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聖牧放棄有機認證降低運營成本

近日,自稱是“中國最大的有機乳品公司”的中國聖牧(01432)發佈公告稱,為適應市場發展變化及提高營運效率,公司將不再於本年度的有關認證屆滿後就其部分牧場申請有機認證。

其實,中國聖牧宣佈不再申請有機認證也是其迫不得已做出的選擇。2017年,中國聖牧業績首次出現虧損,當期營收為27.07億元,同比下降21.9%,淨利潤虧損8.24億元,同比下降186.2%;2018上半年財報顯示,中國聖牧營收14億元,同比增長21.5%;淨利潤虧損11.8億元,同比減少1003%,虧損進一步擴大。

對於今年上半年營收增加,淨利虧損卻繼續擴大的現象,中國聖牧解釋稱,虧損主要來自於生物資產公平減值銷售費用的變動,虧損值達8.86億元。另外,應收賬款計提減值撥備達4.86億元,銷售及分銷開支為1.15億元。

生物資產公平減值受行業大環境的影響,內地主產區原奶價格出現了同比下滑,上游奶價仍然較為疲弱。由於受乳品行業供需關係等因素的影響,部分有機原料奶以非有機原料奶的價格售予行業客戶,導致有機原料奶的對外銷售單價由2017年中期期間的4194元/噸降至2018年中期期間的3310元/噸,降幅為21.1%。同時,受液態奶產品銷售策略調整的影響,有機原料奶內部銷售數量有所下降。因此,奶牛養殖分部的銷售收入自2017年中期期間的13.35億元降低至2018年中期期間的11.27億元,降幅為15.6%。

原奶價格不高對高投入的大型牧場來說影響較大;不僅如此,近些年行業間還存在原奶產能過剩,企業無法將過剩原奶及時轉到下游市場,而自身的下游業務迫於規模限制,也無法在短期內消化吸收。當兩者同時來臨時,便會出現大型牧場寧可將牛奶倒入河裡,也不願賤賣給下游的“怪相”。

原奶過剩與價格低,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進口大包粉的影響。今年1月中國進口大包粉18.6萬噸,同比增長31.5%,平均價格為3058美元/噸,儘管價格已經是近年來的高位,但換算回原奶的價格為3.1元/公斤,依然比同期農業部監測的10省原奶收購價格3.5元/公斤要低。

此前,中國聖牧也有想過解決奶源過剩的問題,打算建一座奶粉廠,欲進軍嬰幼兒奶粉市場。但目前僅處於開建狀態。不止是中國聖牧,同行們的日子也不好過。去年年底,輝山乳業破產。2018年上半年,西部牧業淨利潤虧損4161.66萬元,現代牧業淨利潤虧損1.4億元。儘管這些企業也都將業務拓展至了自有品牌液態奶業務,但受制於渠道經驗與相關的品牌營銷經驗不足,故暫無取得實質性突破。

除了與市場、行業有關外,高層的人事變動可能也是這次變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去年6月和12月,中國聖牧創始人姚同山相繼辭去董事長與CEO的職位,將接力棒交到了飼料業公司大北農的董事長及實控人邵根夥手中。姚同山在任期間,銷售渠道、品牌營銷等公司大小事他都親力親為。但伴隨行業大環境的低迷,中國聖牧開始出現虧損,掌門人的變更也成為壓在駱駝上的一捆稻草。

由此可見,在特殊時期放棄申請部分牧場有機認證,降低運營成本,便成了中國聖牧的無奈之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