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的利息那麼高,爲什麼會有人找P2P平台借錢

P2P網貸在我們國家已經發展十多年了,如今已經成為大眾理財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投資理財之餘,觀察君常常聽到這樣的疑問:

P2P的利率高於銀行的貸款利率,為何還會有那麼多人去P2P借錢呢?


P2P的利息那麼高,為什麼會有人找P2P平臺借錢



借錢的都是什麼人?


我們都知道,國內的P2P平臺主要業務在於個人消費貸小微企業貸

對於個人來說,傳統的借錢渠道無非兩個,一是親友,二是銀行。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金錢觀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很少人向親友借錢了。再有就是銀行,但銀行的借款條件比較多,另外審批及手續也比較複雜,甚至對借出錢款的用途還要監管,在這樣一種情況下,P2P的借款手續就非常簡單了,一個APP,一張身份證,一張銀行卡,辦結時間也非常短。這樣的情況下自然就會有人去借,這也是為何網貸平臺一推出,就快速燎原的原因。

對於小微企業來說,業內人士表示銀行放貸條件苛刻,低成本放貸主要針對國有企業和大型企業,小微企業常常陷入融資難的困境中,走P2P之路其實也是無奈之舉。最新發布的《中國小微企業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18-2025年)》指出,中國小微企業平均在成立 4 年零 4 個月後才第一次獲得貸款,也就是說,小微企業必須熬過“死亡期”之後,才能獲得貸款。和大中型企業相比,金融機構對小微的風險溢價要求會更高,央企融資可能給予的是基準利率,但小微企業可能要上浮 50%才能申請到貸款,部分企業即便願意承擔顯著上浮的融資成本, 仍然無法獲得銀行貸款。


P2P的利息那麼高,為什麼會有人找P2P平臺借錢


網貸利息是怎麼定的?


網貸本來就是借貸行業的一部分,是在銀行放貸和民間高利貸之間開闢的一塊土壤。因此,就像你不會無緣無故會借錢給陌生人一樣,在借出款項之前,平臺總要想法設法確定你的還款能力和還款意願。要麼資信好、要麼有抵押、要麼有人替你擔保,這些都將直接影響網貸利息。

拿資信(個人徵信)來說,目前國內徵信數據並不完善,即便一個人銀行資信好,也不代表在P2P借貸平臺也有同樣的徵信數據;在這個平臺有良好徵信數據,並不代表別的平臺就能參考到這個數據。所以借款人若要憑藉資信獲得低利息貸款是渺茫的,利息高度也是不一樣的。因為純信用貸,在國內徵信還無法徹底形成對借款人到期還款的約束。還不還款僅僅是個人的道德問題,這本身就是很大的風險。一旦壞賬,個人資信是無法變現的。所以純信用貸,貸款額度低,利率高。

如果是有抵押的,它的利息則取決於抵押物的流通性,價值市場波動性等種種因素。一般票據,抵押風險小,價值波動不大,流通性強,甚至有些票據的流通性等同貨幣,所以票據理財利率較低,汽車、房產、設備等資產,在價值衡量,流通性等上面,都有相對大的劣勢。所以這些實物的抵押,利率要高。


P2P的利息那麼高,為什麼會有人找P2P平臺借錢


為什麼P2P理財的收益比銀行高?


就銀行理財來說,投資人購買理財產品本質上就是放貸,但是簡單的借貸關係中由於加入了銀行及影子銀行(非標資產的通道),借款人實際付出的高預期利息,被中間的金融機構以手續費的形式層層剝奪,到投資者一端就所剩無幾了。

而P2P平臺是借款人與投資者之間的交易,投資人和借款人可以直接實現資金的對接,借款人願意支付的高預期利息可以直接轉化為投資人的收益,而P2P在其中只是擔當了信息中介的角色,收取少量的居間費用。

當前,銀行理財普遍預期年化收益在3%-5%,而P2P理財模式卻可以達到6%-15%,P2P平臺之所以普遍都能給投資者提供較高的收益,主要是因為其不需像銀行一般的實體網點,運營成本降低,當然相應的給到投資人收益也較高。雖說比銀行利率要高出許多,但這個範圍是屬於P2P行業的正常的理性的利率範圍的。簡單來講,不管門檻也好,效率也好,最終P2P的預期收益率是由市場決定的。

但是,如果有的平臺的利息超過了這個理性範圍,甚至達到了20%以上,那麼這部分平臺則存在著較高的危險性,建議投資人要謹慎對待,千萬不能為了高收益而去盲目投資,最終賠了本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