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被投放原子弹的原因,是翻译出问题

在1945年7月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于是中美英三国联合发表著名的《波茨坦公告》,敦促仍在负隅顽抗的日本无条件投降,但日本认为这一公告并没有苏联,所以日本就有了一丝侥幸心理,他在等待苏联的态度,虽然那时的日本已经败相尽显,但日本的统治者们仍是不死心,非要做最后无谓的挣扎。

当时日本新上任的铃木首相针对《波茨坦公告》发表了讲话,他宣称拒不承认这个公告,日本也绝对不会投降的,日本方面如此强硬的态度,也彻底惹恼了反法西斯国家,于是就在铃木发表讲话不到半个月,两颗原子弹被美军轰炸机投放到日本本土上,那枚名叫小男孩的原子弹投放到了广岛,而叫做胖子的原子弹投放到了长崎,原子弹爆炸的瞬间,蘑菇云腾起,爆炸中心高达6000摄氏度的高温融化了一切,就算是侥幸活下来的日本人也因为强烈的核辐射在这之后的20年里逐渐死去。

日本拒不投降的态度,也让他们遭受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人造灾难,当时日本死亡和受伤人数将近20万人,这还仅仅是两颗原子弹的威力。当时美国总统杜鲁门后来回忆说道只要日本不拒绝波茨坦公告,他们是绝对不会往日本投放原子弹的,但后来根据日本国内文献的记载和铃木的发言记录,发现当时铃木并不是在拒绝这份公告,铃木只是在等待苏联的回应,也就是相当于暂时不理睬这份公告。

当时铃木首相的发言,让日本的官方通讯社理解成了完全忽略这份公告,并将这些翻译成了英文,后来美英的翻译者们又把完全忽略的意思翻译成了拒绝投降的意思,经过两次转手之后,铃木的发言意思全部被曲解,而这种关键时刻的曲解,也直接让美国往日本投放原子弹了。,让人们感觉哭笑不得的就是,如果当年不是翻译出错,或许那两颗原子弹就不会被投放在日本了。


日本被投放原子弹的原因,是翻译出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