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指成时髦物件都因乾隆贪玩

扳指成时髦物件都因乾隆贪玩

扳指成时髦物件都因乾隆贪玩

提起玉扳指,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想到戴在拇指上的把玩装饰品,岂不知这小小的玉扳指却是古代用来拉弓射箭时防止伤手的工具,有诗歌为证:“扳指护臂已戴正,弓箭调配已相称。”为何这种古老的拉弓射箭的配件变成了时髦的装饰品,为何顺治要扔扳指来确定自己的陵墓之处,本期将带你走进玉扳指的世界。

起源有考 拉弓射箭时防止手受伤

扳指成时髦物件都因乾隆贪玩

扳指亦指“板指”,又称“班指”或“梆指”,起源于古代的韘(音同射),是拉弓射箭时所用的工具。韘在商代就已出现。河南安阳商代妇好墓中就曾出土过玉韘。《诗·卫风·芄兰》有记载:“芄兰之叶,童佩韘,能不甲我?”《毛传》也有记载:“能射御,则佩韘”。“扳指其实早就有,只不过到了满清时才被大家所熟知。满族人最早的扳指是鹿的骨头做的,戴在左手拇指上,拉弓射箭的时候可以防止快速的箭擦伤手指,到后来不打仗了渐渐有了玉石和金银等贵重材料做的扳指,象征权势地位,也体现满洲贵族尚武精神。到了后期就成为纯粹的装饰品了,皇帝有时候赏赐有军功的武将,也会赏扳指,纯粹的文臣是不戴的。”于洋表示,清代满族原是尚武的游牧民族,在戎马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即使进人中原后,仍不忘记祖先的骑射传统。例如满族八旗子弟在弱冠前,照例要到本旗弓房锻炼拉弓。由“一个劲儿”(二十市斤拉力)循序渐进为“二十个劲儿”甚至“三十个劲儿”。拉弓时佩戴扳指,借以保护手指并可减少手指运动量,故昔年之八旗子弟对此物甚为重视,人手一枚,因而成习。因为扳指的宽窄肥瘦不一,因人而异,以便套带。扳指作为拉弓射箭的器具,上至清朝皇帝下至普通旗人都经常佩戴。

那何为玉扳指呢?于洋介绍说,玉扳指又叫玉韘,本意是拉弓射箭时扣弦用的一种工具,套在射手右手拇指上,以保护射手右拇指不被弓弦勒伤的专用器物。后来逐渐成为代表身份和能力的一种象征。“故宫现存包括玉质、木质、金质等各个种类的扳指多达几百个,单是玉扳指就有上百件。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商周时期就发现有扳指的存在了,最初可能有皮质等一些较软材料制成的扳指,好一点的才会使用材质更为坚硬的。”于洋说。扳指到底如何使用,也存在另一种争议——一部分人认为它用来保护掌握弓箭那一只手的拇指(托箭拇指,而非拉弦拇指)。如果右手控弦,左手持弓,拇指应该是戴在左手拇指,用扳指来托住箭杆。因为亲身体验可知,箭飞出时,快如子弹,虽是柔软箭翎、光滑箭杆,也极易擦伤皮肉。

形制有别 普通人戴白玉 贵族戴翡翠

扳指成时髦物件都因乾隆贪玩

随着年代的变更以及逐渐演化,玉扳指的材料和形制在各个朝代有所不同。譬如商代的玉扳指还有拉弓护指的功能,不仅较后来的扳指更长,而且其上有槽痕;到了战国就开始变短;汉代的扳指出现玉片形状,类似于玉佩,带有用来拉弦的小钩,但这个时候的扳指已经不能承受拉弓那么大的力量了;宋代出现了一些仿汉代的扳指,其样式更是多种多样,有片状的,也有矮筒状的;时至清代,扳指呈圆筒状,一端边缘往里凹,一端边缘向外凸,因为其材质更加圆润、光滑,所以更加难以用来射箭,而成为一种装饰、身份以及流行趋势的象征。尤其是满汉两族广大男士的欣羡与效仿,竟使之成为一种极为时髦的佩饰品。上自皇帝与王公大臣,下至满汉各旗子弟及富商巨贾,虽尊卑不同而皆喜佩戴。其质地亦由原来的犀角、驼骨发展为象牙、水晶、玉、瓷、翡翠、碧玺等名贵滑润的原料。

普通旗人佩戴的扳指,以白玉磨制者为最多,然就其质量而言,优者与劣者相较,骤观之并不相上下,而骨子里竞判若霄壤。贵族扳指以翡翠质者为上选,其色浑澄不一且花斑各异,满绿而清澈如水者价值连城,非贵胄而不敢轻易佩戴。以其大小厚薄论,又有文武之分,武扳指多素面,文扳指多于外壁精铸诗句或花纹,文武大臣不能错戴扳指。

发展有道 清朝皇帝都非常推崇

扳指成时髦物件都因乾隆贪玩

至清军入关前,东北女真、满洲军民通用鹿骨扳指,满语叫“憨得憨”,当年努尔哈赤便是戴着这种“憨得憨”,驰骋于白山黑水之间,统一了女真各部;后来八旗铁骑也是戴着它,攻城略地,建立了大清王朝。所以,莫看“憨得憨”其貌不扬,它却是满人尚武进取精神的象征。大清立国之初,为了使子孙不忘本,皇室和八旗子弟仍自幼学习骑射,崇尚武功。清初几代皇帝都精于骑射,均有御驾亲征、率兵打仗的经历,并喜爱参与狩猎。康熙皇帝一生参加“木兰围场”狩猎48次,猎虎多达153只,曾创下一天射兔318只的纪录,可见其骑射功夫之深。而乾隆皇帝自诩“十全武功”,他的御用扳指上还刻有御诗,部分还雕有图案,做工更为精细,常用回纹边或万字纹边。北京故宫博物听藏《乾隆大阅图》和《威弧射鹿图》等绘画作品能证明这些。

扳指作为拉弓射箭之器具,自然难离其手。即便是平时,清帝也常戴扳指,表示不忘祖宗和武功。因此,早年的八旗子弟对扳指甚为重视,而且人人拥有,戴扳指也自然成为了一种习俗。清朝遗存的宫绘画图卷中,就有许多清帝手戴扳指的形象。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所戴的大多是美玉所制的玉扳指,“憨得憨”已难登大雅之堂了。

盛行有据 乾隆为玉扳指作诗不下50首

扳指成时髦物件都因乾隆贪玩

把扳指推到登峰造极的是乾隆皇帝,乾隆对玉扳指非常喜爱,尤其对质好形佳的扳指更喜欢在手中把玩。乾隆时期的扳指,无论在质料还是在做工上,都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可以说是极尽奢华。

据了解单是乾隆皇帝为诸多玉扳指写过的诗就不下50首。从乾隆《御制诗文集》中不难看出乾隆帝对于扳指的极大兴趣和热衷。乾隆十七年仲春清明前后,乾隆帝得到了一枚玉扳指,做工精巧之极,乾隆喜爱之余并写下了《玉》的诗作,诗中对于玉扳指的评价是“恰似琼琚”,“德美信堪师”,而这就成为乾隆帝的第一首咏扳指诗,后被收录于他的《御制诗二集》卷三十二中。从此以后,扳指进人了乾隆帝宏阔的视野之中,在直到嘉庆二年的四十五年间,乾隆皇帝为诸多玉扳指写过不下五十首诗作。由于清代皇帝十分喜爱扳指,为逢迎帝意,王公大臣以及地方官员纷纷将扳指进贡宫廷。乾隆四十一年春,乾隆巡游山东,据清代《内务府奏底档》记载,沿途有蒙古王、巡抚官员、各处盐政、织造等,陆续“恭进”金锭、朝珠、衣料等大量财物。九江关监督全德“恭进”掐丝珐琅扳指20个;广东总督李侍尧“恭进”子儿皮钉花扳指50个、象牙扳指50个等等。为博皇帝欢心,众大臣还挖空心思地在扳指面上饰以浮雕纹饰,雕有“万寿无疆“、“古稀天子”及御制诗等。

于洋分析认为乾隆对玉扳指投人极大热情大致是出于维护和保持满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需要,同时受中国传统的“君子比德于玉”观念的影响,反映出乾隆对于玉的喜好和偏爱,此外,因为满人要习武,不能忘记祖宗。康雍乾三朝的皇帝,对习武非常重视,每年都去打猎。满人靠武力拿下江山,所以清朝历代皇帝对扳指都感兴趣。扳指戴在手上,首先可以提醒自己不忘记怎么拿下的江山。“可以这样说,乾隆御用玉扳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乾隆帝自己的意愿,是乾隆帝与宫内工匠共同合作完成的作品。”

衰落有因 八旗子弟不再拉弓射箭

扳指成时髦物件都因乾隆贪玩

到了乾隆、嘉庆之后,扳指已失去了它原来的功用,完全成为装饰品。由于八旗子弟已不习武,荒废了骑射,不思进取,“憨得憨”早被人忘却。而玉扳指则成为他们炫耀身份、满足虚荣的道具。不少人为玉扳指,一掷干金。有人作诗讽刺道:“扳指要人知翡翠,轻寒犹把扇频摇”许多八旗子弟将曾帮助他们祖先打天下的扳指整天举在手上,悠哉地下馆子、听戏文、溜鸟儿,扳指的实用性便逐渐丧失。那时的扳指基本都以装饰为主,做工越来越精益求精,质料非常讲究,出现了玉石、翡翠、玛瑙,珊瑚,茶晶、墨晶、水晶、金、银、铜、铁、瓷等品种。其中以翡翠为最珍贵。有的雕饰龙马纹、花草纹、山水、人物、诗词等纹饰和图案,镂刻细腻。

而扳指这种饰物,最终没能传下去有一个重要原因,在大拇指上戴着一个大玉坏,对干活的人来说是个累赘。再者,朝代沿革,历史变迁,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男人不重视习武,而器重文明和智慧。于是,此后扳指便以男人首饰的姿态持续了百年之久。到了慈禧垂帘听政的时候,她开始佩戴扳指彰显身份,后来有的女子也逐渐开始效仿佩戴扳指以彰显身份。据记载,当年慈禧召见恭亲王时,无意间看见他手上戴着一汪水般的翡翠扳指,便让摘下来瞧瞧,谁知慈禧拿过来一面摩挲一面夸好,颇似爱不释手的样子,一边问话,顺手就搁在龙书案上了。恭亲王一看扳指既然归还无望,只好故作大方,贡奉给她了。

而清朝乾隆年间的“花甲联芳”玉板指于2003年12月19日圆明园遗址出土,高3厘米,直径3厘米,扳指质地为新疆和田白玉,玉色通透,质地滋润。从尺寸上推断为女性佩戴的扳指。用阴刻线描绘了一丛荷花。并刻有“花甲联芳”四字,有祝愿长寿之意。由于是女性佩戴,又是出土于乾隆时期,可谓极为少见。

趣味传说 顺治扔扳指 确定陵墓

扳指成时髦物件都因乾隆贪玩

据传,顺治皇帝是用扳指确定的自己陵寝位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故事还要从顺治皇帝的一次外出狩猎说起。

清朝初期的一天,顺治皇帝率领众臣到河北省遵化县一带狩猎,捕获了大量猎物。顺治纵马扬鞭登上了高山,极目向南望,金星山如锦屏翠帐,朝北看,昌瑞山山峦重叠,林涛如涌,景物秀美,如同仙境,顺治皇帝站在山巅发出感叹之时,不由想到了自己的后事。他向苍天默默地祷告,轻轻取下佩戴在大拇指上的白玉扳指,小心翼翼地扔下了山坡,然后向众臣宣诏:“此山王气葱郁,可为联的寿宫,扳指所落之处为佳穴,即可启工。”众部下顺着玉扳指滚落的方向找去,在草丛中发现了玉扳指,并且立桩做了标记。清东陵中的第一座陵寝—孝陵也就在这里落成了。虽然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却说明了顺治皇帝对扳指的珍爱。

尽管顺治帝选定了陵址,但由于当时清兵入关不久,基业方定,战火还很频繁,整个中国西部、南部、西南尚处于清兵与各种武装势力的生死搏杀中。在这种形势下,顺治帝以国事为重,一直未建自己的陵寝,直到康熙一朝才将陵寝建成。落成后的清东陵从选址、设计,到布局、结构都非常周密和讲究,殿宇、陵墓错落有致,主次分明,既体现了封建王朝森严的等级,又具备了科学性和艺术性。难道这一切都始于顺治皇帝的那枚扳指吗?这一疑问在康熙年间终于有了答案。据史料记载,康熙六年七月,辅政大臣苏克萨哈提出要去看守孝陵,康熙不明白他的意图,于是派人去询问。苏克萨哈回答说:“世祖皇帝卜地时,蒙谕:‘联万岁后,尔等大臣之墓亦葬陵寝近地为善。’我即叩谢:‘若得此,幸甚!’苏克萨哈又说:‘卜阅陵地,非我一人侍从,曾有索尼、遏必隆,我等三人一齐叩谢。’”这段史料证明,清东陵这块风水宝地确实是顺治皇帝亲自选定的。

七枚扳指 拍出天价

扳指成时髦物件都因乾隆贪玩

2007年4月7日,香港苏富比春拍如期举行,其中一套共计七枚的盒装乾隆御用玉扳指成为了此次拍卖万众瞩目的焦点,其在上海巡展期同样引起了参观者的极大关注,最后成交价是4736万元港币,从而打破过往清代御品拍卖成交价纪录。

扳指成时髦物件都因乾隆贪玩

[来源]

半岛晨报

周芝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