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真相|日军策划“九一八”事变始末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者蓄谋已久的一场惊天阴谋,84年前的今天,日本是如何一步步妄图侵略东北乃至全中国的?警钟长鸣,以史为鉴……

918·真相|日军策划“九一八”事变始末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主持召开“东方会议”,制定《对华政策纲要》,确立先占领中国东北、内蒙古进而侵占全中国的侵略扩张政策。图为会议现场

84年前,也就是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独立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制造了“柳条湖事件”。随后,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随后日军继续向东北三省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东北父老乡亲成了亡国奴。

这段众人皆知的历史,是日本蓄谋已久的,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妄图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重要步骤。

918·真相|日军策划“九一八”事变始末

1931年9月19日凌晨,日军炮火轰击北大营三小时后,有准备的日军步兵冲进北大营。日军左胳膊以白布条为记号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即将向外扩张作为其基本国策,扩张的主要目标是大陆上的中国和朝鲜。在1894年甲午战争中打败腐朽落后的清政府后,日本强占了中国的台湾和澎湖列岛,正式走上推行大陆政策、武力侵略中国的道路。

中国东北一直是日本帝国主义垂涎的目标。独占中国东北,是日本实现其大陆政策乃至称霸亚洲和世界战略的第一步。

1921年,日本原敬内阁召开第一次“东方会议”,认为满蒙对日本的国防和“国民经济的生存”具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决定加强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扩张。

1927年,一贯主张“经营大陆”的扩张主义者田中义一组阁。6月27日至7月7日,田中在东京召开了有陆海军首脑、关东军司令官、驻中国使领和外务省有关人员参加的“东方会议”,并制定了《对华政策纲要》(即田中奏折)。文件提出了日本向大陆扩张的总目标:“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征服,其他如小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使世界知东亚为我国之东亚。”文件进一步强调掌握满蒙之利权是控制亚洲大陆的“第一大关键”,并详细阐述了实现这一政策的具体措施和步骤。

918·真相|日军策划“九一八”事变始末

在这之后,日本加紧了对中国东北的侵略。为阻挠中国统一,1928年6月日本在沈阳附近的皇姑屯车站炸死奉系首领张作霖,制造了“皇姑屯事件”;随后又妄图通过拉拢、利诱和施压等手段,阻止张学良“易帜”。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最终宣布东北易帜,暂时挫败了日本趁乱武装占领东北的阴谋。

日本为了侵占东北,除不断使用政治阴谋,企图不战而胜将东北分裂出去外,关东军还随时准备使用武力强行占领。1929年至1931年夏,日军关东军参谋部以“参谋旅行团”名义,多次组织参谋到中国东北各战略要地进行现地侦察及战术研究,拟定各种侵略方案。侦察的内容十分细致和广泛,比如根据沈阳城墙损坏情况的勘察选择突破口,并据此制定攻城计划。九一八事变当晚,日军就是根据这个计划由沈阳城西南角墙坏处首先登城的。

1930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为了摆脱危机,转移日益激化的国内阶级矛盾,日本加快了武力侵华的步伐。日本政府和军部大肆叫嚷“满蒙危机”,大造侵略中国的舆论。日本军部据此于1930年11月开始拟制侵占中国东北的步骤,计划分三个阶段占领东北:第一阶段在东北建立一个新的亲日政权以代替张学良;第二阶段使这一政权从中国分裂出来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第三阶段武力占领,使之成为日本的领土。到1931年6月,军部正式制定《解决满洲问题方策大纲》,规定“约以一年为期”,对东北实施武力占领。

而在关东军中,主张占领中国东北地区的叫嚣已经完全公开化,他们提出:“要建设大日本超级大国,很显然,必须取得相应的领土或具有同等价值的东西……这就需要把满洲置于我国绝对权力的统治之下。”其中最为激烈而强硬的就是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大佐和作战主任石原莞尔中佐,他们提出了以“占领满蒙”来“转变日本国运”的侵华建议,并于1931年4至6月间,制订出一系列具体的阴谋活动和作战计划。整个侵略计划的特点是行动迅速,要求在一夜之间造成占领沈阳、长春的既成事实,以防止外国的干涉。这一计划制订后,石原、板垣与参谋本部、陆军省、朝鲜军以及关东军内有关人员秘密地进行了联系,以便届时统一行动。日本军界和政界在以武力扩张摆脱国内危机上达成了高度一致。

918·真相|日军策划“九一八”事变始末

日军以武力占领东北后,在东北各地为战死日军修建“忠灵塔”,并强迫人们参拜这些“忠灵塔”。图为在奉天(沈阳)修建的“忠灵塔”

在关东军与军部密谋侵略中国东北的同时,日军也逐步完成了在东北的军事部署。1931年4月,日军第2师团从仙台调到东北辽阳换防,并以联队为单位集中屯驻,以便随时投入战斗。该师团成员多为日本北方人,适于在中国东北寒冷地区作战。从东京秘密调运2门重型榴弹炮,安装在驻沈阳的日军兵营,并将炮口瞄准东北军北大营及奉天飞机场。“这些重型火炮,在以后进攻北大营的战斗中发挥了难以估量的威力。”8月1日,任命熟悉中国情况和东北军内情的本庄繁为关东军司令官;一直从事筹划进攻东北、主持制定过多份侵略方案的建川美次为参谋本部作战部长;“中国通”土肥原贤二为沈阳特务机关长。

在做好入侵中国东北的一切准备之后,日本利用“万宝山事件”和“中村震太郎间谍事件”,把所谓的“满蒙危急”的鼓嗓推到顶峰,用以煽动日本人狂热的反华情绪,为侵占东北制造借口。9月7日,本庄繁开始视察南满铁路沿线的日军,检查战备情况,进行战前动员,并按石原所定计划组织实施“出动演习”。13日,本庄繁在长春对部队训示说:“对反抗我军者”要“采取断然处置手段”。此时,日军在东北总兵力达约2.7万人,关东军已进入临战状态,侵占东北的战争即将爆发。

1931年9月18日晚,关东军行动有条不紊,也充分说明了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经过周密策划和准备的。当晚22时20分,关东军将42包黄色炸药设置在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轨道上,炸坏一米半长的钢轨和两根枕木,然后诬称是中国东北军所为。早已埋伏在北大营外围的日军一部攻击驻北大营的东北军。这时,在沈阳的板垣征四郎以关东军司令官先遣参谋的名义,代行发布“扫荡北大营之敌,进攻沈阳城”的命令。日本关东军分别进攻北大营和沈阳城。19日零时28分,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接到电报后当即批准板垣征四郎代发的命令,同时向关东军下达侵占东北三省的战斗命令,并要求驻朝鲜日军求援。同时,本庄繁率领司令部人员乘火车赶往沈阳坐镇指挥。19日零时50分,驻沈阳的日军部队兵分三路向沈阳城区进攻。4时45分,第2师团主力也赶到沈阳加入战斗。日军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至此爆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