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農產品溯源制度 告別「悲情營銷」

6月20日,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在京召開提案辦理協商會,主題是“完善食品農產品溯源制度,構建食品安全長效機制”。一方面是為了提升食用農產品的整體安全水平,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解決近幾年頻繁發生的農產品滯銷問題。

農產品是農民朋友賴以生存的根本,在保證品質的基礎上賣上一個好價錢是皆大歡喜的結果,但事與願違。農產品農殘超標、重金屬超標、嚴重滯銷的新聞也屢見不鮮。尤其是最近“滯銷大爺”上了人民日報版面,原因是大爺賣什麼,什麼就“滯銷”,此套路用多了,就會引發人們的反感,依靠別人的同情來做生意,是長久不了的。但是一段廣西村民倒掉荔枝當場踩爛的視頻在網上熱傳,讓人看了之後很揪心。事實證明農產品出現滯銷的情況是存在的,那麼除了“打悲情牌”,有什麼更好的辦法來解決農產品滯銷呢?

毋庸置疑,滯銷就是沒有銷路。尤其是一些偏遠的山區,交通不便、網絡不發達、信息閉塞,沒有銷路。要解決滯銷,一是需要一個團隊合作,明確分工,相互協作;二是需要一定的經費投入;三是要有創造性的思維製造銷售模式,以此帶來流量。卓奇食品追溯平臺編者認為,實現農產品全稱可追溯,發展成為優質農產品,搭上網絡的順風車,讓全國各地的消費者都可以買到,擴大了銷路,解決了產品滯銷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