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

马松


想去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并不难。

但能想起病毒性心肌炎去诊断有点难。

一旦你想到患者是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心脏彩超这一系列的检查一做,结合病史与症状体征,几乎都能快速诊断。

但临床很多时候,你可能根本想不到病毒性心肌炎,也就没有意识去做这些检查。

听过这样一个案例,患者20多岁女生,外地旅游回来,呕吐腹泻,继而发热三天,出现上腹痛,患者神志清,呼吸平顺,血压偏低,收缩压85mmHg,面对这样一个女生,你自然会考虑胃肠炎,发热、进食少、腹泻、血压低意味着有脱水征象,给予抗炎、补液处理,同时查血常规、生化等常规项目。此时你可能想不到去做做心电图和酶学检查,你只是想通过初步的处理,看看患者接下来对于治疗的反应再说。

结果患者就在补液过程中腹痛越来越明显,上腹部也有压痛,你做了B超,提示胆囊炎,你又继续加强补液,对症止痛治疗。但患者似乎生命体征变得不稳定,缺氧紫绀,呼吸困难,严重酸中毒,居然心脏停跳了。在患者病情极不稳定的时候,你也做了心肌肌钙蛋白和心电图检查,但肌钙蛋白好像也没高到你会警惕,心电图也没看到特异性改变。

最后女生没有抢救回来。医院组织展开病例讨论,有人说是脓毒症感染性休克、有人说可能肠系膜动脉栓塞,有人怀疑肺栓塞,最后尸体解剖才看到患者是有胆囊炎,但致命的是病毒性心肌炎。

此时你才恍然大悟,所有按照感染性、低血容量休克的治疗措施(补液),就是女生死亡的关键诱因,是你杀死了她。

每个医生都希望自己的病患能康复出院,但在你竭尽全力之后,发现你的每一份力都是将患者推向死亡,这是医者的悲哀。


答主:自媒体@急诊夜鹰


急诊夜鹰


心肌炎是指心肌发生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性病变,可分为感染性和 非感染性两大类,由病毒所指的心肌炎称为病毒性心肌炎,是最常见的感染性心肌炎。


可引起心肌炎的病毒很多,以能造成上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的病毒较为常见。本病的临床表现轻重不同,差异很大,取决于患者的年龄、性别、感染病毒的类型、病变范围以及个体的免疫力和反应性,且无特异性,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本病目前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主要分别针对病毒感染和心肌炎症,成人的临床表现大多较儿童的要轻,急性期死亡率低,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极少数预后不良。

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轻者症状轻微或毫无症状,重者可出现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甚至可因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而猝死。



病毒性心肌炎的确诊比较困难,因为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及多数辅助检查均缺乏特异性,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肠道感染史或其他病毒性疾病包括肺炎、水痘、腮腺炎、肝炎等,心电图检查则发现早搏,主要的临床症状有:发热、咽痛、咳嗽、腹泻等及其他病毒感染疾病的一些症状病变累及心脏后出现胸闷、心悸、乏力、多汗、头晕、气短、水肿等等,其中绝大部分的患者都是以心律失常作为主诉或首发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阿-斯综合征(阿-斯综合征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指突然发作的严重的、致命的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脏排血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的脑缺血、神智丧失和晕厥等症状,是一组由于心率突然变化而引起的急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综合征)。部分患者可有程度不一的胸痛或心前区隐痛,其原因可能是1.伴发心肌炎,2.心肌广泛坏死,3.心排血量下降引起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4.病毒感染引起闭塞性冠状动脉炎。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主要依据:有呼吸道、肠道或其他病毒感染史;心脏损害、心肌损伤的临床表现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参考指标,心率失常或心电图的变化,结合其他辅助医学手段的检查才能确诊。


九月5184


病毒性心肌炎(VMC)系由病毒感染所致的局限性或弥散性心肌炎性病变。大多数可以自愈,部分可迁延而遗留有各种心律失常,少数可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导致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猝死。


多种病毒都可能引起心肌炎。柯萨奇B组病毒,孤儿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为常见病毒,尤其是柯萨奇病毒是最为常见致病原因。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在发病前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腹泻等症状。患者常诉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悸、乏力、恶心、头晕等。

经过医生相应的检查后可发现心脏增大、心率改变、心音改变(心尖区第一心音可降低或分裂)、杂音(心尖区可能有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或舒张期杂音)、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主要为临床诊断。根据典型的前驱感染史、相应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或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显示心肌损伤证据,应考虑此诊断。

1.病史与体征 在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后3周内出现心脏表现,如不能用一般原因解释的感染后重度乏力、胸闷、头昏、心尖第一心音明显减弱、舒张期奔马律、心包摩擦音等。

2.临床表现及体征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在发病前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腹泻等症状。患者常诉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悸、乏力、恶心、头晕等。

3.心电图 常见S-T改变,包括ST段轻度移位和T波倒置。

4.超声心动图 可正常,也可显示左心室增大,室壁运动减低,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附壁血栓等。

5.心脏磁共振 典型表现为钆延迟增强扫描可见心肌片状强化。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可有心肌肌酸激酶及肌钙蛋白增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