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東吳:一場鮮爲人知的遷都引發的叛亂

孫皓是三國時期吳國的最後一任皇帝。人們對他的印象大抵是一開始很努力在經營,到後期昏庸無道的人設。

我們都知道孫權曾經在武昌稱帝,但不久後又遷都到了建業。孫皓,曾經又遷回了武昌“一會兒”,因為種種問題最終還是回到了建業。

孫皓為何要遷都到武昌?我們就離不開上述勸諫遷都的步闡,而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就是這位步老二。

步闡是誰?他可是大名鼎鼎前吳國丞相步騭的兒子,雖然他是次子,但他的哥哥步協去世的相對較早,在大哥去世後步闡繼任了西陵督的官職。

步闡簡介

步闡繼承了西陵都的那年之前,蜀漢政權已經被魏國滅掉,他的哥哥步協還曾經討伐蜀國卻成就了羅憲。

步協去世以後,步闡繼續經營西陵。在當時的東吳有一個傳言,那就是“荊州有王氣會對建安宮不利”。步闡不會放過這個諂媚的機會,上書請求孫皓遷都武昌來壓壓這股子王氣。

孫皓同意了就遷都到了武昌,因為種種問題沒過多久孫皓又回到了建業。而孫皓回到建業後就立刻讓步闡來都城入職,因為步闡自疑於是就投降了晉朝。

投降之後晉朝方面立刻打算救援步闡,穩定已有根據地,只可惜最後被陸抗攻入了西陵,步家被滅掉了三族,連嬰兒也沒有幸免。

本文主要是分析一下步闡為何要叛變吳國而投降於晉可能的要素。

1:步騭和陸遜的恩怨

要說起同事的恩怨,我們不得不提步闡的老爹步騭和孫策的“駙馬”陸遜之間的恩怨。

三國東吳:一場鮮為人知的遷都引發的叛亂

步騭

赤烏五年,孫權因太子孫登早逝,就立老三孫和為太子,老四孫霸為魯王。

話說王也許都是有野心的,魯王孫霸因為明知孫權更喜歡自己,野心漸生,拉攏了全家和楊竺的選票之後就積極準備廢掉自己的太子哥哥,這就是我們俗稱的二宮之爭。

在這場沒有硝煙得到鬥爭中,孫權明知卻沒有正確調解,自然而然兩位孫主子都要拉黨羽來活的選票,吳國自然而然也就分成了兩撥。

太子孫和方面的陣容有:陸遜,顧譚,朱據,諸葛恪,滕胤,施績和丁密。看似這邊的陣容非常強大,但孫老四其實也不弱。

魯王孫霸方面:步騭,呂岱,全琮,呂據和孫弘。如果熟悉吳國曆史的朋友,上面太子陣營和魯王陣營的每個支持者都是吳國的重要人物。

兩邊對壘,結果只有政治危機,國內一片紊亂。

最後的結果呢,就是孫和與孫霸都沒有成為吳國第二任皇帝。而是通過孫亮得到母親得寵的方式讓孫亮一步登天。

雖然結果讓兩撥人大跌眼鏡,但這樑子多多少少也算結下了。其他人也許還好,兩撥帶頭人陸遜和步騭可謂針鋒相對了。

2:步闡對同事的不信任

步闡在自己的父親和哥哥相繼去世後,雖然沒有獲得步騭的爵位,但是繼承了自己的哥哥步協的官職。時間飛快度過,當時吳國的皇帝已經是孫皓了。

三國東吳:一場鮮為人知的遷都引發的叛亂

步闡

皇帝更替,但大臣之間的明爭暗鬥是永遠不會消失的。——小編案

孫皓時期吳國有個傳聞,那就是“荊州有王氣會對建安宮不利”。我們都知道吳國當時的都城就在建業,我們把這句話可以理解為:荊州現在有王氣,皇帝您得振振來;如果不來可能會對建安宮有害(隱喻對國家不利)。

孫皓有個特點,那就是聽人勸諫的時候基本不經過大腦,或者總是選擇錯的那條路。步闡建議孫皓遷都武昌,孫皓還真去了。孫皓到了武昌之後,雖然自己待的也許挺舒服,但還是因為種種原因(逆流運輸,更換都城需要巨大勞動力,民怨沸騰)第二年的十二月又回到建業去了,總共在武昌城只待了一年零三個月左右。

孫皓遷回建業這麼折騰我們猜測肯定是心裡不爽的,雖然自己曾經擊破叛變認為遷都武昌是正確的選擇,畢竟遷都讓自己的人設崩塌的更快了,那怎麼辦?最大的可能就是和左右人諮詢自己為什麼不開心。

孫皓到底怎麼想的我們不清楚,不過沒過多久步闡收到了詭異的敕封。那就是讓步闡離開步家經營四十多年的西陵,到皇帝身邊當繞帳督,負責管理宿衛和侍從,其實在吳國來說這個官職不一定多大但是頗為重要。

步闡心理快速的思考,總覽漢末三國(除了最後這幾年),哪位將領被離奇調回首都是有好下場的?孫皓懂個什麼?一定是同行的陷害把遷都的罪過仍給自己了,看來如果真去首都就是九死一生了。

只有同行才是赤裸裸的仇恨——郭德綱

他孃的,反了!

3:孫皓的殘暴

話說步闡應該是非常理解自己的主子孫皓的,砍人滅族是家常便飯,他經常會聽信讒言並且做出最錯誤的決定。

徐紹之死,全家遷徙;逼殺朱太后;折磨孫休的四個兒子並把年長的兩個殺害;屠殺施但全家。

一串串血淋淋的往事讓步闡不堪回首。

步闡應該是讀過書的,不說讀書應該也是聽過故事的。什麼王凌諸葛誕毌丘儉,哪一個叫鍾會鄧艾,誰是李嚴他應該都知道,因為這些人雖有一萬個不同點但同樣有某種共同點。

活著,也許是步闡最想要的一條路。

4:離得近

在步闡的哥哥步協還活著的時候,蜀漢就滅亡了。雖然自己的哥哥幫羅憲出了回名,但羅憲必然無法長久下去。晉朝最終還是兼併了蜀漢最後一絲土地,天下已成二分。

三國東吳:一場鮮為人知的遷都引發的叛亂

西陵

步家世代經營的地方在西陵,也就是我們現在的宜昌市。只要稍稍看一下地圖,我們就知道宜昌和原蜀漢已經很近了,換句話說離晉朝實際控制範圍也不遠了。

是投降還是逃跑?逃跑的話孫權理論上可以控制到交州,而且家族中還有襁褓的孩子,尊貴慣了自然而然就會放棄麻煩的方法。那隻好投降了,晉朝離自己很近,那就晉吧。

而且晉朝軍隊離自己並不太遠。

也許,地理優勢一直影響著步闡的決定。

5:魏晉包容的政策

從歷史上來看,魏國的確有很多包容降將的經驗。且不提劉禪的養尊處優和獻帝的悠然自得,蜀漢的孟達,黃權這兩位就是非常優秀的典型。說起魏國我們會想到文鴦,吳國的話韓當的兒子韓綜與曹髦時期投降過去的孫壹,全端、全懌都是鮮明的例子。

雖然有的下場堪憂,但也有大部分繼續榮華富貴。

如果魏國利用你之後你還活著不作死,那就不危險了。——小編案

6:自身的價值

另外,步闡可是吳國故丞相步騭的兒子,他接觸到的國家情報一定會比其他人更有價值。最少,對於吳國西部邊防肯定更加了解。雖然晉和吳之間曾經有過短暫的曖昧,但晉無時無刻不想滅掉吳國統一全國。

大目標是統一全國,知己知彼才是萬全之策啊。

綜上所述,以上六點就是小弟對於步闡投降晉的分析。有時候感覺就像現如今的辦公室環境一樣,同事,老闆,競爭對手,個人能力,上下班時間能因素。簡直太相似了。

原創聲明:本文作者由全網統一賬號:“正聊三國”原創。對漢末三國西晉正史感興趣的朋友請多多關注。歡迎大家多多留言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