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顶层设计”少些“倒逼式改革”,中国经济不能成为随意被牵住的牛鼻子

无论在任何时刻,我们都在为中国经济发出品牌的声音!

01

不做被竞争对手随意牵住的牛鼻子

做好“顶层设计”少些“倒逼式改革”,中国经济不能成为随意被牵住的牛鼻子

面对贸易战、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国内市场的消费升级、转变以投资和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等一系列问题,有人提出,是否应该放弃中国经济的顶层设计?我的回答是坚决不能。我们已经经历过太多的“不得以”,这些不得以都倒逼我们做出“倒逼式改革”,对于经济建设来说极其被动,留下非常多的隐患。以当初的4万亿为例,至今仍然还在为那4万亿埋单。

如今,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似乎看起来我们的经济出了很多问题,金融问题、资本市场问题、实体经济问题、消费升级问题、房地产问题、知识产权问题等等,不可回避,更不可盲目将问题扩大化,按照顶层设计步步为营地做下去就是晴天。中国经济再不能成为被竞争对手随意牵住的牛鼻子。

02

要有信心和定力

做好“顶层设计”少些“倒逼式改革”,中国经济不能成为随意被牵住的牛鼻子

从国际经济竞争角度来看,竞争的主题并非真正实力的比拼,往往打击信心以动摇对手意志,是取得最终胜利的关键所在。在一项针对42位全球经济学家的调研显示,经济危机之所以常常不期而至,并非经济学家们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来预测危机,而是突然袭击的恐慌使得经济迅速进入危机状态,继而伴随着资产的抛售,使得危机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在实体经济里进行传导。

最近一段时间,一系列关于中国经济的不良情绪开始漫延,甚至一些著名经济学家也出来做出一些危言耸听的预测,以此来表示他们对于中国经济的不看好。显然,这或许是美国挑起贸易战需要达到的结果——破坏包括经济学家在内的战略经济智囊团的信心。

事实上,一些西方经济学者远比国内经济学者乐观得多。加拿大《环球邮报》网站8月28日刊登题为《在中国问题上没有理由恐慌——只需谨慎》一文。作者为德国慕尼黑再保险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迈克尔·门哈特。文章称,一些人正在发出中国将崩溃的警告,其他人则认为这种说法不过是歇斯底里的表现。文章认为,经济增长率急剧下降的情景仍然离中国很遥远,增长速度放慢也未必会导致全球灾难。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9月3日发表题为《如果中国恐慌完全是错误的呢?》的文章,文章中,凯投国际宏观经济咨询公司的梅拉妮·德博诺说:“投资者不应因上证综指的崩溃而丧失理智,特别是因为它的表现常常与经济表现没多大关系,主要由于其估值出现失控波动造成的。”事实上的确是这样,独立经济学家马光远就曾在其文章中表示,中国股市属于文学和艺术的范畴,和经济学没有任何关系,中国股市从来不是经济的晴雨表。

03

中国经济的信心从哪里来?

做好“顶层设计”少些“倒逼式改革”,中国经济不能成为随意被牵住的牛鼻子

经济学家和实体企业负责人谈问题可以,但首先不要未战先怯,信心要有。信心从哪里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信心并非喊上两句口号,说有就有,说来就来。

2018年中国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显示我国经济“平稳增长,形势稳定”。对于2018年我国GDP增速,91%的经济学家预期在6.5%—7.0%之间,2%的经济学家预期高于7.0%,7%的经济学家预期低于6.5%;平均预测值为6.7%,比上季度预测值高0.05个百分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12日发布2018年三季度“中国经济学人热点调研”报告。调查显示,经济学家们对未来经济增长的信心增加,预判2018年全年经济增速为6.6%左右。同时,对进出口贸易和就业形势预期尚不乐观,预期未来贸易顺差将继续收窄,物价水平将进一步提高。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钢介绍,本次调查发现经济学家们对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期的加大,经济景气指数上升,比上季度提高8个点。

通过以上的调查数据来看,中国整体经济并未出现明显下滑,中国仍然是世界最具增长活力的经济体之一。

之所以出现那么多唱空中国经济的声音,无非是受到国际经济贸易环境的影响,更受到中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所带来阵痛的影响,把中国经济改革的攻坚战错误地判断成为衰退迹象。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来自经济领域的不同声音,才使得国家层面为企业减税降费成为可能,才使得经济发展的方向由紧盯GDP转向关注民生。因此,一系列有关国计民生的政策陆续出台,比如解决消费升级的民生问题政策,比如为企业减税降费的减负政策,比如教育、医疗、提高居民收入等助力消费的政策。

04

做好顶层设计 少些“倒逼式改革”

做好“顶层设计”少些“倒逼式改革”,中国经济不能成为随意被牵住的牛鼻子

有些经济学家总结中国的改革开放40年,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到今年的2018年,几乎逢8必坎儿,每遇到尾数是8的年头,中国经济都会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不管这样的困难是否真实存在,显然这40年中,我们国家的改革一直在前进,中国经济也在改革中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

有人把这种改革中比较困难的阶段所实施的改革称为“倒逼式改革”,即被来自外界的经济形势影响,为了寻求更好的经济发展,不得不做出的改革。并称从来没有一次改革是在风和日丽、饮酒喝茶中进行。

对于上述的观点,我是并不赞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改革开放之初就面临着诸多层面的挑战,恰恰是在这么多挑战面前,中国经济始终坚强不屈地走向强大,直到今天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成就,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时刻,难免会出现“倒逼式改革”的境况。然而,面对当下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中国的改革开放需要具有明晰的顶层设计,这个顶层设计就包括:

1、中国制造2025计划,完成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升级;

2、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完成消费升级,提升普通百姓的幸福感;

3、建立宽松创新创业经济环境,减轻企业的税费负担,为实体经济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4、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体系,解除百姓生产生活中的后顾之忧;

5、构建现代化、市场化、适应创新要求的金融体系。

“倒逼式改革”不能影响顶层设计,中国经济不能够再走没有顶层设计的时代。摸着石头过河虽然曾经为中国经济改革趟出无数条发展之路,但如今中国所面对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来看,并不会提供给中国经济像30年前的良好机遇,来自各个方面的阻力和障碍,使得中国经济需要合力,才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这种合力,来自于国家与国家间的战略经济合作形成的合力,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这种合力,来自于产学研机构紧密合作形成的合力,这就是为什么国家要鼓励和激励技术创新和创新成果转化;这种合力,来自于中国各个领域各行各业的精诚合作所形成的合力,这就是为为什么国家要建立经济统筹发展机制;这种合力,来自于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所形成的合力,这就是国家积极推进农业农村改革的初衷。

05

实体经济要减少受制于人的牛鼻子

做好“顶层设计”少些“倒逼式改革”,中国经济不能成为随意被牵住的牛鼻子

我们并没有建立起完全的国际经济“朋友圈”,一些惧怕中国经济发展的经济体为中国经济发展制造障碍和阻力,甚至成为一些国家的战略使命。贸易战便是一例。在世界经济格局中,中国经济还没有达到可以呼风唤雨的程度,尤其是在技术和知识产权的获取能力上和创造能力上越来越困难,甚至在某些尖端科技领域受制于一些西方经济体。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旦我国经济发展到一个重要的阶段,正要升上一个新台阶的时刻,就会面临着来自一些不友好经济体的阻挠甚至挑战。这个时候,中国经济改革的薄弱环节便成为别人牵制我们的牛鼻子,就好像今年上半年美国针对中兴通讯的芯片制裁措施,使得我们的企业和国家都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同时也给企业和国家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

目前,在一些高科技领域和高端制造领域,我们的整体能力还跟欧美等国家存在不小的差距,这一方面是我国经济深化改革的动力,同时也是受制于人的牛鼻子。从经济顶层设计的角度来看,需要发挥国家的力量,整合技术研发资源,一举攻克相关的技术难题和技术壁垒,打破一些国家对于某项技术的垄断。

正像格力的广告语“掌握核心科技”一样,一个企业也好,一个行业也好,一个国家经济也好,都需要掌握核心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仍然不过时,它是企业和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国家和企业在世界范围内才能拥有话语权;只有这样,国家和企业在世界范围内才能够赢得尊严。

做好“顶层设计”少些“倒逼式改革”,中国经济不能成为随意被牵住的牛鼻子

与你分享品牌的力量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