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里的“庞然大物”

关于二战的武器发展,我们写过很多的评述,作为工业革命和技术发展飞跃期的一场战争,它几乎奠定了现在军工业的许多基础。

然而关于一战,尤其是在武器发展上,我们似乎能够罗列的亮点有限,毕竟在这个冷兵器与热兵器交替,工业技术优势逐步显现的战场里,各国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都缺乏足够的准备。不过尽管如此,一战里还是有些新式武器,一度令人惊叹。

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一个字——“大”。

一、空中最大——齐柏林飞艇

第一次世界大战里的“庞然大物”

1900年,德国的齐伯林伯爵制造了第一艘硬式飞艇。这种飞艇使用结构完整的龙骨保持气囊的外形,采用活塞式发动机作动力,因而飞行性能好,装载量大。面世之后就被当做运输业的一款神器。

第一次世界大战里的“庞然大物”

1914年一战爆发后,德国也迅速看到了齐柏林在军事上的巨大潜力,在飞机技术还不成熟的年代,齐柏林飞艇飞得高、稳、航程远,还可以携带重磅炸弹,一时风头无量。自1915年1 月19日至1918年8 月5 日,德国出动飞艇208艘次对英国实施空袭,投弹约300吨,造成约1300人死亡,3000人负伤。

第一次世界大战里的“庞然大物”

不过,随着1916年夏天,英国军方研制多年的三种机枪子弹正式列装使用,其中的两种属于高爆弹。另外一种则是填充白磷的燃烧弹。这些子弹如果单独一种拿来向齐柏林射击,效果有限得很。但是把它们混合起来之后,则变成了一种致命的武器。

原因很简单,齐柏林里面装的是满满的氢气,而且大气囊里面没有惰性气体做隔断(惰性气体在当时太贵),所以一旦被燃烧弹击中,整个飞艇立刻变成一个大烟花。协约国军队发现这一点,齐柏林风头不再,在战场的作用基本被飞机取代。

二、地面最大——装甲列车

第一次世界大战里的“庞然大物”

这一件武器可以说是寿命最长的军事装备之一了,更是毛子的最爱,直到冷战时期苏联还有不少的装甲列车服役。

在一战时期各主要参战国多多少少都有使用,武器没有固定搭配,中小口径的加农炮/榴弹炮,高射炮,机关炮和轻重机枪都可以放上边,根据作战需要自行DIY。

第一次世界大战里的“庞然大物”

而且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其依旧被不断的使用,尤其是在欧洲这些铁路发达的地区。一来它自身火力强大,可以保证所运军需和人员的安全,常常被用来护送物资,二来它还可以拖上一个大口径的列车炮,在攻击坚固工事时非常有用。

三、海上最大——无畏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里的“庞然大物”

1906年,英国海军无畏号战列舰的下水,开启了一个新的关于海军标准的时代。

其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全重型火炮(All-Big-Gun)”概念以及高功率的蒸汽轮机。这一种技术上具有革命性的战舰,成为现代战列舰的始祖,确立了其后达35年世界海军强国战列舰火炮与动力的基本模式,战列舰的火炮射程以及航行速度不断的大幅度的提高。此类战列舰被统一概括为“无畏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里的“庞然大物”

包括一战时期德国的拿骚级战列舰、美国的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也是无畏舰的典型代表,1916年的日德兰海战,更是无畏舰之间的一次大决战。

应该说,无畏舰对于海军的影响,一直到二战后期航母作战模式的出现,才被慢慢转变与颠覆。

四、未曾面世的最大——法国夏尔2C重型坦克

这是一款错过了一战尾巴的重型坦克,但是如果它真的服役了,不知道会不会像后世的鼠式一样,被人当做笑谈。

这辆坦克有多大?我们先看这幅图。

第一次世界大战里的“庞然大物”

在一战后期,它的出现很简单,法国很需要一款重型坦克来应对当时战场上主要的作战模式——阵地战和沟堑战。

它的定位在于能够克服一战时典型的战场上遇到的障碍,碾碎铁丝网,能够越过4.5米宽的堑壕,为进攻步兵开路,用炮火压制敌军中心地区。

第一次世界大战里的“庞然大物”

因此,才有了这个长长的车身,和诸多武器大杂烩一般的搭载。这使得它拥有了12名成员,12米的长度,和70吨的体重。

第一次世界大战里的“庞然大物”

只不过,随着一战的结束,以及其与坦克发展的思路背道而驰的概念,使得它在20年代匆匆装备几辆后,便从历史的痕迹中消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