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招商銀行、寧波銀行最掏心窩子的數據對比

決定針對招商銀行和寧波銀行寫一些最真實的分析,不是那種敷衍了事或者虛有其表的空洞的文章,我爭取用最直白的語言來表達清楚,嗯,實實在在的。文章有點長,朋友可以直接看結尾部分的結論。

今天有個朋友問:招商,寧波是看市淨率?淨資產收益率?還是分紅現價的股息率來決定買不買?

我理解的他的問題核心是該不該買入招行、寧波,買入的根本內涵是什麼。

首先,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說一下我們買股票賺的錢,主要是從兩個方面來的:

一、資本利得,就是賺的股票的價格差,也是零和博弈,就是無論我們的買入價是便宜還是貴,只要有另外一個傻子在更高的價格接盤,那我們就賺了。而買入價的高或者低,僅僅決定了我們是更安全還是要承擔更高的風險,這就是人們更喜歡牛市而不是熊市的根本原因。

來看招行、寧波目前的價格(PB)在歷史中的位置:

有關招商銀行、寧波銀行最掏心窩子的數據對比

今天收盤,招行是1.48PB,寧波是1.47PB,和自己的歷史比較起來,現在的價格並不算最低,是的,即使目前的大盤僅僅不到2700點,招行和寧波的價格依然不是非常的便宜,只能說是一般(這句話我可是冒著被招粉打死的風險說出來的)。

這也即是說,我們想買入他兩然後賣給下一個傻子賺傻子的錢是很難的,至於如果大盤上漲或者下一輪牛市,那麼即使不持有他兩持有別的股票的收益也可能更高。

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人推崇招行呢?因為

二、賺企業成長的錢,如果說一個企業的價值是100億,給其1PB估值的話,股價10元,當時間推移,企業價值成長為110億,那即使估值還是1PB,股價也會變成11元,這樣我們就能賺10%,這是時間給予我們的利潤。

在過去十年,招行的淨資產增加了6倍,寧波的淨資產增加了將近7倍。

可以看到,招行和寧波都是在16年底ROE達到了最低點,無論去年的年報還是幾年的半年報和大家的預期,他兩的ROE都開始從低點反轉向上了,也即意味著,對於兩家銀行來說,長期持有的平均ROE會高於15%,當然這個15%並不是每年固定支付,現實可能是股價連續兩三年的低迷,就是不漲,但那樣PB就會不斷降低,最終在一次大規模的反彈或者小牛市中把這兩三年欠的ROE收益漲回來。

這個ROE收益客觀上算是很高了,在銀行板塊中數一數二,如果和隔壁的券商板塊比較一下,更是遙遙勝出。

下面這個是五大國有和五大股份的數據:

有關招商銀行、寧波銀行最掏心窩子的數據對比

招行和寧波的ROE在17年是分列第一、第二的。

但是這些數據並不是影響股價漲跌的最主要因素,真正的對於股價的支配者是:情緒。沒錯,市場情緒才是股價最主要因素,比如現在的市場,很多數據都表明已經是底部了,可是每天還是會有很多的人絕望從而賣出股票。最可怕的是,這種絕望的情緒甚至可以反過來更進一步的壓低股價,也即越絕望的時候越絕望。

所以,無論現在買入招行還是寧波都不能保證在接下來半年、一年之內肯定賺錢,因為誰也不知道半年之後的市場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情緒。

但是把時間拉長,以一個長達三年五年的眼光來看,又是一定能賺到錢的,至少利潤會和ROE接近,有這樣一句話:

一年賺三倍很容易,三年賺一倍很難!

所以,如果我們在銀行板塊中選招行、寧波,那麼原因只能是他兩相比別的銀行有著更好的業績,和對於未來業績會更好的想象空間。一旦這兩點有一條發生變化,我們就應該對他們重新評估定位,甚至賣出。

他兩之中,招行的未來的確定性要強於寧波,所以寧波即使有著更高的ROE,卻和招行有著相同的PB,確定性是對於一家企業估值的一條相當重要的指標。

到這裡我覺得已經說清楚了招行和寧波是否該買入,以及未來的收益如何了,啊,讓我再概況點?好吧,那就一句話:

如果要買銀行股,追求長期穩定還要相對高收益的話,那就是招行、寧波,

農行、建行的穩定會更高(從會不會破產角度來看),但是收益低一些,

興業、民生長期收益會低,但是短期可以賭一波爆發,但是不一定爆不爆,反正雲蒙都賭一年多了,還沒爆發,

平安銀行很難判定,因為他會根據中國平安的表現來表現,分析平安銀行約等於分析中國平安。

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