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为民企呐喊的首富破产了!

那个为民企呐喊的首富破产了!

封面题图|邵仲毅

1.首富破产

7 月 16 日,山东晨曦集团有限公司以其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明显缺乏偿还能力为由,向山东省莒县人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

这家山东省重点工业企业,以石油化工、粮油加工、国际贸易、文化旅游为主营业务。曾连续 7 年入围中国民营企业 500 强,董事长邵仲毅更是以 190 亿元的身价成为《 2016 胡润全球富豪榜》上的山东首富。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邵仲毅此前曾炮轰银行只顾赚钱,从实体经济抽血。认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前提,是打破垄断,让国企和民企公平竞争。

如今,这家曾经最大的大豆进口商就要灰飞烟灭了。不由得让人联想起半个月前大家都在关注汪洋中的一艘万里狂奔的载有美国大豆的船只,希望赶在 7 月 6 日中午 12 时进口关税正式加征之前抵达大连港。

然而,这一切都来不及了。

那个为民企呐喊的首富破产了!

▲《创业时代》| 成为省重点工业企业

2.艰辛创业

1968 年,邵仲毅出生于山东日照。 26 岁那年,便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针对当时刘官庄镇塑料加工业蓬勃发展却没有原料的形势,邵仲毅巧妙地瞄准这一潜在市场,为吹塑用户提供原料,同时也带动了全镇塑料制品业与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一年就使全镇新增吹塑业户 100 余家。刘官庄镇也因此以「江北吹塑第一镇」逐渐闻名全国。

六年后,邵仲毅的小作坊已经成为一家生产 5 大系列、 60 余个品种的大型塑料加工厂,并被农业部等国家五部委确认为农膜定点加工企业,获自营进出口权。

在市场经营中,常年与塑料原料打交道的邵仲毅意外发现聚丙烯中蕴藏着惊人的利润。于是在 2003 年莒县国企改革时,邵仲毅义无反顾的承担起兼并县化肥厂的重任,重新组建了山东省晨曦集团有限公司。他接收了原有 773 国企员工,一次性补发了国企时期欠发的工资,为其补缴了各种社会保险。随后投资 5000 多万元对化肥厂进行较大规模的改造,并及时确定了「油头化尾,做大做强石油化工,重点发展精细化工」的企业发展战略。

2005 年 8 月,晨曦集团与华联国际投资公司(香港)签约合资成立晨华石化有限公司,此举打响了晨曦做大石化产业的又一次攻坚战。沿着聚丙烯这条航线,晨曦在石化领域逐渐崭露头脚,成为鲁东南最大的石化生产基地。

石油化工为这艘航母提供了一大动力源,而另一动力源则是大豆油。 2006 年,邵仲毅再次为社会背起包袱,重组濒临破产的莒县植物油厂。仅用了四年的时间,晨曦集团便成为我国最大的大豆进口民营企业之一。

在不断做强做大企业的同时,邵仲毅不遗余力的积极参入社会公益事业。 2009 年,他解决了公司总部周边 7 个村庄、近 600 名学子的上学问题。还先后捐资 2000 多万元用于莒县白内障复明工程,并安置了 2000 多名下岗职工。一年后,更是大手笔投入近亿元恢复建设莒县马鬐山惠感寺。

2012 年,晨曦集团实现销售收入 497 亿元,上缴各种税金 58.2 亿元。在由商务部主办的全国外贸 500 强中排名第 108 位,全国民营企业 500 强中排到第 6 位,成为山东省重点工业企业。并形成石油化工、粮油加工、国际贸易、文化旅游四大主营业务,员工 6000 余人,集团连续 7 年入围中国民营企业 500 强。

那个为民企呐喊的首富破产了!

▲《公平竞争》| 培育现代企业治理观念

3.民企央企合作的恶果

但即使有如此亮眼的成绩,邵仲毅依然遭遇过多次被市场和银行裹挟的日子。

2011 年 11 月 27 日,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上,邵仲毅坦言民营油企之所以「走出去」步履蹒跚,有两个最大的阻力,一是原油配额的限制,二是贷款难。

「现在到海外拿油的成本应该是很低的,我想出去搞油田,但搞到了些油怎么能拿回来?我连续几年申报原油成品油的进口资质,光材料都快装满一屋子了,但到现在也没有音信。」

三年后,邵仲毅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接受《经济观察报》专访时表示:按以往的经验,民营企业和央企合作几乎没有好下场的,甚至包括地方国有企业与央企合作,也没好下场。

2008 年,中粮集团找到晨曦集团,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从事鸡肉的屠宰加工。结果第一年,就亏了 1000 多万,但同行业都在挣钱。然而这只是个开始,后来就是连年亏。最终互派股东、共同管理、利润共享等等都没有了,任何业务,邵仲毅都插不进手。直到 2012 年年底,闹出了「肯德基」鸡肉门的事件,中粮才肯退出。

邵仲毅认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前提,是打破垄断,让国企和民企公平竞争,先让各类所有制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培育现代企业治理观念,然后才会有顺理成章的混合。

「民营企业不像国有企业,国企他们就是再亏损,但是有政府管着,情况基本是一样的。而民营企业就不一样,太难混合了。」

那个为民企呐喊的首富破产了!

▲《华尔街》| 在银行面前没有太多的话语权

4.资金困境压垮企业

「睡不着觉,真的睡不着。」 2015 年 3 月 16 日,邵仲毅再次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的采访。

「银行不能只顾赚钱,要站在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通盘考虑,如果再从实体经济抽血,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尤其是民营实体经济,我们在银行面前没有太多的话语权。」

由于 2014 年中国制造业企业 500 强的利润率仅为 2.7% ,远低于世界制造业的利润率。从年中开始,银行陆续通过让其提前还款、贷款到期后减少放贷额度等方式,逐步减少了晨曦集团的贷款,与上一年度相比企业总贷款数量减少了 1/3 左右,银行这种高速度的「抽血」,导致邵仲毅十分焦虑。

2017 年 3 月 5 日,在接受中国网采访时,邵仲毅指出金融改革,尤其银行业改革对于实体经济摆脱现阶段「贫血」的困境尤为重要。希望金融企业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能够肩负起经济命脉的使命和责任。

他向记者倾述,「 2013 年,银行突然抽走了晨曦集团 19 亿元流动资金,使得企业一度面临非常艰难的境地,当时还是山东省省长,现在的银监会主席郭树清亲自出面多方协调,才为我们争取到一线生机。

我相信郭树清主席深知目前中国实体经济企业所面临的困难,也希望他能在银行业做出更多改革,使得银行业真正回归到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上来。」

那个为民企呐喊的首富破产了!

▲《钢的琴》| 亏损不断,直接压垮了集团

但值得注意的是,晨曦集团资金困境由来已久。在 2014 年震惊行业的大豆违约风波后,晨曦集团在银行的融资渠道进一步收窄。

难以得到低成本的资金支持,而大豆进口利润本来就比较低,资金压力极大。同年 8 月 10 日,晨曦集团被迫发行 20 亿短期融资券。

2016 年下半年,民生金融租赁、交银金融租赁、农银金融租赁等公司采取诉讼等形式向晨曦集团追讨相关债务:民生金融租赁要求冻结山东晨曦及旗下海右石化等 7700 多万元银行存款;交银金融租赁要求支付 2.97 亿元损失及利息;农银金融租赁称,截至 2016 年 9 月 20 日,海右石化应付租金与罚息超过 1.15 亿元。

资不抵债还体现在拖欠员工工资方面。 2015 年下半年,山东晨曦曾拖欠员工工资四成,补发工资要分三批发放。

因为资金链一直紧张,实际上晨曦集团破产重组并不意外。 2016 年,晨曦集团实现销售收入 432 亿元,其中超过六成来自于贸易业务。

据路透社报道,已有近 40% 的中国民营炼厂处于亏损,按照一种统计口径,每吨原油平均亏损约 300 元人民币。

雪上加霜的是,因为猪肉价格下跌,饲料需求下滑,生产油料和豆粕的压榨企业都减少了大豆的采购。

并且中美贸易战爆发后,大豆、化工品等进口商品税率提升至 25% ,在此之前,我国对自美国进口的大豆关税仅为 3% 。

两大主业同时陷入困境,亏损不断,直接压垮了晨曦集团。

如今,晨曦集团破产案才刚刚开始进行,拼尽全力为民营企业呐喊的邵仲毅却已在半百之年泪流满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