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市創新探索"331+"農業產業化扶貧模式的調查與思考

三年決戰奔小康】攥緊拳頭,攻堅才能更有力

中國《市縣領導決策》月刊、網

薦稿:著名演員 田瑞

(甘肅日報記者 宋振峰 安志鵬)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產業脫貧是重中之重,也是難中之難。

慶陽市創新探索

今年以來,慶陽市探索創新“331+”農業產業化扶貧模式,通過第一個“3”,組建“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三方產業聯合體,創新農業組織形式和經營機制;運用第二個“3”,推進“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創新資源配置和經營方式;建立“1”,統一科學的品牌化質量管理體系,創新扶貧產業發展方式;再配套“+黨建”“+集體經濟”等方式,巧妙整合各種要素、各方力量,構建全新利益聯結機制,形成了一隻拳頭,全力以赴打贏產業扶貧攻堅戰。

攥緊拳頭,讓龍頭企業合作社與貧困戶三方聯合起來闖市場

脫貧路上,緊盯產業扶貧這個最大短板,革命老區慶陽曾經想過很多辦法。

不說其他,單表養殖。也不提早些年下的工夫了,2012年、2013年連續兩年,慶陽市出臺扶持政策,辦“賽羊大會”,大力引導各縣區農民搞舍飼養羊“發羊財”。眼看著羊價一路堅挺,形勢喜人,但誰也沒想到,2014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許多農民發展養殖業的激情墜入“冰窖”。

白馬鋪鎮三里店村村民趙振剛當時養了500多隻羊,一夜之間全撲殺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時至今日,當年大傷元氣的他都緩不過勁來。

大戶尚且如此,貧困戶可想而知。貧困地區產業基礎弱、資源稟賦差,“單打獨鬥”的農戶本身抵禦市場行情波動風險的能力就不足,加上還要應對疫情等各種風險,產業脫貧難度不言而喻。

產業扶貧離開龍頭企業是不行的。慶陽市在探索創新“331+”農業產業化扶貧模式中,將培育外聯市場、內接農戶的新型經營主體作為關鍵,積極培育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和種養大戶。近兩年,市裡扶持中盛農牧發展有限公司實施以湖羊繁育為牽引的千萬只肉羊產業化項目和百萬只肉羊屠宰加工項目,進一步擴大合作社覆蓋面,提升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能力。

如何提高農業產業集約化、組織化、規模化的程度?慶陽市將“三變”改革作為深化“331+”農業產業化扶貧模式的著力點。他們運用股份合作和資本運作的方式,將農村各類存量資源清查核實,確權作價,量化入股,讓資源變資產。整合財政支農、扶貧等資金,將用於產業開發的各類資金折股分配,配置到有帶動能力的新型經營主體,讓資金變股金,使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獲得更多財產性收益。通過發展股份合作,實現農村各類資源資產的市場化配置,讓農民變為股東。以股權為紐帶,“331+”農業產業化扶貧模式將龍頭企業、合作社和貧困戶緊密連在一起了。

利益聯結,實現貧困戶脫貧合作社發展龍頭企業盈利多方共贏

慶城縣驛馬鎮楊灣村村民吳俊禮因為窮,44歲了還是個單身漢,與70歲的老母親相依為命。

如今,通過“331+”模式,才半年多的時間,他開上了摩托車,蓋了3間房,對日子充滿了信心。

“331+”模式怎麼這麼靈?首先,慶城縣給村裡像他一樣的65戶貧困戶投放了2萬元扶貧專項資金,幫他們協調5年期貼息貸款2萬元。這兩筆錢沒有像以前一樣,直接發放到他們手裡,而是採取“戶託社養”的方式,確保資金真正用在產業發展的刀刃上。

啥叫“戶託社養”?就是縣裡將這兩筆錢從甘肅中盛華美羊業發展有限公司購買了20只湖羊基礎母羊和1只種公羊,作為吳俊禮他們貧困戶的股金,入股投入到村裡的興富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由合作社全程託管。這樣,吳俊禮他們則當成了股東,合作社按三比七的比例每年保底分紅,確保他們每人每年分到1.2萬元。

除了拿分紅外,從去年年底開始,吳俊禮還和3名貧困戶一道到合作社打起了工。一個月下來,他還能掙3000元工資。

合作社託管養羊,貧困戶既當股東又拿工資。那麼,合作社圖了個啥,這是不是樁賠本買賣?

“2012年我就開始辦合作社了,這幾年自己沒折騰出個啥,現在‘331+’模式讓我們合作社真正發展壯大了。”興富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小軍對記者說。

靠著65戶貧困戶投入的羊,李小軍的養殖規模首先擴大了,養到了2900只羊。他還將村裡包括這些貧困戶在內的89戶人家的3000畝地流轉了過來,種苜蓿,飼料的成本大幅降低。

李小軍又用政府獎補資金的補助,將以前的3排土圈翻建一新,蓋成了8棟圈舍。還添置了拌草、喂料的機械化設備,以前,靠人工幹,一個人一天從早忙到晚,最多喂300只羊,現在,一天能喂1000只。

作為起著紐帶作用的合作社,李小軍在龍頭企業中盛公司的指導下,現在學會了科學養殖方法;改良了養殖品種,將小尾寒羊換成了湖羊。他擔心的疫病防控難也不用愁了,公司定期上門服務;也不用再東奔西跑找銷路了,公司直接上門收購。李小軍說:“除了做好養殖本行,其他基本不用我自己操心了。”

而對於中盛公司來說,“331+”模式讓他們與合作社緊密聯結,幫他們建立了穩定的生產基地。在指導監督李小軍這樣的合作社開展統一飼養、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的同時,也幫他們實現了良種化、標準化、集約化養殖,建立統一科學的品牌化質量管理體系,保障了他們作為龍頭企業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需求。

現在,針對沒能力、無條件、缺資金、有致富願望的貧困戶,慶陽各縣區“331+”模式多種多樣。不僅有“戶託社養”,還有“公司代養”,譬如在環縣,貧困戶以5萬元購買羔羊,入股中盛養殖場統一養殖,每年固定分紅1.5萬元。還有“農戶自養”,環縣的做法是,為有能力、有基礎的貧困戶,每戶投放3年期貼息貸款2萬元,用於購買種羊;給予每戶3000元專項扶貧資金,用於改造圈舍;按照人均5畝標準補齊機平梯田,每畝補助500元,用於種植牧草。

通過“331+”農業產業化扶貧模式,慶陽市構建了全新的利益聯結機制,彌補了龍頭企業、合作社和貧困戶以往各自單槍匹馬的發展短板,讓貧困戶放心種、放心養,新型經營主體大膽發展,實現了扶貧產業安全、健康、持續發展。

合力攻堅,“331+”模式迸發出喜人產業扶貧能量

在肉羊產業發展上“試驗”成功後,慶陽市開始全域全產業推廣“331+”農業產業化扶貧模式,各縣區依託中盛農牧、海升集團、天士力藥業等企業為龍頭,採取訂單種植、保護價收購、統一技術服務的利益聯結方式,帶動貧困戶發展羊、牛、菜、藥、小雜糧、黃花菜等多項農業產業,努力破解貧困群眾自發種養技術水平不高,銷售不暢,產業規模化、集約化水平低,適應市場、對接市場、抵禦風險能力不強的制約瓶頸,帶動貧困戶增收。

寧縣通過“331+”模式發展蘋果產業,政府指導組建果業合作社,貧困戶以資金資源入股,企業負責建園管理營銷。由招商引進的陝西海升集團控股60%,貧困戶、村集體佔股40%,形成了“你建園、我入股,你經營、我打工,你盈利、我分紅”的合作共贏機制。

現在,一個海升集團,就帶動38個企業、29個合作社、239個村集體、141個生產大戶、4330戶農戶,發展“海升模式”果園7萬畝。不但將海升果業建的1.66萬畝蘋果基地,變成與農戶共有的基地,帶動眾多貧困戶穩定增收,還“+”出了解決“空殼村”的路子,讓村集體經濟普遍沒收入的問題得到了解決。今年,全縣每個村子通過互助資金、貸款等入股40萬元到海升果業,這樣,村集體經濟連續30年每年能分紅6.72萬元。

對於“331+”中的“1”——品牌建設,慶陽市不遺餘力。他們創建“中盛中有羊肉”品牌,正在培育“隴東肉羊”品牌,著力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現在,“慶陽蘋果”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認證,“慶陽蘋果果真好”已享譽全國、走向世界。

與此同時,慶陽市不斷強化資金支持、風險防控、黨建引領等要素保障,全力支撐“331+”農業產業化扶貧模式健康發展。今年,市級財政安排肉羊產業專項資金3000萬元、蘋果產業專項資金2000萬元,整合項目資金9000萬元;農發行、農商行、甘肅銀行等金融機構投放產業發展貸款18.43億元。

慶陽市實施“訂單+保單”雙單保險,化解市場經營和自然災害風險。市縣財政列支專項經費1000萬元,在北部4個肉羊產業扶貧試點縣全面推行肉羊基礎母羊保險。現在,小小的蘋果也納入了政策性農業保險,全市已有4.8萬畝蘋果參保。

慶陽市還把完成產業扶貧任務作為衡量黨建成效的重要標準,通過向龍頭企業、合作社選派黨建指導員、合作社輔導員,把黨建延伸到產業鏈上,以基層黨建引領助推脫貧攻堅。

一系列真金白銀的政策利好,正讓慶陽市“331+”農業產業化扶貧模式遍地開花,不斷“+”出增收致富新天地。

網絡運維:趙平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