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柳市两个男人的1991 分家有时候并不意味着败落


温州柳市两个男人的1991 分家有时候并不意味着败落

分手,对于这两个温州男人来说,身心的创伤总是难免的,因为他们都知道,分手的裂伤要痊愈,可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很长的时间。分手,意味着多年事业“恋情”的破局,他们也都晓得,谁也没有再继续用力“爱”下去的勇气,“不合的,尽早散,长痛不如短痛”。

但分手,也需要艺术,他俩都晓得:“好聚好散”是缘分,可“好散好聚”更是财富人生历程中的一门大学问。今天,向大家推出一个温商家族企业的特别故事:两个温州男人的“分手”艺术。


温州柳市两个男人的1991 分家有时候并不意味着败落

温州柳市两个男人的1991

温州柳市两个男人的1991 分家有时候并不意味着败落

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家族企业成长历程中波澜壮阔的40年;深入挖掘那些杰出财经商业人物不平凡的人生过往,探寻其事业成功以及传承有道的正能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不甘满足于现状、嗅觉灵敏的温州人其实早已率先开始行动。搞民营经济,温州人事实上是走在改革开放的前头,也可以说,温州的“改革开放”远不止四十周年。

柳市,率属于温州的县级市——乐清市的一个镇,如今已是“浙江第一强镇”,全球最大的低压电器基地。柳市户籍人口是20万人,可外来人口比本地人口还多出5万多人,这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地方,是“温州模式”发源地,温州民营经济的“耶路撒冷”。因为在这里,诞生了“温州八大王”,像“八大王”之一的“螺丝大王”刘大源,早在1977年就装上电话与外界谈生意了。

今天的柳市,这个喧闹的小镇,拥有正泰、德力西、人民电器等知名品牌,比起昔日的“温州八大王”,像南存辉、胡成中等,“长江后浪推前浪”,再续温州家族企业的传奇成长历程。1984年,政策再度趋向市场化,“八大王”平反,可当他们“惊魂未定”时,一些柳市知名的家族企业如正泰、德力西,很快地取代他们,成为“温州模式”的代言人。后来,正泰创始人南存辉说:“八大王”若是不平反,他也是不敢办厂。

从海博翻译社转到推销中国黄页,马云堪称中国创业史上最为经典的一个案例。马云说:“我就像一个骑在盲虎身上的盲人”,因为当时很多人把上门推销的马云当成一个“骗子”。可对于“八大王”之一的“目录大王”叶建华来说,他可称得上是“马云的鼻祖”,马云干的那些事儿,他早就做了,并且因此锒铛入狱。即便后来得以平反,那段遗憾经历的阴影也许已潜伏骨髓,叶建华再也不敢搞目录,“哪里还有胆,监牢门等着我进”,以至于名噪一时的他,从此差不多“偃旗息鼓”。

温州柳市两个男人的1991 分家有时候并不意味着败落

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胡成中

有人退缩、驻足不前,可有人却激流勇进。其中,两个温州柳市的男人走在一起,后来各自在电气领域都称雄称霸,这两个男人就是正泰的南存辉、德力西的胡成中,一个是鞋匠出身,另一个是裁缝出身,让他们走在一起的,就是两人于1984年合伙创办的企业——乐清县求精开关厂。

南存辉,今年55岁,他的少时经历颇为艰辛,“初二的时候,那时我13岁,离毕业还有15天,父亲因为意外腿部骨折,可能要休息一两年,而母亲身体一向虚弱,作为长子,照顾弟妹、养家糊口的生活重担就压在了我的肩上。”辍学后,初中没毕业的南存辉当上了小鞋匠。

家中兄弟姐妹多,贫困也是胡成中童年最深的记忆,生于1961年的胡成中14岁那年,这位南存辉的老同学也辍学了,“子承父业”跟着父亲学裁缝。

数日之前,《步履正泰:南存辉亲述创业史》出版,南存辉在文中说,修鞋这路活也是“没得选”,对于被不幸命运支配的他,这是唯一能承担对家人责任的机会。“我渐渐爱上了修鞋这一行,修鞋手艺也越来越精,更重要的是,不管是什么客人,也不管那笔业务能赚多少,我的态度都非常温和,服务周到”,以至当地人“总喜欢舍近求远跑来找我,甚至大老远坐船来柳市找我修鞋的,还给我介绍许多客户。”

成长路上布满一个接一个的分岔路口,考验当事人的智慧、性情、价值观,看你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不同的叉路通向不同的未来分岔集合,当然不能说永远没有殊途同归的可能,不过更多的情形,是把企业家人生和公司的命运,岔到天南地北,让人感叹造化弄人。”这是南存辉那本书《序》里的最后一段话。

温州柳市两个男人的1991 分家有时候并不意味着败落

乐清县求精开关厂车间

分岔路口的抉择,对南存辉很重要,对胡成中也同样是重要的。南存辉即便修鞋再精,也没当一辈子鞋匠,而他的同学胡成中也没干一辈子裁缝。南存辉后来回忆,1979年那段时间,他发现柳市整条街上全都是“前店后厂”,都在做电气,这个行当肯定很赚钱;而且隐隐约约觉得,政策可能允许做了。与之同时,胡成中加入了跑供销“十万大军”,到全国各地跑供销、卖东西,而南存辉则瞒着父亲,于1980年偷偷与3个朋友合伙摆起柜台、卖电器。

1984年发生温州“八大王事件”之后,霎那间,对于温州那些梦想“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创业办厂已不是赚钱不赚钱、而是会不会进不进班房的问题了。南存辉也陷入了迷茫之中,一度在静观其变。

时任温州市委书记袁芳烈,本来是从省里带着任务下来,要抓“投机倒把”、抓“八大王”,可他发现,温州经济开始“一落千丈”,也就开始反思政策的方向。后来,中央及时下发文件,强调发展商品经济,鼓励发展民营企业,袁书记又亲自为“八大王”平反,也就意味着温州人又可以堂堂正正办企业了。

1984年,胡成中准备创业,南存辉成为了他重要的搭档,两个男人走在一起,23岁的胡成中与21岁的南存辉正式注册成立了“求精开关厂”。这是一个家庭作坊式的工厂,靠赊来的零件组装后,再推销到全国各地。求精开关厂是典型的“温州合伙人”模式建立起来的,股东有三人:胡成中、南存辉、还有一个是胡成中的弟弟胡成国。

两个男人能走在一起,理由很简单,两人是同窗同学,一起上柳市小学时,南存辉由于学习成绩好,当了班长,而胡成中,则是班上的体育委员,多年来彼此相互熟悉,又有深入的了解。另外,胡成中“走南闯北”擅长销售,他负责“主外”,也需要一个懂生产管理的人“主内”,而南存辉无疑是其“朋友圈”中最佳的人选。

“前店后厂”是求精开关厂最初的运营模式,由于当年柳市电器均起步草根,质量不上档次,走的是“低质低价”道路,赚他一票是一票,在外名声不大好。

温州柳市两个男人的1991 分家有时候并不意味着败落

正泰财务体系奠基人之一、财务“老管家” 陈宣富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可胡成中、南存辉两人却不从众。从创厂开始,特别重视质量,南存辉北上上海,从上海人民电器厂“挖”来退休工程师王中江等人,并利用高利贷的民间借款,求精开关厂办起了当时国内民营企业第一家热继电器检测室,并拿到温州第一张由当时的机械工业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

据了解,后来被称“正泰三元老”的王中江、宋佩良、蒋基兴,有言在先:“要票子就不用找我们”;“如果要牌子,需要持久投入,可能一下子赚不到太多票子”。

1989年,质量低劣的柳市低压电器遭到全国的抵制,不少单位甚至挂起温州推销员免进的牌子。1990年,国家七部局联合省、市、县组成工作组来柳市蹲点打假,历时5个月之久。当时,有1267家低压电器门市部被勒令关闭,1544个家庭工业户歇业,还吊销了359个旧货经营执照。

可当检查组来到求精开关厂时,却眼前一亮,没想到柳市竟然有一家既领取了生产许可证、又有自己品牌、且质量过硬的企业,并给予肯定和赞赏,自此,温州、乐清两级政府也给予求精厂支持和重视。在优胜劣汰大潮中,质量得到了保障的求精开关厂,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不过数年光景,小厂总资产就达到200万左右,产值做到1000多万。

当求精开关厂甩开同行之后,胡成中与南存辉却在企业的发展方向上产生分歧,而这种分歧与两个男人的性格差异有一定关系。胡成中喜欢热闹,为人海派,总想抓住各种机会,而小他二岁的南存辉则沉静、稳重,主张专一,提出先“烧好自己的一壶水”,再干别的事;结果,两个男人谁也说服不了谁。在话语权上两个人因股权对半平等,又地位相当。

温州柳市两个男人的1991 分家有时候并不意味着败落

要知道,今年华为董事会改组,是采用“轮值董事长”的机制,可胡、南二人,很早就运用了“轮值制”了。每隔一段时间,两人就轮流当起厂长。以至于有的客户不了解,怎么胡成中、南存辉递过来的名片上,都一样印上厂长头衔?

当“王不见王”时,都是要当“老大”,分手是注定的。胡成中后来也说:“可能在发展思路呀、观念呀,都不一样,自己觉得分开以来都有益处,可若是合起来,可能会做得更大一些。”不过,现在看起来,也很难讲,反正两个人分开后,在同行业当中发展还是不错的,属于前茅的。

南存辉也表示:大家走到一起是缘分,假如不能走到一起,也是缘分。一些东西是不能勉强的,尤其是价值观。利益多一点、少一点无所谓,关键就是价值观,假如观念不一样,想法不一样,一定要“揉”在一起,那肯定是痛苦的。况且,价值观本身无对错,你怎么想都可以,怎么干都行,至于怎么干,到最后的话,还是要以成败论英雄!真正干得好、干得大、干得久的,企业是健康、持续、发展,而且不会倒的,这个就是对的。南存辉后来说,自己也想,反正从尊重这个角度出发,若尊重他,屈服自己的人格也不对;所以想想还是提出来分开干比较好。

1990年,南存辉和胡成中进行“第一次分家”,两个人共用一个厂名——求精开关厂,只是用一堵墙隔开两个车间,各自生产,但打同一个牌子进行销售。当时,求精开关厂的总资产是二百多万元,年产值已经是一千多万元,经过一年“分手”尝试,发展势头都还不错,两个人最后决定,正式分开。

1991年,南存辉与几个亲戚成立了一个家族企业,又拿出其中的一部分与美商合资,建立了中外合资企业,“正泰”这一名称由此问世。而胡成中这边,创办了德力西电器。几经辗转,正泰、德力西已稳坐中国低压电器行业的头二把交椅,最后双双成为行业争霸二巨头,堪称国内家族企业史上一个商业奇迹!


温州柳市两个男人的1991 分家有时候并不意味着败落

最难是分手,最好也是分手

温州柳市两个男人的1991 分家有时候并不意味着败落

创业初期,求精开关厂“前厂后店”模式

柳市另一个品牌巨头,人民电器集团董事长郑元豹对胡、南二人评价称:“南存辉大气,胡成中聪明”。这个看法很公允,他们都是要当头的人。难怪有人会说,南存辉与胡成中这二人,最难是分手,最好也是分手!

从合伙人性格来看,胡成中和南存辉二人是理想型事业搭档,是同乡、同学,彼此相互理解;而胡成中是个喜欢热闹的人,一看到机会就上,南存辉则个性沉稳,做事好专一。

有的人说,当一个企业步入正轨后就翻脸拆分,是家族制企业的一个天生缺陷。其实,这种结论并不客观,亦非客观现象。海外及港台地区的很多合伙型家族企业,“合”字已写了数十年,甚至跨代至今仍没有拆开迹象的很多。

温州合伙人,是温州模式中的一种相当特殊的商业现象,有“三火”之说:头一年,几个人凑在一起合办企业,为“起火”;众人拾柴火焰高,到第二年,企业“红火”了;可第三年却“散伙”了,各奔前途。

我们知道,搭档创业,在起步之时可免于孤军奋战,很容易成功,但不可避免的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也限制了个人潜力的束缚,这与温州人“自主”、“自信”区域性格是相悖的,“起火”、 “红火”之后,就是“散伙”,也成了一个可能。

温州柳市两个男人的1991 分家有时候并不意味着败落

1987年,求精开关厂JR16B热继电器技术鉴定会

南存辉创办的正泰,取义于“正气泰然”,“三阳开泰”,这与南存辉做企业先做人的理念相契合;而德力西,胡成中当年起这个名字,是想赶超德国西门子,其雄心壮志可见一斑。

上世纪90年代,是低压电器民企的“黄金时代”,借助国家电网改造的机遇,与国有企业的羸弱相比,灵活善变的民企成长更具活力。有柳市一个同行说,那真是个“好日子”,30%利润已司空见惯!

南存辉一开始一直坚持多年不分红,把一切都投入进去。为了提升管理水平,他请来当地国有企业退休的“会计公”吴德铨等,帮企业从一开始就奠定财务管理基础;又请来“军师”徐巧兴、蒋慈恩等,帮助初创阶段的企业搞培训、定战略、建集团。为了让正泰合规经营,他还请来“老税务”周敬东、陈宣富等人,也请了很多资深能人搞营销、做非公党建,简直是“能人治企”!更重要的是,南存辉在股权上多次改制,运用“稀释”股权引才引智,也包括引资,“分享不是慷慨,而是一种明智”。

相较而言,在股权上胡成中会更保守一点,更看重自己的控制权。1996年德力西一直走在正泰的前头,是乐清当地“招牌企业”,可1999年,销售额却被正泰反超。其实,分手以后,南存辉与胡成中无论是发展战略、管理个性、股权处置等,均走上不一样的路。

尽管正泰尝试过多元化,可南存辉一直很专注,甚至自己定下规矩:不熟悉的不做,行业跨度太大,没有优势的不做;要多元化也是同心多元化。按他的话,就是“不成心专一事,决不能达成一志”。

可胡成中则不同,从1998年胡成中在上海设立德力西集团开始的十年多时间,德力西走的是一种多元化扩张道路。其中,与法国电气巨头施耐德“联姻”,组建合资企业“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温州柳市两个男人的1991 分家有时候并不意味着败落

1991年创办的德力西电子元件厂

作为低压电器的全球老大,法国企业施耐德惯在全球各地施以并购,其在中国2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合资、收购历史,只不过比较低调、柔和一些,不像一些跨国企业那么高调,富有进攻性。

也许有人会说,“本是同根生”,正泰和德力西兄弟阋于墙,外敌来了,没能一起御其侮!其实,施耐德是先寻求和柳市老大正泰合资而不得后,才转向老二德力西。南存辉比较坚持品牌的民族性,特别是看重控股权,这也是南存辉的底线。施耐德与南存辉谈了十几年,最后还是没能如愿。南存辉是个精明的人,让他恼火的是,施耐德一边跟正泰谈合资,一边又举着知识产权大棒起诉正泰。

施耐德后来发现,正泰这个昔日的小不点,已变得越来越不好对付,甚至威胁:若正泰不与施耐德做朋友,那正泰就是施耐德的敌人啦!几乎在施耐德与德力西合资的同时,正泰成功地以“知识产权”为武器告倒了施耐德,法院判定施耐德赔偿正泰3.3亿元。记得2004年,双方第三次谈判前,施耐德起诉正泰(包括欧洲)的一些官司尚未了结,正泰希望施耐德先中止诉讼再谈判,可都是幻梦。南存辉说:“施耐德说谈归谈,打归打。”

在中国的合资公司中,施耐德基本上全部控股,可胡成中也不是“引清军入关的吴三桂”呀!德力西的低压电器业务板块与法国施耐德电气公司成功进行战略合作,组建合资公司是以对等股权方式进行的;至今,强强联合的合资企业已走过11载,相当成功。

在柳市,至今仍流传着许多关于南胡二人互不服气的故事。两个人都好强,谁也不让步,可私人关系还是很好的。南存辉的父亲去世时,胡成中还去守了两夜灵。德力西与正泰竞争多年,据说,有一次南存辉在德力西,对老朋友胡成中及其部下说:正泰这么多年发展下来,真的要感谢德力西,有个很强的对手在旁边,才使我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天天战战兢兢。

温州柳市两个男人的1991 分家有时候并不意味着败落

2007年,德力西与施耐德以对等股权成立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而德力西这边,几年前,胡成中曾经很正式地找他谈,希望正泰把德力西并掉,自己去做房地产,因为低压电器行业越来越辛苦,不挣钱。南存辉没有同意,他认为还不具备条件。

“ 最难是分手,最好也是分手”,正泰与德力西,南存辉和胡成中这两个男人未来是否会再次携手,走上整合之路呢?也许,再也没有机会了,也许还会有,但可能需要时间。

家族企业的分家,是成长路上的一个常见现象,分与不分,分好还是不分好,要看其分家的驱动因素,比如家族治理、家族创业和企业家人力资本视角等进行剖析。从南存辉、胡成中这两个男人的“分家”来看,分家并不必然造成企业衰败,因为分家过程中,是一种和谐、理性的过程,而后期各自发展中,即使没有相互扶持,也是良性竞争,而这对于两个家族企业持续发展而言,都是有利的。

一波说·改革开放40年,前进中的中国家族企业(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