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元老的张廷玉,因这一件错事,失去宠信,晚景凄凉

三朝元老的张廷玉,因这一件错事,失去宠信,晚景凄凉

说起张廷玉,可真算是一个牛人。张廷玉曾经侍奉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也许有些人认为,所谓的三朝元老其实并没有什么,无非是活的长一点,为官清廉一点,怎么混也能得一个三朝元老来当当。其实这种说法是大错特错的,老话有说:一朝天子一朝臣。面对威严勤勉贪玩这种性格完全迥异的皇帝,张廷玉可以历经三朝到皇帝的宠信,其实是并不容易的。那么这样的能臣怎么会晚景凄凉呢?请接着往下看。

三朝元老的张廷玉,因这一件错事,失去宠信,晚景凄凉

开始咱们先说说张廷玉,张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号砚斋, 安徽桐城人。大学士张英次子。安徽桐城因为明清以来的“桐城派”诞生于此,所以有“文都的美称。而生长在这里的张氏一族,更是染尽了桐城书香。在清代安徽桐城张氏家族中,张英、张廷玉、张若霭,祖孙三代,侍值内廷,颇受康、雍、乾三帝的青睐,可谓"合家顶戴",满门朱紫。尤其张廷玉,"登朝垂五十年,长词林者二十七年,主撰席者二十四年,凡军国大事,奉旨商度" 。张廷玉在康熙年间入仕,在雍正王朝大放异彩,一生之中,整顿吏治、奏设军机、安定流民、编修明史、改滥引律例之弊可谓是功勋卓著,位极人臣。但是就是这样的功臣,却因一件错事,同样不免晚景凄凉的下场。

三朝元老的张廷玉,因这一件错事,失去宠信,晚景凄凉

在乾隆刚刚登基之时,对于张廷玉还是较为倚重的。但是在张廷玉晚年,乾隆担心张廷玉势大,开始对张家进行家族抑制,还对张廷玉做出了略带侮辱性的评价:说张廷玉不过“以缮写谕旨为职”。在本朝的十几年,“毫无建白,毫无襄赞”“不过因其历任有年,如鼎彝古器,陈设座右而已”。说张廷玉不过是个写圣旨的,在本朝十几年没有一点辅改的功绩,只不过是因为他供职多年,如那些古时的器皿样,只是个摆设而已。

三朝元老的张廷玉,因这一件错事,失去宠信,晚景凄凉

张廷玉见此,便准备告老还乡。乾隆很不高兴,实际上是不想放张廷玉离开朝廷,他要亲自看着他老此终身。但是张廷玉多次请求还乡,乾隆最后答应了,但是张廷玉此时却要求乾隆为自己身后配享太庙之事给他写一份保证。这让乾隆很不高兴,但他还是写了首诗赐给张廷玉,在诗中表明不会改变先皇遗诏。第二天,张廷玉让儿子张若澄上朝代谢皇恩。乾隆很恼怒:“张廷玉就在京城,即使病得很重,就是爬着来,也该来谢恩。为自己要赏赐时能亲自上朝,可是谢恩时就不能亲自来了?”

三朝元老的张廷玉,因这一件错事,失去宠信,晚景凄凉

乾隆的怒言被张廷玉的门生协办大学士汪由敦暗中通风给他。张廷玉第三日早上赶紧进朝谢恩。乾隆见状猜想有人走漏消息,经查果然如此。如此一来更使乾隆感到张廷玉势大,斥责张廷玉“负恩植党”,立即削去张廷玉伯爵。那些嫉妒张廷玉的朝臣见风使舵,向上进言,称张廷玉没有资格享受死后配享太庙这一最高荣誉。经此一事乾隆对于张廷玉变得更加不满,最后将张廷玉罢免回乡,孤独终老。

三朝元老的张廷玉,因这一件错事,失去宠信,晚景凄凉

虽然乾隆在张廷玉死后恢复了其在太庙的供奉,但是本该颐养天年的的张廷玉却落得如此下场,不由得让我们深思“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冷静,切忌疏忽大意”的真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