡膠咽喉部麻醉。

術後護理

1.患者回病房後絕對臥床休息,指導和協助病人取彎腰、屈膝側臥位,有助於緩解疼痛。對疼痛不能耐受者,遵醫囑使用鎮痛劑。在床上輾轉不安者可加床欄,防止墜床。病情許可後可遵醫囑指導其下床活動。鼓勵深呼吸及有效的咳嗽,預防肺部感染,減輕腹痛和腹脹。

2. 術後遵醫囑給予患者氧氣吸入,心電監護,觀察患者生命體徵變化;並注意觀察病人意識、面色、體溫和24h出入量,記錄患者腹痛、腹脹、噁心、嘔吐及排便等情況的變化;瞭解術中情況,做好各種管路護理及基礎護理。

飲食護理

術前禁食12h、禁水6h。術後一般禁食24-48h,以防進食後胃酸分泌刺激胰腺分泌,加重膽胰負擔,遵醫囑常規補液,防止發生低血糖。術後6h和12h各查血尿澱粉酶一次。待血澱粉酶正常,無腹痛、噁心、嘔吐等症狀後,進少量溫開水無異常後,可由全流食→半流食→清淡飲食逐漸過渡為普通低脂飲食。

鼻膽引流管的護理

術後要向患者解釋引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接好引流袋,避免逆行感染。引流管固定於頰部,囑病人臥床休息,減少活動,防止導管脫出。經常檢查並妥善固定引流管,引流管在體外要做到雙固定,即固定在鼻翼側、頰部和床旁,告知病人家屬不能擅自處理引流袋中的流出物。術後告知病人因咽喉部局部影響吞嚥及內鏡置管後有短期的胃腸不適,可逐漸緩解。待病情緩解或穩定後可逐漸進食。同時反覆告誡病人在活動及睡覺時,保護好導管,以防意外拖出。引流物要經醫生、護士觀察記錄後處理,如懷疑導管有少許脫出,不宜強行往裡輸送導管,應固定好導管,觀察膽汁引流情況,如無膽汁流出及時報告醫生進行處理。

引流液的觀察

保持鼻膽管通暢和有效引流,觀察並記錄引流液的性狀、量以助於判斷病情。引流初期,引流量較多,每日可達500~1000ml,後期逐漸減少,如引流量突然減少或引流液由黃色變為無色時,應警惕引流管堵塞或是否置入胰管,應調整體位,保證引流通暢。定期更換引流袋。

遵醫囑用0.9%生理鹽水100ml加慶大黴素16萬單位,每次20ml緩慢沖洗,每日2次。預防膽道內沉渣堵塞鼻膽管,並可控制膽道感染的發展,沖洗時嚴格無菌操作,動作要輕柔,壓力不宜過大,速度不宜過快,如膽汁澄清,每日引流量在300~400ml以上,無感染徵象者可暫時不必沖洗。

ERCP患者的健康教育

出院指導

生活規律,勞逸結合,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戒菸酒。對有膽道疾病史的病人,應積極治療。遵醫囑按時服藥。告知患者及家屬飲食治療的重要性及長期性,飲食規律,進食清淡易消化飲食,少食油炸、高脂肪食物,忌暴飲暴食。

供稿:五樓護理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