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鄉村播報橙二狗


其實參加“玄武門之變”的遠不止十人,除了我們通常所說的

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人外,秦瓊和程咬金等都參加了玄武門之變,只不過表現得並不突出。

長孫無忌,是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第一功臣,尤其是在房杜二人被逐出秦王府之後,長孫無忌更是成為了李世民最為信任的人,而且他還是李世民的大舅子,他的親妹妹就是李世民的長孫皇后。

長孫無忌也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號稱大唐開國第一功臣,李世民繼位後封趙國公,宰相,高宗李治時期作為宰相的長孫無忌因為反對立武則天為後,同時得罪了帝后,被流放,隨後被迫自盡。

尉遲恭,秦王手下大將,隨李世民南征北戰屢立戰功,太子李建成曾多次想收買尉遲恭都被嚴詞拒絕,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落馬為李元吉所制,幸虧尉遲恭及時趕到救下李世民,並射殺了李元吉。

李世民登基後,尉遲恭被封為吳國公,60歲高齡還隨李世民遠征高麗句,晚年的尉遲恭難免有些持功自傲,顯慶三年在家中病逝,終年73歲。

侯君集

侯君集的結局算是比較悲催的,玄武門之變後侯君集也受到了封賞,得到了重用,但是由於牽連了太子李承乾的謀反,侯君集罪無可赦,雖然李世民念及侯君集的功勞想要赦免他,但是群臣的口水最終淹沒了侯君集,貞觀十七年侯君集被處死。

張公謹

玄武門之變後被封為定遠郡公,曾隨李靖平定突厥,得勝歸來後不久病逝,終年39歲。

劉師立

本是李世民的親兵,因玄武門之變功勞逐漸晉升被封為襄武郡公,貞觀十四年去世。

公孫武達

李世民繼位後任肅州刺史,在邊境抵禦突厥,領軍四處征戰因功封為晉封東萊郡公,永徽年間去世。

獨孤彥雲,最終死於抗擊突厥的戰爭中。

杜君綽,因被功封為開國縣侯,曾隨太宗遠征高麗句,662年去世。

鄭仁泰,曾擔任右武衛大將軍等職,後因作戰中軍機渙散殺伐太重,激起反抗而被降職,不過最終也算善終。

李孟嘗,玄武門之變後封武水縣開國公。後又因為破東突厥之功,封為漢東郡開國公,666年去世終年七十四歲。

像秦瓊等人,雖然也參加了玄武門之變,但是表現平平,以秦瓊的功勞最終排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最後一名,恐怕也是玄武門之變減分了。

總體來說李世民對於和他一起打天下的人還是比較照顧和重用的,尤其是在玄武門之變中有不錯表現的諸多親信,他們其中絕大部分都得以善終。


一點點歷史


在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當中,最為兇險的一刻,就是歷史上那一場著名而血腥的宮廷政變:玄武門之變。


成王敗寇,鹿死誰手。李世民憑藉一場驚險的權力博弈,打破了繼位倫理,以殺戮鐵血上位,一舉完成了從藩王到君王的華麗逆襲。


那麼,當年追隨秦王李世民的10位“從龍功臣”,最後都下場如何?且聽峰子哥一一講來。



代號“長安斬首”行動


公元626年7月2日(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10人骨幹,在大唐王朝的“大腦”首都長安,發動了宮廷政變。


誅殺了大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齊王李元吉,逼宮父親唐高祖李淵,隨後李世民被立為太子,不久後,李世民當上了皇帝,史稱唐太宗。


這就是歷史上駭人聽聞、大名鼎鼎的“玄武門之變”。(歡迎關注@峰子奇觀,趣史隨時看!)


10位“從龍功臣”最終下場如何?



1、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李世民最為信任的心腹,玄武門事件的重要幕後謀劃人,官至右僕射,爵至趙國公。同時,他也是李世民的大舅子,妹妹是唐太宗的長孫皇后,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


公元649年,唐太宗逝世,遺旨令長孫無忌、褚遂良輔政。長孫無忌是唐高宗李治的親舅舅,皇親國戚,位高權重,長孫勢力在朝中舉足輕重。


後因唐高宗李治,執意要立武則天為皇后,朝中反對聲四起。反對立武為後的長孫無忌勢力,成為武則天的心腹大患。後來,長孫無忌因與武后多番爭鬥,失勢,被罷官流放。


公元659年,武則天黨羽許敬宗,誣告長孫無忌謀反。最終,在武則天的枕邊風下,李治令賜死,長孫無忌於家中自縊而死。不得善終!


2、尉遲恭(尉遲敬德)



尉遲恭(尉遲敬德),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一心腹猛將,官至右武侯大將軍,封鄂國公。在“玄武門之變”中,表現最為賣力,曾親手拎著太子李建成血淋淋的人頭,逼宮唐高祖李淵。


公元643年,尉遲敬德請求告老,唐太宗不捨,命其開府,儀同三司,可五天一上朝。公元645年,尉遲敬德隨李世民出征高句麗,回朝後,不問政事,在家養老,晚年迷信仙丹。公元658年,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歲,諡號忠武。善終!

據說,尉遲敬德是個十分“奇特”的人,他面如黑炭,擅使鐵鞭,騎烏騅馬,與秦瓊(秦叔寶)被後世奉為年畫上的兩大門神。又因尉遲恭年少時是個打鐵的鐵匠,所以還被後世鐵匠行業 尊奉為職業守護神。


3、侯君集


侯君集,唐朝名將,封陳國公。早年不學無術,好勇鬥狠。曾隨李靖學習兵法,卻誣告李靖有造反之心。



侯君集是鼓動李世民政變的積極分子,在參與“玄武門之變”後,被李世民委以重任,任兵部尚書。


唐太宗在位期間,侯君集隨李靖討平突厥,後又領大軍滅高昌國。功勳卓著,戰功赫赫,慢慢居功自傲起來。因討滅高昌的過程中,私取寶物而被下獄,釋放後心生怨恨。


後來,參與“奪嫡之爭”,企圖煽動大將張亮和太子李承乾造反奪位,最後被李世民賜死,妻兒流放嶺南。不過後來,侯君集也被破格加入到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列。(歡迎關注:峰子奇觀,更多趣史!)



4、張公謹


“玄武門之變”中,張公謹獨守城門立下大功,後作為副將同李靖平定東突,進入“凌煙閣二十四臣”之列。善終。


5、劉師立


劉師立,被唐太宗先後任命為:檢校右武候大將軍、檢校岐州都督、始州刺史,一生功績:討伐羅藝叛亂,在邊疆打敗党項和吐谷渾。公元640年去世,善終。


6、公孫武達


公孫武達,多次征討突厥,擔任首都長安城守衛官,唐高宗李治永徽年間去世,善終。



7、獨孤彥雲


“玄武門之變”後,突厥兵臨城下,獨孤彥雲戰死,死太早,未享受到入凌煙閣的待遇。


8、杜君綽


“玄武門之變”後,擔任玄武門守衛官,善終。後李治繼位下詔追封殊榮,陪葬昭陵。


9、鄭仁泰


“玄武門之變”後,隨李世民征討高句麗,高宗李治期間與薛仁貴徵討鐵勒失利,不久病死。


10、李孟嘗


“玄武門之變”後,隨李勣征討突厥,唐高宗李治時期擔任長安城守衛,後病死長安,74歲。



從當年追隨李世民“玄武門之變”的10位功臣結局來看,除了謀反的侯君集不得不殺,其他9位“玄武功臣”在唐太宗活著時,基本都得到了善終。


而長孫無忌,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時期,才被打壓而死的,跟已死的唐太宗關係不大。


以上,本期回答。更多趣史更新中.....咱們下期見!


【歡迎關注:峰子奇觀;下期不錯過,更多趣史等你!作者/峰子哥】


峰子奇觀


感覺歷史上厲害的皇帝就那麼幾個,而李世民就是一個,發動了著名的玄武門之變,從道德的角度講是不仁不義,逼迫自己的父親退位,殺害自己的兄弟,霸佔自己兄弟的老婆。但是他卻用實力證明了他當這個皇帝最合適,以至於後人對於他做的謀逆之事幾乎不曾提起,反而對於他的做皇帝的時候的盛世讚不絕口。



但是在歷史上想要逼迫自己父親退位的皇子不是一個兩個,比如當年康熙年間的太子爺就曾經發動政變想要逼迫自己的父親退位,但是早就被康熙察覺,其次太子爺的幫手也不是很多,就失敗了。而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之所以能夠成功,很大程度是依賴了當年帶領的十個人,沒有他們,自然也沒有後來的李世民。那李世民帶領的這十個人結果怎樣了呢?



比較出名的兩位就是長孫無忌還有尉遲恭,長孫無忌的下場不是很好,但是卻是實實在在的忠臣一位,當年李治執意要立武則天當皇后,而長孫無忌也是帶領許多大臣反對,但是還是執拗不過皇上,也就一因為這個事情武則天對他懷恨在心。後來遭到別人陷害說他謀反,李治就讓他自縊。相比於長孫無忌,尉遲恭就更加聰明許多,在追隨李世民征戰順利凱旋之後,就告老還鄉,畢竟官場太過複雜,退而保身才是上策。



侯君集,擁立李世民之後被封為潞國公,後來因為試圖謀反而被殺了,真是狗改不了吃屎,開始跟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來還是不安生又去謀反。

張公瑾,事後被封為郯國公,但是沒有時間享受,因病早年去世,不過39歲。

劉師立,事後被封為襄武郡公,但是因為不走正道,也想謀反,但是畢竟沒有證據,李世民也就睜一眼閉一眼,後來病死了。



公孫武達,事後被封為清水縣公,後來也多次出征,經常帶兵在外所以也很少問及朝廷中事,這樣也沒人陷害,後來安享天年,據說活了很大的年紀。

獨孤彥雲,事後被封為歷陽郡公,後來在戰鬥中死去,也算是不虧。



杜君綽,事後被封為開國縣侯,後來因為信任提拔做了皇宮總侍衛,保衛皇宮安全,後來病死。

鄭仁泰,事後被封為遊擊將軍,後來因病而死。

李孟嘗,事後被封為武水縣開國公,也是因為生病而亡故。


一個看歷史的小矮人


跟隨李世民參與了玄武門之變的共有十個人,分別是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另外還有一說,與這十個人不一樣,我們就只說這一說的十個人的後面的下場吧。

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凌煙閣功臣第一人,公元649年,唐太宗逝世,死前令長孫無忌與褚遂良輔政。公元654年,唐高宗想立武則天為皇后,怕大臣不從,就與武則天一起到長孫無忌家,對長孫無忌各種賞賜,暗示長孫無忌要支持,但是長孫無忌給拒絕了。

公元655年,李冶不顧大臣的反對,最終還是將武則天立為皇后,武則天也因為長孫無忌不肯支持自己,對其懷恨在心。

公元659年,許敬宗向李冶密告,說監察御史與長孫無忌,意圖造反,李治最終令長孫無忌自諡於家中。

尉遲恭

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尉遲敬德被陳為宣州刺史,改封鄂國公。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尉遲敬德請求告老回鄉養老,李世民命尉遲敬德開府,儀同三司,五天一上朝。

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尉遲敬德隨李世民出征高句麗,回朝後,尉遲敬德就回家養老了,不問政事了。

公元658年,尉遲敬德於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歲,諡號忠武。

侯君集

貞觀十七年,侯君集勸張亮與李承乾造反,後來李承乾失敗,侯君集被人告發,李世民本不想治侯君集死罪,但是群臣說侯君集之罪必斬不可,所以李世民最終將侯君集處死,但是赦免了侯君集的妻子和兒子,僅將他們遷到嶺南。

張公謹

貞觀元年,張公謹出任代州都督。貞觀三年,上書建議討伐東突厥,並隨兵部尚書行軍總管李靖討伐,張公謹擔任副總管。東突厥平定之後,進封鄒國公。

貞觀六年,病逝於襄州都督的任上,享年三十九歲。

劉師立

羅藝叛變,劉師立因為與羅藝關係不錯所以獲罪除名,後來起復為岐州都督,在小莫門川打敗了吐谷渾,改任始州刺史,貞觀十四年去世。

公孫武達

貞觀初年,擔任肅州刺史,於張掖河打敗了幾千突厥兵,升任左監門將軍。鹽州突厥叛亂,公孫武達斬其統帥可邏拔扈,封東萊郡公。永徽年間死在了右武衛大將軍的任上。

獨孤彥雲

後來因功進封幽州都督,歷陽郡公,在與頡利可汗的戰鬥中戰死。

杜君綽

李世民稱帝之後 ,杜君綽封為懷寧縣開國公,公元661年任遼東道經略大使,擊敗高句麗軍,斬首三萬,以功陳左領軍大將軍。公元662年,死在上朝的路上。

鄭仁泰

率軍討平鐵勒叛亂,大敗而歸,後徵高麗,也是大敗,所以被降職。

李孟嘗

貞觀四年,李孟嘗隨李世勣大破突厥於嘖北陰山。

貞觀五年,封食邑兩千戶,封漢東郡開國公。

貞觀二十年,任黔州刺史。

公元666年,病死於長安家中,享年七十四歲。


歷史簡單說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事變,不知道這種說法是從哪裡來的?有個玄武門九人的說法,但實際參與玄武門的遠不止這九人。玄武門九人,一般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這九個人,挨個說下其結局。

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是李世民妻子長孫皇后的哥哥,也是李世民最信任的人,玄武門事變的重要謀劃者。李世民在世時,長孫無忌已經位高權重。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長孫無忌排名第一。

李世民去世後,遺命長孫無忌為輔政大臣,輔佐唐高宗李治。

長孫無忌在唐高宗李治時代權勢過大,和李治在立武則天為後等事件中發生了激烈的衝突,最終在和皇帝李治的權力鬥爭中失敗,被貶斥流放。顯慶四年(659年)七月,長孫無忌在流放地被逼迫自殺,親屬也被流放嶺南為奴。

尉遲敬德

尉遲敬德即大名鼎鼎的門神。玄武門事變中,尉遲敬德一箭射死李元吉,又帶兵威逼李淵,立下了大功。玄武門事變後,尉遲敬德居功自傲,飛揚跋扈,一次宴會上,因座次和人發生衝突,竟然差點打瞎了勸架的江夏王李道宗的一隻眼睛。

這次事件後,李世民狠狠敲打了尉遲敬德,尉遲敬德從此收斂很多。晚年不問政事,閉門謝客,沉迷煉丹之類。顯慶三年(658年),以73歲高齡去世。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尉遲敬德排名第七。

侯君集

侯君集在玄武門事變前地位不高,但在玄武門事變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玄武門事變的重要謀劃者。玄武門事變中,稱得上謀劃人的,只有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侯君集這四人。玄武門事變後,侯君集地位急劇上升,貞觀四年就做到了宰相。

貞觀九年,侯君集作為李靖的副手參與了滅吐谷渾之戰。貞觀十四年,侯君集率兵攻滅了高昌國。之後侯君集自以為功勞大而得不到重用,怨氣很深,和太子李承乾勾搭在一起。

李承乾準備效法老爸李世民也來個政變,玄武門事變謀劃人之一的侯君集自然是這次政變的主要謀劃人。政變還沒發動就洩露了,貞觀十七年,侯君集被李世民處死。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侯君集排名第十七。

張公瑾

張公瑾在隋末曾經是王世充下屬,後來進入李世民的秦王府成為親信。玄武門事變前,李世民猶豫不決,燒龜殼占卜吉凶。張公瑾將龜殼甩地上說:“難道占卜結果不好大王就不發動了嗎?”


貞觀四年,張公瑾參與了李靖滅東突厥之戰。貞觀六年,年僅38歲的張公瑾英年早逝。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張公瑾排名第十八。

劉師立

劉師立隋末原本是王世充屬下的將領,王世充被滅後,投降唐軍,被李世民引為心腹。玄武門事變中,劉師立出了大力。玄武門事變後的封賞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等三人食邑一千戶,劉師立和侯君集張公瑾一個檔次。

貞觀年間,劉師立先後參與過對党項、吐谷渾作戰。貞觀十四年去世。

公孫武達

公孫武達是李唐老資格的元勳,參與了太原起兵。之後在李世民下屬參與了唐朝開國時期的多次重要戰役。

玄武門事變後,公孫武達參與過多次邊疆戰事。唐高宗李治永徽年間病逝。

獨孤彥雲

獨孤彥雲和獨孤信家族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其祖父李楷,曾經在獨孤信下屬,後來被賜姓獨孤。玄武門事變後,獨孤彥雲被封幽州都督、歷陽郡公,後來在於突厥作戰中戰死。

杜君綽

杜君綽隋末參與過農民軍,後來投奔李唐,在李世民下屬參與了多次開國重要戰役。杜君綽一直到唐高宗李治年間還很活躍,參與了對高句麗的戰事。

龍朔二年(662年) ,杜君綽去世,是去世的比較晚的唐朝開國將軍。

鄭仁泰

鄭仁泰在武德早期就加入了李世民的幕府,參與了多次開國重要戰役。在貞觀年間,鄭仁泰相對地位較低。在唐高宗李治年間,鄭仁泰成為唐軍的重要高層將領。龍朔元年(661年),鄭仁泰、薛仁貴領兵討伐鐵勒叛亂,這次作戰,鄭仁泰是主將,地位在薛仁貴之上,但鄭仁泰表現不好,成就了副將薛仁貴將軍三箭定天山的威名,鄭仁泰事後被降職,幾年後死去。

鄭仁泰也是去世比較晚的唐朝開國將軍之一了。

李孟嘗

李孟嘗隋末參與過農民軍,後來歸順唐朝在李世民下屬,跟隨李世民參與了多次開國重要戰役。玄武門事變後,李孟嘗被封武水縣開國公。

貞觀四年,李孟嘗參與了李靖滅東突厥之戰。

乾封元年(666年),74歲高齡的李孟嘗去世,也是一位去世很晚的唐朝開國將軍。

玄武門事變的其餘參與者

參與玄武門事變的人數眾多,在多個場合執行不同任務,遠不止以上九人。

凌煙閣功臣之一的高士廉,長孫無忌的舅舅,玄武門事變時負責釋放死囚參戰,為李世民增加一點兵力。

凌煙閣功臣秦叔寶、長孫順德,在玄武門外同太子齊王的援兵作戰。

凌煙閣功臣程咬金,參與了李世民誅殺李建成、李元吉的行動。

凌煙閣功臣房玄齡杜如晦,李世民的兩個親信,自然也參與了玄武門。

除此以外,現在能確定參與玄武門的地位比較高的人物,還有不少,就不一一列舉了。


仁勇校尉


在隋末風起雲湧的英雄群體中,最值得謳歌的是唐太宗。他手提三尺劍馳騁在沙場上,為奪取天下而身先士卒。爾後,他又在賢臣輔佐下躬行仁政文治,還諄諄告誡後代勿濫施武功。他的胸懷像藍天一樣深遠廣大,他那仁德的光輝長久照耀著國家的未來……

但是,後世也有人視唐太宗為假仁假義者,其提出最厲害的證據就是唐太宗通過玄武門之變殺害兄弟並搶班奪權。北宋著名的唐史專家範祖禹即在《唐鑑》裡批評唐太宗“不顧親”、“不知義”,說:“秦王世民殺皇太子建成……太宗之罪著矣!”南宋大儒朱熹亦說:“唐有天下,雖號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風。三綱不正,無君臣父子夫婦,蓋其源出於太宗。”

史書記載秦王府的干將們勸李世民發動政變,不管多少理由,都不免牽強。如今史書要重點表現的,似乎玄武門政變的發動,李世民是在大家逼迫下做的,他自己意願不強。但看看後來的一條,尉遲敬德說:現在,勇士八百人已經進宮,擐甲執兵,事勢已成,大王安得已乎!我們的人馬已經進入戰鬥位置,現在已經停不下來了。哪裡來的八百勇士?

其實玄武門之變主要人物為: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人。

玄武門事變兩個月後,李世民即位當上了皇帝,李淵退位成為太上皇。

玄武門之變後,主要的參與人都得到了封賞:

張公瑾:以功授左武侯將軍,封定遠郡公,實封一千戶,後病死,時年39歲;

尉遲恭:尉遲敬德因功被授予太子左衛率,後被尊為民間門神;

長孫無忌:是唐朝的開國功臣,以功第一,封齊國公,後徙趙國公。歷任尚書僕射、司空,後改任司徒;

劉師立:同誅建成有功,封襄武郡公,貞觀14年去世;

公孫武達:為檢校右監門將軍,善終;

獨孤彥雲:以功進幽州都督、歷陽郡公,後在戰爭中死亡;

杜君綽:以功被封為開國縣侯,實食綿州食邑四百戶。後在上朝時猝死;

鄭仁泰:玄武門之變立功後,授遊擊將軍,實封二百戶李孟嘗:終右威衛大將軍、漢東郡公。後在戰爭失利後病死;

侯君集:封為左衛將軍、潞國公,賜邑千戶,後又封為右衛大將軍。後在扶持李承乾造反被殺;

龐卿惲:玄武門之變討隱太子有功,後拜右驍衛將軍、邾國公,善終;

高士廉:申國公,拜尚書右僕射。後因病去世。

現在我們看到的唐代史料,多經過了貞觀時期的改造。努力為唐太宗辯白是唐史書寫的重要政治任務,很多真相被遮掩過去。

玄武門之變,一定程度上表明瞭李世民對權力的嚮往。奪權路上,無論誰來阻擋,都將被除去。但李世民並沒有大面積捕殺“太子黨”,反而重用了很多能臣。


書房記


玄武門之變,不是李世民一個人的勝利,而是一個團隊的勝利,其中直接參與事變的共有10人,他們是否像歷代開國功臣一樣,被李世民過河拆橋了呢?

據史料記載,直接參與玄武門之變10個人分別是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他們的結局還是不錯的。

1、長孫無忌——流放自殺

李世民兒時夥伴、親密戰友兼大舅哥,長孫皇后之兄。擅長政治,不善軍事,玄武門之變的第一功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李世民對他極為信任,玄武門之變被封為趙國公。李世民臨終託孤,讓他輔佐唐高宗李治(李治即位也是長孫無忌的功勞),大權獨攬,因反對李治立武則天為後,被武則天聯合李勣、許敬宗、李義府等人搞垮,被流放後自盡身亡。


2、尉遲恭——安享天年

字敬德,隋末唐初名將,投降李世民後受到重用,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玄武門之變時親手射殺齊王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擁立之功第一,被封為鄂國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晚年不幹政治,閉門自守,煉製丹藥,因此得享天年。

3、侯君集——謀反被殺

唐末名將,追隨李世民征戰有功,玄武門之變時,為李世民出謀劃策,有擁立之功,事變後被封潞國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後率軍討滅高昌,居功至偉,但因擁立太子承乾謀反,事洩被誅殺。

4、張公謹——英年早逝

原為王世充手下,後追隨李世民,堅定支持李世民發動政變,玄武門之變時,張公瑾等埋伏於玄武門之外,參與殺死李建成、李元吉,並一人抵擋太子和齊王黨羽反擊,立下大功,後被封為郯國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貞觀六年病逝,年僅39歲。

5、劉師立——因病去世

早年為王世充屬下,後追隨李世民,參與玄武門之變密謀,出力甚多,玄武門之變後,封襄武郡公,因受羅藝叛亂牽連被罷官,重新啟用後率軍打敗党項和吐谷渾,曾有人密告其造反,李世民雖表示信任,但未予重用,貞觀十四年因病去世。

6、公孫武達——高齡善終

早年追隨李淵太原起兵,後追隨李世民屢立戰功,成為秦王府嫡系,玄武門之變出力甚多,後封清水縣公,屢次帶兵征討突厥,拱衛京師安全,唐高宗永徽年間去世,高齡而終。

7、獨孤彥雲——火線犧牲

早年追隨李世民,系秦王府嫡系,玄武門之變後,以功進幽州都督、歷陽郡公,可惜不久後突厥兵臨城下,在頡利可汗與唐軍戰鬥中犧牲,未能建立更大公選。

8、杜君綽——因公猝死

秦王府嫡系,追隨李世民南征北戰,玄武門之變後,以功被封為開國縣侯,長期負責拱衛玄武門和皇宮大內安全,唐高宗時隨李勣攻滅高句麗,唐高宗龍朔年間上朝時因病猝死。

9、鄭仁泰——因病去世

早年為秦王幕府,李世民親信,玄武門之變急先鋒,以功授遊擊將軍,因地位較低在貞觀時期少有露面,關於他的史料不多,在高宗時期多次率軍鐵勒,後因病去世。

10、李孟嘗——暴病而亡

早年曾為山賊,後歸附李淵,再追隨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後因功除右監門中郎將,封武水縣開國公,多次跟隨李世績討伐突厥,唐高宗乾封元年暴病死於長安。

李世民在位期間,除侯君集因謀反被誅外,其他參與玄武門之變的功臣,無論出身如何,都沒有被清洗或誅殺,李世民不殺開國功臣,這一點值得肯定。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個有著相當膽識和魄力的君主,通過玄武門兵變一舉完成從秦王到皇帝的華美蛻變。在其執政期間,社會日漸清明,國力日漸強盛,造就了大唐盛世,讓大唐的威名聲名遠播,不得不說這是李世民的功勞。

可要論玄武門兵變最終能夠取得勝利,則離不開太宗身邊跟隨其一起的“十大從龍功臣”。

這十個人都是誰呢?他們是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排名不分先後)。

這十個人之中,除了侯君集因煽動太子李承乾造反被李世民賜死以外,其他九人在太宗一朝基本上都得以善終。長孫無忌在高宗李治執政時被賜死。

下面分別予以介紹。

“門神”尉遲敬德

尉遲恭,是秦王李世民麾下的第一猛將,勇武善戰,面如黑炭。在玄武門兵變之中,幫助李世民奪取帝位。官拜右武侯大將軍,封為鄂國公,此後更是跟隨李世民出征高句麗。

晚年以後,尉遲恭閉門謝客,在家養老。

公元658年,尉遲恭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歲,諡號忠武,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中,排名第一。這也證明了長孫無忌對於李世民的幫助是最大的。

高祖李淵起兵之時,長孫無忌便前來投奔。後追隨太宗一路征戰,此後更是成為太宗的心腹謀臣,參與謀劃了玄武門兵變。

李世民登基以後,長孫無忌被封為左武侯大將軍、吏部尚書。

太宗以後,長孫無忌支持高宗,官拜顧命大臣,授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

後因反對高宗立武則天為後,遭到許敬宗的誣陷,被高宗削爵流放黔州,最後再家中自縊而死。

侯君集

侯君集是十人之中,唯一一個在太宗時期企圖煽動太子李承乾造反而被賜死的。

侯君集,是唐朝的名將,早年跟隨李靖學習過兵法,為人兇很好鬥。

在玄武門兵變以後,侯君集任兵部尚書。在討平突厥,滅高昌國等建立不朽的功績。

後因居功自傲,鋃鐺入獄,從此怨恨在心。

貞觀十七年,侯君集因慫恿太子李承乾造反,被李世民賜死,不得善終。

張公謹

張公謹原來是王世充手下的一員大將,後來在徐世勣等人的舉薦之下,來到秦王府,參與了玄武門兵變。事後出任代州都督,封定遠郡公。

貞觀六年(632年),張公謹病逝,追贈左驍衛大將軍,諡號襄,後改封郯國公。

劉師立

劉師立和張公謹一樣,早年間也是王世充的下屬,洛陽平定以後,歸到秦王府。

劉師立曾經先後在邊疆打敗党項和吐谷渾,貞觀十四年(640年)去世。

公孫武達

公孫武達,早在高祖起兵之時前來歸附,後在秦王府效力。在討伐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人的過程中,戰功累累。太宗登基以後,被封肅州刺史。高宗年間,死於右武衛大將軍任上,善終!

獨孤彥雲

玄武門兵變以後,因抵擋突厥兵時,不幸戰死。未列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列。

杜君綽

玄武門兵變以後,杜君綽被封為懷寧縣開國公,任忠武將軍,並擔任玄武北門、翠微宮等宮殿的守將。

鄭仁泰

鄭仁泰跟隨李世民征討高句麗,高宗時期病死,善終。

李孟嘗

玄武門兵變以後,李孟嘗跟隨李勣征討突厥,高宗時期病逝長安,善終。


綜合以上,十位“從龍功臣”中唯有侯君集一人因企圖謀反遭太宗賜死以外,其餘九人在太宗時期並得到了很好的結局,起碼沒有出現朱元璋“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悲慘結局。


奇點歷史


玄武門之變,是唐初最重要的事件,它是李世民一生中最大的汙點,但沒有它,很可能李世民也就是一個令人惋惜的唐朝開國親王而已,絕不會成為令無數人景仰的唐太宗。

玄武門之變的原因很簡單,戰功赫赫的李世民在哥哥李建成的打壓下發起了對皇位的衝擊,最後一舉攻成,弒兄殺弟、逼父退位,李世民成了大唐新的皇帝。

玄武門之變發生在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當天李世民率領他的心腹們,攜帶武器進入皇宮玄武門,並在此埋下伏兵

,等李建成和李元吉手無寸鐵經過時,一舉將其斬殺,隨後發兵斬草除根,殺進他們的兒子。

由此可見,玄武門之變的成功,離不開這些心腹,心腹有兩說,一說是十人,即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杜君綽、鄭仁泰、劉師立、獨孤彥雲、公孫武達和李孟嘗,一說為十二人,即長孫無忌、尉遲恭、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節、秦瓊、段志玄、屈突通和張士貴。除去重複的,總共十九人,一起來看一下他們的最終結局。

1、\t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可以說是李世民心腹中的心腹,他跟李世民從小就認識,結為布衣之交,後來長孫無忌的妹妹更是嫁給了李世民,兩人成為郎舅,關係更加密切。

跟李世民綁在一條戰船上的長孫無忌也是盡心為李世民謀劃,是天策府的重要成員,也是玄武門之變的重要謀劃人之一。政變成功後,李世民投桃報李,長孫無忌風光了二十幾年。

在太宗朝,長孫無忌官居宰相,爵至趙國公,還是國舅、大功臣,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李世民去世前,更是命長孫無忌、褚遂良輔政,可見其信任。

然而,信任是李世民的,對於新皇帝李治而言,這位親舅舅位高權重,勢力太大了,所以藉著廢立皇后的機會,李治夫婦跟長孫無忌大斗特鬥,最後夫妻組合獲得勝利,長孫無忌被罷官流放。

659年,武則天的黨羽許敬宗誣告長孫無忌謀反,李治將其賜死,長孫無忌於家中自縊而死,近支親屬也被流放嶺南為奴為婢。

674年,李治追復長孫無忌官爵,命其孫長孫元翼承襲趙國公爵位,並將他陪葬昭陵。

2、\t尉遲恭

尉遲恭,字敬德,是李世民的心腹猛將,官至右武侯大將軍,封鄂國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尉遲恭在玄武門之變中,表現最“出色”,親自前去逼宮李淵,讓李淵下旨穩住局勢,因此尉遲恭被李世民定為政變頭等功,獲得了巨量賞賜。

尉遲恭是一員猛將,為唐朝的建立和統一立下了不朽功勳,但他為人太過憨直,居功自傲,跟其他功臣攀比功勞,搞得大家關係很差,所以李世民將其外調地方。

晚年的尉遲恭變得非常迷信,沉迷於煉丹修仙,十餘年不與外界交往。

658年,尉遲恭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歲,諡號忠武,李治罷朝三天,將其陪葬昭陵。

3、\t侯君集

侯軍集也是李世民的心腹將領,戰功赫赫,官至兵部尚書,封陳國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他是唯一一個在太宗朝被殺的功臣,這還真不能怪李世民,怪只怪侯軍集太作。

侯君集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功勞也很大,跟長孫無忌這些人也是平起平坐的,加上後來他出徵突厥、平定高昌,功勞更大。但他居功自傲,常做出出格的行為,征討高昌時私自處置無罪之人,還私吞高昌國寶。

因為這些錯誤,李世民還把侯軍集送進過號子,但侯軍集出來後並沒有悔改,反而心懷怨恨,跟同樣心懷鬼胎的太子李承乾一拍即合,策劃謀反。事情敗露後,侯軍集被殺,妻兒撿回一條命,但也被流放嶺南。

4、\t張公謹

張公謹,字弘慎,唐朝將領,封鄒國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張公謹在玄武門之變中出謀劃策,也出了大力氣,李世民稱帝后,他也受到重用,但張公謹去世的時間很早,在629年跟隨李靖平定東突厥後不久,他就因病去世了,追贈左驍衛大將軍,諡號襄,後改封郯國公。

5、杜君綽

杜君綽也是李世民手下的猛將,從義軍歸降後,就一直跟隨李世民,先後參與討伐劉武周、宋金剛、玄武門之變、攻打高句麗等,封左領軍大將軍。

662年 ,杜君綽上朝時去世,李治追贈荊州刺史,諡曰襄公,陪葬於昭陵。

6、\t鄭仁泰

鄭仁泰很早就加入秦王府,參加過武德二年至三年的平劉武周、宋金剛、王世充、竇建德的戰爭,

也算是一員的大將,只不過被那些帝國將星遮蓋住了光芒

玄武門之變中,作為秦府老人的鄭仁泰是先鋒之一,政變後也步步高昇,但在史冊上的出現次數卻很少。

高宗朝時鄭仁泰曾率軍討伐鐵勒叛亂,但卻遇上暴風雪,幾近全軍覆沒,鄭仁泰甚至被彈劾為唐朝立國以來最大的敗仗。

李治雖並未怪罪,但是等兩年後鄭仁泰再次平討鐵勒時,他的職位已經降成了左武衛將軍。這次戰事比較成功,鄭仁泰於是移鎮涼州,防備吐蕃,同年,鄭仁泰去世。

7、\t劉師立

劉師立早年是王世充的親衛將軍,洛陽陷落後,本應該被斬首的他被李世民收為已用,成為李世民屬下的一名親衛。

在玄武門之變中,劉師立也是拼了命,因功被封為左驍衛將軍。後來參與征討吐谷渾有功,封襄武郡公。

640年,劉師立去世。

8、\t獨孤彥雲

獨孤彥雲算是比較倒黴的人,剛在玄武門之變中大顯身手,以功封為幽州都督、歷陽郡公。結果玄武門之變後不久,突厥頡利可汗趁虛而入,李世民派獨孤彥雲便率軍抵擋,獨孤彥雲戰死沙場。

唐德宗將獨孤彥雲定為貞觀五十三功臣之一,續圖凌煙閣,供後世瞻仰。

9、\t公孫武達

公孫武達

早年當過隋朝的禁衛軍,李淵起兵後,公孫武達前去拜見李淵,被分配到李世民帳下,參與過討伐劉武周、平王世充、竇建德等戰役,戰功突出。

貞觀年間公孫武達的主要事蹟就是打突厥,以功晉封東萊郡公。永徽年間,公孫武達病死在右武衛大將軍任上,贈荊州都督,陪葬昭陵,諡號壯。

10、李孟嘗

李孟嘗,字待賓,唐朝初期功臣之一。李孟嘗開始跟隨王君廓,後來歸順唐朝,在李世民帳下,征伐四方有功,加上柱國、開府儀同三司,參與玄武門之變後,封武水縣開國公。

貞觀年間,李孟嘗跟隨李世勣破東突厥有功,封漢東郡開國公。高宗時,病死於長安府第,享年74歲,諡曰襄,陪葬昭陵。

11、房玄齡、杜如晦

所謂“房謀杜斷”,這兩個人必須要放在一起說,兩個人一起配合,為唐朝的律法定下了基礎。

房玄齡與杜如晦等五人並列為功勞第一,後封梁國公,貞觀二十二年(649年)去世,諡文昭。

杜如晦在630年就已去世,李世民為此廢朝三天,追封為司空,蔡國公,諡成公。、涼人都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12、宇文士及

宇文士及,字仁人,唐朝宰相,但卻是隋朝駙馬,大名鼎鼎的宇文化及就是他哥哥。

宇文士及原是隋朝駙馬,後來投奔唐朝,李淵以宗室女妻之。宇文士及隨李世民征戰,升任中書侍郎,進封郢國公。

642年,宇文士及病逝,追贈左衛大將軍、涼州都督,諡號縱。

13、高士廉

高儉,字士廉,唐初宰相。

高士廉是長孫無忌跟長孫皇后的舅舅,是他將這兄妹二人養大的,也是他把長孫皇后嫁給李世民的,他跟李世民之間的關係也很親密。

高士廉在玄武門之變後進封許國公,後改封申國公,世襲申州刺史。647年,高士廉去世,追贈司徒、幷州都督,諡號文獻,陪葬昭陵,配饗太宗廟庭。

14、程知節

程知節,原名程咬金,是一個改名失敗的人物。程知節早年投瓦崗起義軍,後投靠李世民,因功封宿國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665年,程知節病卒,贈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

15、秦瓊

秦瓊,字叔寶,隋末唐初名將。

秦瓊開始在隋朝混,先後在來護兒、張須陀、裴仁基帳下任職,後隨裴仁基投奔瓦崗軍領袖李密,瓦崗敗亡後轉投王世充,接著又與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唐,從此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是一個能在萬馬軍中取敵將首級的勇將,官至左武衛大將軍、翼國公

638年

,久病纏身的秦瓊去逝,追贈為徐州都督、胡國公,諡曰"壯"。貞觀十七年被列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16、段志玄

段志玄,名雄,字志玄,以字行,唐朝名將。段志玄早年客居太原,李淵起兵後從軍,隸屬李世民部下,隨其南征北戰,成為秦王府右二護軍。玄武門之變後,段志玄以功升任左驍衛大將軍,封樊國公,世襲金州刺史。

貞觀年間,段志玄擔任西海道行軍總管,征討吐谷渾失敗。642年,段志玄病逝,追贈揚州都督,諡號忠壯。

17、屈突通

屈突通,隋唐時期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屈突通曾是隋朝平定農民起義的大將,李淵進攻關中時,屈突通堅守潼關,兵敗被俘,隨後降唐,任兵部尚書,封蔣國公。

之後屈突通隨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名將畢竟是名將,功勞數一數二,因此鎮守洛陽,後回朝封工部尚書。玄武門之變後,屈突通接著,鎮守洛陽。

627年,屈突通病逝,贈尚書左僕射,諡曰忠。

18、張士貴

張士貴,唐代名將,本名忽峍。

張士貴屬於被演義故事坑慘的人,竇娥都沒他冤,一代大唐猛將,英勇善戰,屢立戰功,先後被封為虢國公、勳國公,明明是忠臣、功臣,但卻被寫成嫉賢妒能、迫害忠良、謀反朝廷的大奸臣

657年,張士貴去世,諡號襄,享年72歲。


平沙趣說歷史


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當時的天策上將、唐高祖李淵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大內皇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流血政變。唐高祖即位以後,封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三個人當中,數李世民功勞最大。晉陽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後幾次戰鬥中,他立的戰功也最多。李建成的戰功不如李世民,只是因為他是高祖的大兒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太子建成自己知道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裡妒忌,就和弟弟齊王李元吉聯合,一起排擠李世民。經過長期的鬥爭,李世民逐步佔上風,控制了局面,最終李世民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得立為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秦王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人入朝,並在玄武門埋下伏兵。 李建成、李元吉二人不知底細,也一起入朝,騎馬奔向玄武門。

這十人通過玄武門事件立啦大功,全部封公,好幾人入凌煙閣。

長孫無忌在貞觀年間,無忌歷任左武侯大將軍、吏部尚書、尚書右僕射、司空、司徒、侍中、中書令,封趙國公,在凌煙閣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在立儲之爭時支持高宗,後被任為顧命大臣,授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永徽年間,長孫無忌在《貞觀律》基礎上主持修訂《唐律疏議》,後反對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后。顯慶四年(659年),無忌被許敬宗誣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終自縊而死。上元年間平反。

尉遲恭官至右武候大將軍,封鄂國公,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七位。晚年迷信仙丹,研磨金屬礦石,吞服雲母礦石粉,挖池壙建樓臺,用白色花紋的絲織物予以裝飾,學著演奏清商樂曲自我娛樂,不跟外人交往,達十六年之久。死後陪葬昭陵。

侯君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十七位,官至兵部尚書。封陳國公,曾隨李靖學習兵法,卻誣告李靖有造反之心。貞觀年間,隨李靖討平突厥,後又領大軍滅高昌國。功勳卓著,開始居功自傲,因討滅高昌時私取寶物而被下獄,得釋後開始心生怨恨,先後勸大將張亮、太子李承乾謀反。貞觀十七年,侯君集因太子李承乾謀反事受到牽連被處死。家人被遷至嶺南。

張公謹,玄武門之變後出任代州都督,封定遠郡公。貞觀三年(629年),張公謹擔任行軍副總管,隨李靖征討東突厥。次年,東突厥平定,張公謹進封鄒國公,改任襄州都督。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二十位。

劉師立。羅藝叛亂,下詔劉師立任檢校右武候大將軍,又任命為檢校岐州都督。先後在邊疆打敗党項和吐谷渾。改任始州刺史,貞觀十四年(640年)去世。

公孫武達,屢次征討突厥,一直擔任長安城的保衛工作,活到李治永徽年間方才去世,善終。

獨孤彥雲,玄武門之變後突厥兵臨城下,他在與突厥的戰鬥中死去,沒有享受到後來的凌煙閣待遇和各種封賞,死得太早了。

杜君綽玄武門之變後一直擔任玄武門和各大皇宮的安保工作,李治即位高宗下詔追贈為使持節都督荊、硤、嶽、朗四州諸軍事,荊州刺史,諡曰襄公,陪葬於昭陵。

鄭仁泰,玄武門之變後實封二百戶,曾跟隨李世民征討高句麗,李治期間與薛仁貴徵討鐵勒失利,不久病死。

李孟嘗,玄武門之變後跟著李勣征討突厥,李治時期擔任長安城守衛,後暴病死於長安靜安坊府第。

玄武門之變真的改變啦他們的人生,全部位至公侯。

96評論
書房記 文史作家 文化問答專家08-21 22:33
1049贊

在隋末風起雲湧的英雄群體中,最值得謳歌的是唐太宗。他手提三尺劍馳騁在沙場上,為奪取天下而身先士卒。爾後,他又在賢臣輔佐下躬行仁政文治,還諄諄告誡後代勿濫施武功。他的胸懷像藍天一樣深遠廣大,他那仁德的光輝長久照耀著國家的未來……

但是,後世也有人視唐太宗為假仁假義者,其提出最厲害的證據就是唐太宗通過玄武門之變殺害兄弟並搶班奪權。北宋著名的唐史專家範祖禹即在《唐鑑》裡批評唐太宗“不顧親”、“不知義”,說:“秦王世民殺皇太子建成……太宗之罪著矣!”南宋大儒朱熹亦說:“唐有天下,雖號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風。三綱不正,無君臣父子夫婦,蓋其源出於太宗。”

史書記載秦王府的干將們勸李世民發動政變,不管多少理由,都不免牽強。如今史書要重點表現的,似乎玄武門政變的發動,李世民是在大家逼迫下做的,他自己意願不強。但看看後來的一條,尉遲敬德說:現在,勇士八百人已經進宮,擐甲執兵,事勢已成,大王安得已乎!我們的人馬已經進入戰鬥位置,現在已經停不下來了。哪裡來的八百勇士?

其實玄武門之變主要人物為: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人。

玄武門事變兩個月後,李世民即位當上了皇帝,李淵退位成為太上皇。

玄武門之變後,主要的參與人都得到了封賞:

張公瑾:以功授左武侯將軍,封定遠郡公,實封一千戶,後病死,時年39歲;

尉遲恭:尉遲敬德因功被授予太子左衛率,後被尊為民間門神;

長孫無忌:是唐朝的開國功臣,以功第一,封齊國公,後徙趙國公。歷任尚書僕射、司空,後改任司徒;

劉師立:同誅建成有功,封襄武郡公,貞觀14年去世;

公孫武達:為檢校右監門將軍,善終;

獨孤彥雲:以功進幽州都督、歷陽郡公,後在戰爭中死亡;

杜君綽:以功被封為開國縣侯,實食綿州食邑四百戶。後在上朝時猝死;

鄭仁泰:玄武門之變立功後,授遊擊將軍,實封二百戶李孟嘗:終右威衛大將軍、漢東郡公。後在戰爭失利後病死;

侯君集:封為左衛將軍、潞國公,賜邑千戶,後又封為右衛大將軍。後在扶持李承乾造反被殺;

龐卿惲:玄武門之變討隱太子有功,後拜右驍衛將軍、邾國公,善終;

高士廉:申國公,拜尚書右僕射。後因病去世。

現在我們看到的唐代史料,多經過了貞觀時期的改造。努力為唐太宗辯白是唐史書寫的重要政治任務,很多真相被遮掩過去。

玄武門之變,一定程度上表明瞭李世民對權力的嚮往。奪權路上,無論誰來阻擋,都將被除去。但李世民並沒有大面積捕殺“太子黨”,反而重用了很多能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