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工作时间是怎么安排的?他们有没有假期呢?

我们今天采用了西方的星期制度,周一至周五为工作日,周六周日为休息日。那么古人到底是如何区分工作日和休息日的,他们的假期又有多少天呢?

古人的工作时间是怎么安排的?他们有没有假期呢?


汉代人的休假制度

根据汉律记载,“吏员五日一休沐”。这也就是说以五天为一个周期,工作四天就休息一天。这个制度的确是够人性化的。

这一制度在汉代得到了有效的实行,由于汉末出现三国动荡的纷争时期,而后又经历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使得这一政策未得到有效的贯彻。直到隋唐大一统,才使得社会秩序重新得以确立。在休假制度方面,也做出了与时俱进的相应调整。

古人的工作时间是怎么安排的?他们有没有假期呢?


隋唐时期的休假制度

到了隋唐时期,这一制度做出相应的调整。由原来的五日一休变成了十日一休。一个月有上中下三旬,会在每荀的最后一天休息。根据相关文献的记载,这一规定在唐高宗时期正是确定下来。

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也就是三十六旬,意味着唐朝官员可以休息三十六天。相比于今天,唐朝的请假制度极为严格。虽然是有“荀休”,但三品以上官员休假前要提前“告假”,假期结束后回来报到时还要履行“销假”手续。否则,轻则罚一月俸禄,重则罢官。

古人的工作时间是怎么安排的?他们有没有假期呢?


宋元时期的休假制度

宋元时期总体上沿袭了唐代的“荀休”制度。但宋代时,除了“荀休”制度外,在一些法定节日也可以休假。如根据宋人笔记《文昌杂录》记载元日、寒食、冬至各放假七日;天庆节(正月初三)、上元节、天圣节(太后生日)、夏至、立春、人日、中秋节、清明、七夕、末伏等这样一些节日也可放假。这样,统计起来,共有七十四天法定休假日,再加上规定的三十六天的“荀休”,总共有一百一十天休息日。这已经和今天的休假制度非常接近了。

到了元代,由于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讨厌汉族的这一套繁文缛节加上对汉族官员怀有歧视态度,故而将休假日期进一步缩减为一年十六天。

古人的工作时间是怎么安排的?他们有没有假期呢?


明清时期的休假制度

到了明清时期,我们就明白了还是宋代好。宋代不愧是文人士大夫政治,所以权力很大,享有的权利也有很多。而明清时期呢,皇权得到了空前的加强。皇帝使用大臣如同主子使唤家奴一般。别的不说,就拿这休假制度来说吧,明代逐渐地减少或取消了“荀假”制度,全年只保留三个假期,即春节、冬至及皇帝的生日。总的来说,三十六天的“荀休”日加上十八天的法定节日,全年可休假五十余天。

1840年后,传统中国走向了其末路。随着中国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秩序当中,西方的政治文化也传入中国,对其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大批洋人来到中国,他们以星期为周期计算日期,每七天中以星期日为休息日。到了1910年,清政府在其上层也开始实行星期日为公休日的做法。

古人的工作时间是怎么安排的?他们有没有假期呢?


新中国成立后直到今天,实行双休日制度。这样一个月至少可以休息八天。再加上春节、清明、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以及五一、十一等法定节日,一年的休息日极为可观。当然如果是教师,节假日就更多了,每年都会有两个寒暑假,总共一百天左右。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节假日在古代中国由来已久,并不是今天才存在的。或出于对亲情伦理的考量,或出于人性化的考虑,才产生了休假制度。当然,以上呈现的主要是官员的休假制度,未曾涉及到其他职业。那是因为中国古代的职业主要分为士农工商四个大的门类,士就是官员,至于农民、工人、商人,他们缺乏相应的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职业是自由的,因此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故而在这里未曾提到他们的休假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