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报观点】抓住智能化转型“牛鼻子” 推动船舶工业实现“三大变革”

【船报观点】抓住智能化转型“牛鼻子” 推动船舶工业实现“三大变革”

资料图 来自news.pn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在日前召开的船舶工业智能化转型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就重点强调了智能化转型对推动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加快智能化转型、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船舶工业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

加快智能化转型是船舶工业实现质量变革的必然选择。我国船舶工业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坚实的发展基础,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船舶工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传统的粗犷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2018年,我国除在散货船和支线集装箱船市场上保持领先优势外,在油船、大型集装箱船领域均落后于韩国,在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接单方面更是“颗粒无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船企面临严峻的形势。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世界主要造船国家纷纷加快智能制造步伐。我国船企也应加快智能化转型,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让数据、信息、知识作为新型效率型生产要素为传统生产要素赋能,并成为创造新价值的重要源泉,从而推动船舶产品向高端化发展,提升产业供给体系整体效率。

加快智能化转型是船舶工业实现效率变革的关键举措。船舶工业是典型的离散型生产行业,一方面,船企空间尺度大、船舶建造周期长、工艺流程繁琐、中间产品非标种类众多、作业环境复杂,致使生产组织管理难度较大;另一方面,船企无法通过大规模使用的方式检验智能化装备,导致其应用效果难有保障。近年来,我国骨干船企建立起以中间产品组织生产为特征的现代总装造船模式,并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智能化转型探索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未改变我国船舶工业处于数字化制造起步阶段的局面。当前,我国船企智能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关键工艺环节仍以机械化、半自动化装备为主,数字化、集成化水平较低,造船效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要改变这一局面,我国船企必须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推动从研发、设计、生产、管理到服务的全价值链优化提升,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造船效率、产品质量和资源综合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

加快智能化转型是船舶工业实现动力变革的有效手段。当前,船舶工业智能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一方面,智能船舶成为国际海事界新热点,智能化技术的融入将有效提高船舶的安全性、经济性和运营效率,也将给传统造船业和航运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另一方面,世界先进船企纷纷利用智能制造技术改进传统建造工艺,在切割、焊接、涂装等环节,广泛应用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不断提高造船效率。面对世界先进造船国家在智能化技术领域的积极布局,我国船舶工业也应该重视并加快智能化转型,整合产学研用等各方面的力量,打造网络化协同创新机制,打通航运、造船、配套全产业链条,从根本上提升我国船舶工业创新能力,促进发展模式朝集约方向转型,从而实现创新发展、由大变强。

当前,我国船舶工业正处在由大到强的战略关口,加快智能化转型是推动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广大船企应充分认识推进智能化转型对于船舶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深入研究《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和《推进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转型行动计划(2019~2021年)》两个“行动计划”,牢牢抓住智能化转型的“牛鼻子”,为船舶工业智能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路径。

沪东重机推广信息

设计者忻欢 版权归沪东重机所有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盗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