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臨終一道聖旨,改變大清命運,還影響兩百多年

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清朝的統治者道光皇帝已經命在旦夕,即將走到人生的終點。還算有點意識的道光帝,頒佈了人生的最後一道聖旨。這道聖旨改變了清政府的命運,也影響了後世兩百餘年的歷史。那麼這道聖旨到底寫了什麼東西呢?有這麼大的能量。下面就聽小編慢慢道來。

道光帝臨終一道聖旨,改變大清命運,還影響兩百多年

其實這道聖旨的內容很簡單,由19個漢字以及10個滿文祖成的。最右側豎行寫“皇六子奕訢封為親王”;中間一豎行寫“皇四子奕詝立為皇太子”;最左側豎行是用滿文寫的,內容也是“皇四子奕詝立為皇太子”。

原來這道聖旨就是決定清朝下一任皇帝的立儲密旨!清朝自雍正皇帝開始,為避免諸子爭奪皇位,雍正帝創立秘密立儲制度。

道光帝臨終一道聖旨,改變大清命運,還影響兩百多年

道光皇帝遵從祖宗家法,在道光二十六年寫下了這道立儲密旨,直到臨終前才對外公佈。當日午時,道光皇帝便病死在圓明園慎德堂。但是,道光皇帝怎麼不會想到正是因為這道聖旨,徹底改變了清朝的命運。但是影響後世歷史又從何說起呢?那還要從道光的遺詔說起。

道光帝臨終一道聖旨,改變大清命運,還影響兩百多年

道光帝的遺詔決定皇四子奕詝,他成為清朝的新皇帝,即咸豐皇帝;另一位是皇六子奕訢,他被封為恭親王。當時的時局非常複雜,1840年英國通過鴉片戰爭,已經打開了中國的國門。因循守舊的道光皇帝根本無力應付“千年未有之變局”,所以新皇帝人選非常關鍵。

道光帝臨終一道聖旨,改變大清命運,還影響兩百多年

咸豐皇帝19歲即位,在位11年,享年30歲,而且他一直患有嚴重的腿疾,不客氣的說他是個瘸子。恭親王奕訢活到光緒二十四年,享年66歲,假如他即位的話,可以在位48年。。咸豐皇帝與他的父親道光帝一樣,因循守舊,思想保守,閉目塞聽,導致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損失慘重。而奕訢則不一樣,他勤奮好學,意識到了西方的先進,積極主張學習西方科技,是洋務運動的中樞首腦。

道光帝臨終一道聖旨,改變大清命運,還影響兩百多年

從各方面來看,恭親王奕訢都遠超咸豐皇帝,對於這一點,其實道光皇帝心裡應該也很清楚,他甚至一度想立奕訢,不過他還是選擇了咸豐皇帝。咸豐皇帝統治期間,發生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在他死後,慈禧太后登上政治舞臺,更是將中國拖進泥潭。

歷史沒有如果,但給後人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如果當初道光皇帝選皇六子即位,歷史可能就不是今天我們看到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