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真相|日軍策劃「九一八」事變始末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軍國主義者蓄謀已久的一場驚天陰謀,84年前的今天,日本是如何一步步妄圖侵略東北乃至全中國的?警鐘長鳴,以史為鑑……

918·真相|日軍策劃“九一八”事變始末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在東京主持召開“東方會議”,制定《對華政策綱要》,確立先佔領中國東北、內蒙古進而侵佔全中國的侵略擴張政策。圖為會議現場

84年前,也就是1931年9月18日晚,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獨立守備隊炸燬瀋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並嫁禍於中國軍隊,製造了“柳條湖事件”。隨後,日軍以此為藉口,突然向駐守在瀋陽北大營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次日佔領整個瀋陽城。隨後日軍繼續向東北三省廣大地區進攻,短短4個多月內,128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日本國土3.5倍的中國東北全部淪陷,3000多萬東北父老鄉親成了亡國奴。

這段眾人皆知的歷史,是日本蓄謀已久的,是日本軍國主義者妄圖變中國為其殖民地的重要步驟。

918·真相|日軍策劃“九一八”事變始末

1931年9月19日凌晨,日軍炮火轟擊北大營三小時後,有準備的日軍步兵衝進北大營。日軍左胳膊以白布條為記號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即將向外擴張作為其基本國策,擴張的主要目標是大陸上的中國和朝鮮。在1894年甲午戰爭中打敗腐朽落後的清政府後,日本強佔了中國的臺灣和澎湖列島,正式走上推行大陸政策、武力侵略中國的道路。

中國東北一直是日本帝國主義垂涎的目標。獨佔中國東北,是日本實現其大陸政策乃至稱霸亞洲和世界戰略的第一步。

1921年,日本原敬內閣召開第一次“東方會議”,認為滿蒙對日本的國防和“國民經濟的生存”具有極其重要的關係,決定加強對中國東北地區的擴張。

1927年,一貫主張“經營大陸”的擴張主義者田中義一組閣。6月27日至7月7日,田中在東京召開了有陸海軍首腦、關東軍司令官、駐中國使領和外務省有關人員參加的“東方會議”,並制定了《對華政策綱要》(即田中奏摺)。文件提出了日本向大陸擴張的總目標:“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征服,其他如小亞細亞及印度、南洋等異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於我,使世界知東亞為我國之東亞。”文件進一步強調掌握滿蒙之利權是控制亞洲大陸的“第一大關鍵”,並詳細闡述了實現這一政策的具體措施和步驟。

918·真相|日軍策劃“九一八”事變始末

在這之後,日本加緊了對中國東北的侵略。為阻撓中國統一,1928年6月日本在瀋陽附近的皇姑屯車站炸死奉系首領張作霖,製造了“皇姑屯事件”;隨後又妄圖通過拉攏、利誘和施壓等手段,阻止張學良“易幟”。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最終宣佈東北易幟,暫時挫敗了日本趁亂武裝佔領東北的陰謀。

日本為了侵佔東北,除不斷使用政治陰謀,企圖不戰而勝將東北分裂出去外,關東軍還隨時準備使用武力強行佔領。1929年至1931年夏,日軍關東軍參謀部以“參謀旅行團”名義,多次組織參謀到中國東北各戰略要地進行現地偵察及戰術研究,擬定各種侵略方案。偵察的內容十分細緻和廣泛,比如根據瀋陽城牆損壞情況的勘察選擇突破口,並據此制定攻城計劃。九一八事變當晚,日軍就是根據這個計劃由瀋陽城西南角牆壞處首先登城的。

1930年,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波及日本,為了擺脫危機,轉移日益激化的國內階級矛盾,日本加快了武力侵華的步伐。日本政府和軍部大肆叫嚷“滿蒙危機”,大造侵略中國的輿論。日本軍部據此於1930年11月開始擬製侵佔中國東北的步驟,計劃分三個階段佔領東北:第一階段在東北建立一個新的親日政權以代替張學良;第二階段使這一政權從中國分裂出來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第三階段武力佔領,使之成為日本的領土。到1931年6月,軍部正式制定《解決滿洲問題方策大綱》,規定“約以一年為期”,對東北實施武力佔領。

而在關東軍中,主張佔領中國東北地區的叫囂已經完全公開化,他們提出:“要建設大日本超級大國,很顯然,必須取得相應的領土或具有同等價值的東西……這就需要把滿洲置於我國絕對權力的統治之下。”其中最為激烈而強硬的就是關東軍高級參謀板垣徵四郎大佐和作戰主任石原莞爾中佐,他們提出了以“佔領滿蒙”來“轉變日本國運”的侵華建議,並於1931年4至6月間,制訂出一系列具體的陰謀活動和作戰計劃。整個侵略計劃的特點是行動迅速,要求在一夜之間造成佔領瀋陽、長春的既成事實,以防止外國的干涉。這一計劃制訂後,石原、板垣與參謀本部、陸軍省、朝鮮軍以及關東軍內有關人員秘密地進行了聯繫,以便屆時統一行動。日本軍界和政界在以武力擴張擺脫國內危機上達成了高度一致。

918·真相|日軍策劃“九一八”事變始末

日軍以武力佔領東北後,在東北各地為戰死日軍修建“忠靈塔”,並強迫人們參拜這些“忠靈塔”。圖為在奉天(瀋陽)修建的“忠靈塔”

在關東軍與軍部密謀侵略中國東北的同時,日軍也逐步完成了在東北的軍事部署。1931年4月,日軍第2師團從仙台調到東北遼陽換防,並以聯隊為單位集中屯駐,以便隨時投入戰鬥。該師團成員多為日本北方人,適於在中國東北寒冷地區作戰。從東京秘密調運2門重型榴彈炮,安裝在駐瀋陽的日軍兵營,並將炮口瞄準東北軍北大營及奉天飛機場。“這些重型火炮,在以後進攻北大營的戰鬥中發揮了難以估量的威力。”8月1日,任命熟悉中國情況和東北軍內情的本莊繁為關東軍司令官;一直從事籌劃進攻東北、主持制定過多份侵略方案的建川美次為參謀本部作戰部長;“中國通”土肥原賢二為瀋陽特務機關長。

在做好入侵中國東北的一切準備之後,日本利用“萬寶山事件”和“中村震太郎間諜事件”,把所謂的“滿蒙危急”的鼓嗓推到頂峰,用以煽動日本人狂熱的反華情緒,為侵佔東北製造藉口。9月7日,本莊繁開始視察南滿鐵路沿線的日軍,檢查戰備情況,進行戰前動員,並按石原所定計劃組織實施“出動演習”。13日,本莊繁在長春對部隊訓示說:“對反抗我軍者”要“採取斷然處置手段”。此時,日軍在東北總兵力達約2.7萬人,關東軍已進入臨戰狀態,侵佔東北的戰爭即將爆發。

1931年9月18日晚,關東軍行動有條不紊,也充分說明了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是經過周密策劃和準備的。當晚22時20分,關東軍將42包黃色炸藥設置在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的軌道上,炸壞一米半長的鋼軌和兩根枕木,然後誣稱是中國東北軍所為。早已埋伏在北大營外圍的日軍一部攻擊駐北大營的東北軍。這時,在瀋陽的板垣徵四郎以關東軍司令官先遣參謀的名義,代行發佈“掃蕩北大營之敵,進攻瀋陽城”的命令。日本關東軍分別進攻北大營和瀋陽城。19日零時28分,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接到電報後當即批准板垣徵四郎代發的命令,同時向關東軍下達侵佔東北三省的戰鬥命令,並要求駐朝鮮日軍求援。同時,本莊繁率領司令部人員乘火車趕往瀋陽坐鎮指揮。19日零時50分,駐瀋陽的日軍部隊兵分三路向瀋陽城區進攻。4時45分,第2師團主力也趕到瀋陽加入戰鬥。日軍蓄謀已久的九一八事變至此爆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