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各市人的特点,福州人泉州人厦门人漳州人看过来,对不对?

“山东出响马,江南出才子,四川出神仙,绍兴出师爷”。写中国各地方人性格特征的顺口溜很多,而说到福建人特征的却很少。

福建各市人的特点,福州人泉州人厦门人漳州人看过来,对不对?

不过,近代的——“广东人革命,福建人出钱;湖南人打仗,浙江人做官。”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也只有福建人有钱了,因为福建人的个性爱飘泊,是个典型的东方吉普赛人,很大一部分人都生活在海外。就目前来说,与福建有渊源的海外华人,就比国内的3400福建子民还要多出许多许多。不包括台湾省,全世界说闽方言的华人华侨就达1800万之多,占中国华人华侨数目的60%以上,福建无疑是中国第一大侨乡.。而且,这1800万华人华侨所创造的财富占全世界华人华侨所创造财富的85%以上。所以,国人当时提起福建人,就想到了“钱”字。

福建人信奉一个处世原则:少说多做,注重实干。他们自己很不喜欢侃谈,也不太喜欢夸夸其谈的人,对那种光说不干的“天桥把式”,更是看不惯,这可能与福建方言太多有关,福建人相互间用语言交流比较困难,于是只能借助其它方式来表达思想感情,天长地久使人养成了这种重行轻言的习惯。绝大部分福建人不喜欢空谈,他们比较沉默,话不多,显得“内秀”,一般不愿意在公众场合眉飞色舞地表露自己,所以也难以成为聚会的焦点人物。虽言语不多,但心如明镜,内心深处自有他们的价值判断与行动指针。跟福建人交往,刚开始也许会觉得“淡漠”,“不够热情”,其实福建人不是这样,他们虽话不多,但他在实实在在的注意你,认识你,相互有了了解,彼此感觉投缘,感情自然就深了,这时你会对“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古话别有一番感触。

一、泉州人的特点

爱拼、敢赢、重义气、幽默客气、会做生意人、精得像兔子、豪爽、脾气大、地道的吃货、爱吹牛爱面子、特别能聊、高兴时唱两句闽南语歌曲、偶尔搞浪漫、爱凑热闹、都爱喝点小酒

1、多少带点地方偏见,这一点在老一辈的泉州人身上表现特别明显,在他们眼里,人按地域分就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本地人,第二类是外国人,其余的归入第三类,统称“阿北仔”。

不过新一代的泉州人已经好了很多,可以客观地给自己定位了,基本没啥排外情绪,但和家里长辈谈话的时候除外,“阿北仔”还是会脱口而出。

2、坚信“爱拼才会赢”,“歹仔也有出头天”。

3、“输人不输阵”,就算勒紧腰带在关键时刻也要打肿脸充胖子。

4、拼搏与享乐共存。辛辛苦苦发了财,买房买车还要买好生活,哪里有好吃的大驾相拍报,记得东湖街那家粤菜餐厅精菜馆刚开业不久我就接到了N个短信,咳……可能是我的馋嘴太著名了吧,不过,(*^__^*) 嘻嘻……还真的挺好吃的。

5、传统、顾家。不管男人、女人或者是家里刚刚懂事的孩子,似乎骨子里就深深刻着家的印记。而且不仅是自己的小家,还包括大家族。以前就见过那种两邻居吵架闹到最后变成两家族群殴的。

6、不喜欢打工,就算开家小店做点小买卖也是自己当老板的好。

7、平时生活比较节俭,但在中高档消费领域却可以一掷千金。

8、不能以貌取人,特别是泉州老头,没准哪天你在街上不小心踩着的一个穿着人字拖的邋遢老汉就是个身价千万的富翁。一个真实的事件,某日在朋友店里泡茶,突然门口来了一辆貌似收破烂的自行车,车后架上还有一个张兮兮的麻袋,骑车的是一个老农民,我本来以为人家是来收购烂铜废铁的,也没正眼瞧上一眼,结果人家提着麻袋杀进来就一屁股坐在干净漂亮的沙发上,我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的时候,老汉麻利地解开那还散发着怪味的脏麻袋,从里面掏出一叠一叠红彤彤的人民币。。。。⊙﹏⊙b汗啊,二十万!原来人家是来付订金的。。。听我朋友说那老头身家应该有八位数。

9、用地瓜腔说话还不会脸红,哪怕是在比较隆重的场合。大概是因为习惯了吧,一时改不过来,该说还得说。(本条仅适用于大部分35岁以上泉州人)。

10、为自己是泉州人而倍感自豪,特别是市区的!

二、福州人典型的15个特征,不得不服!

福建各市人的特点,福州人泉州人厦门人漳州人看过来,对不对?

1、福州人都是典型的吃货,只要味道好,再偏远、再难找的地方,怎样都要找到来去吃!

2、福州人特别爱喝茶,平常待客可绝对少不了茶!请你喝茶,是福州人对你友好的表示。并且福州人尤为喜欢鼓山的山泉水泡的茶

3、福州人闲来小聚,没事就喜欢打两把麻将,打麻将三缺一时,一定会说“缺一咖”。麻将没打到晚上11、12点,肯定是散不了伙的~所以福州人夜猫子也很多。

4、问路的时候不要问福州人在东南西北,我们根本搞不懂,只喜欢说前后左右。

5、福州人每顿饭都要配汤,福州菜最大的特点就是“重汤”,有“无汤不行”之说。在传统福州宴请席上,汤菜会占了7、8道,什么鱼丸汤、糟鳗汤、酸辣汤……

6、福州人都非常热爱自己的城市,虽然整天抱怨福州房价贵、物价贵、停车贵、交通拥挤、工作不好找…但是别人说一句福州不好就真的想翻脸!我的福州,只能我自己说!

7、福州人说话经常都是:可以从普通话无缝接入福州话。而且福州人说话经常h、f不分,你到底费不费讲虎纠话?

8、福州人看时间从来不说几分钟,而是说几个字,5分不叫五分,叫一字,45分不叫四十五分,叫三个字

9、称呼自己亲近的人时,往往要加上“依”字,如依爸、依妈、依姐等。形容非常特别时常用“丫”字,比如丫霸、丫俊……

10、福州人特别喜欢3这个数字,因为在福州话里,3是“升”“生”的谐音。

11、福州人做菜,总喜欢在菜里放点糖,在福州人的味蕾逻辑中,菜可以不咸,但不能不甜。哪次要是没放糖,就总觉得这个菜没味道!

12、对于福州人来说,红糟是个很好的调味料,他们做菜都喜欢加点红糟,醉糟鸡、螃蜞酱、糟瓜鱼、红糟肉夹光饼、红糟爆蚬子、淡糟香螺片……

13、吃捞化时,福州人习惯倒上一碟虾油,然后抖上一些味精,蘸着罗汉肉、肥肠等,那叫一个鲜美!

14、福州人下厨,老喜欢放点福建老酒,倒上几滴,霎时间香气扑鼻!

15、三坊七巷走过N遍了还是会继续去,朋友、同学来玩,都要带他们去逛一逛。

三、厦门人特点:和

福建各市人的特点,福州人泉州人厦门人漳州人看过来,对不对?

厦门人习惯称自己为闽南人,说厦门人平和中庸,不就是说闽南人中庸平和?其实,厦门人与闽南人比,更确切点讲与泉州晋江一带的闽南人比,还是有区别的。事实上,自五口通商后一百多年的风云变幻,已使厦门明显地不同于闽南的其他城市,也使厦门人与其他闽南人多有不同之处。首先厦门人较为纯粹,几乎都是都市人,在厦门,农民的影子似乎很难看到了,更没有什么山区人,有,也只是同安的部分地方,且岛内受殖民化的影响较深,已很西化,对生话本身的追求,胜于对事业有成的向往;同时,厦门人也很杂,二十年来,随着厦门这个有区无县小岛特区化、城市化发展加快,当地人口相对一些原来就是大都市的地方来说,外来人口找冲击已使厦门小成杂烩之势,不那么闽南了。

厦门人的平和与近一百多年来厦门人食宿无忧大有内在的联系。这就像一个富家子弟,他们读书的目的是真正学得知识,不是为了应试,考上某些名牌学校,日后好找份工作以安身立命。富家子弟学新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为了继承家业,所以他们平时不存在挑灯夜读,以拼取功名。厦门人相对于泉州一带的人比就是缺少为大干一番事业的那种拼劲,对事业的追求过于不淡。正因为厦门人太平和了,所以从干事业这层面上讲,厦门不是一个好地方。好在新一代土生土长的厦门人也很不在乎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所以他们还是能够自得其乐。不过,对来到厦门有志成就一番事业的外地年轻人来讲,厦门人形成的这份围,总让他们憋不住。所以自特区设立以来,许多外地人来厦门一段时间后,又跑到深圳或别的什么地方去了。因为他们不是来厦门过日子的。

厦门人的事业心不很强。他们心灵的半径,超不过厦门60平方公里的市区范围:考大学,厦门学子是厦大就行;找工作,厦门百姓白领就可;过日子,厦门人家也是小康就好;做生意,老板更是有赚就足。厦门籍的大中专毕业生,最大的理想也就是回到厦门,找一份安定、体面、收入不太少的工作,很少有到世界或全国各地去独闯天下,成就一番轰轰烈烈大事业的雄心壮志。甚至当年在填报志愿时,他们的父母首先考虑的也是能否留在或回到厦门,而不是事业上能否大有作为。一句话,厦门人更多追求的是舒适感而不是成就感,更多眷恋的是小家庭而不是大事业,更为看重的是过日子而不是闯天下。

厦门的平和也表现在他们对待新鲜事物的那种见惯不怪,满不在乎的派头。老外来了不围观,歌星来了不追逐;随便什么事在厦门都形成不了热潮,所以厦门的足球门票就一直来不高。在厦门,如果你对厦门人说,你看,同是特区的深圳如今经济怎样怎样,他们大多会不以为然地说,深圳特区是很好,但厦门也不差,没有可比性呀!但言语中,厦门人绝对没有诋毁别的地方。平和的厦门人对事,一向看得很开,他们不会为一件事争得面红耳赤,就像厦门不会在公共场所争吵甚至大声叫喊,不会为了一个公交车上的位子在上车时挤得很不绅士一样。厦门人的对生活外的一切态度,就像厦门泡久的绿茶一样,很淡很淡。所以厦门人对待外来客人总是很友好。就是外国佬,厦门人也是以一种平常心对待他们,不像国内的一些与厦门差不多大的城市居民,见到洋人就驻足、围观。在厦门人的心中,纽约人、上海人,越南人、甘肃人没什么两样,他们都是厦门人的客人。所以每到逢年过节,在厦门工作、求学的外地人,要是有厦门的同事、同学,他们肯定没有独在异乡为异客的飘泊感,因为大都会被厦门人请进家里一起进年节的。在厦门把朋友放在外边独自过年节,是一个很不绅士的行为。是的,厦门人这种很有人情味的风尚确实很让外地人为之感动。

厦门人的平和也是表现在待客上。你去闽东、闽西、闽中、闽北那里的山里人热情,海边人的豪气,吃饭时让人无法不会喝醉,除非你装得可以干脆就不去喝第一口。但是,动不动就可能把你叫到家里做客的厦门人,他的好客从来不会表现在灌酒你上,吃饭中你爱白酒还是纯啤,你爱佳酿还是果汁,厦门人会对你说请便。在厦门人的眼中顺其自然就是生活的追求,不管是对人还是对已。

与大多数闽南人一样,厦门人就算穷得只有几条小板凳了,厅里也要有一套十块钱就能买一副的茶俱。厦门市民文可能就是泡茶文化了。但这种泡茶的方式、内容却与别的地方大不相同。厦门人人爱喝茶,但那仅限于在家中。所以这个爱喝的地方街上茶楼却与别的地方,同样爱喝茶的广州比少得多。厦门大多在家里泡茶品茗,而不是像泉州人那样,常把生意谈判延缓到楼馆。

四、漳州人的特点,总结得太神了!你看看对不对?

1、漳州人的性格

漳州人是南方人,但性格中却充满北方人的豪爽、霸气,在和他们交际中很多人都深有体会。不拘泥小节,敢说敢做,言语中充满血性,大方又讲义气。在喝酒的时候,即使不胜酒量为了朋友也会一饮而尽;在坐车的时候,如果身边有一个漳州人,一般他会先来给大家掏车费;在聚餐玩乐的时候,其中有漳州人他就会主动买单;而如果有个开店做生意的漳州人突然跟你说他想再开个大店想再多赚一份钱时,他一定能够做到;这一切都是性格使然,比起其它地方人这些性格特点体现得很明显。

2、漳州人的爱好

他们的爱好,首先就是喝酒,再延伸开说就是猜拳、摇骰子。这三项东西在漳州人生活日常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漳州人喝酒必配摇骰子或猜拳,他们是不可能一杯一杯干喝的,猜拳向杯碰中,那气势那凶劲那热闹劲,可是让很多外地人开了眼了,惊讶,感叹,佩服的都有,而且别人喝酒都是一瓶一瓶来的,漳州人是一箱一箱来的,因为这种爱好,各路商家酒业零售商在漳州的逐鹿竞争也因此格外激烈。第二大爱好是运动,漳州人本身就热衷运动。乒乓球、游泳、篮球、舞蹈……很多漳州人都是很喜欢并且有一手的,特别是要重点说的篮球,它简直是漳州人的另一个世界。篮球之风在漳州大地的劲刮风头总是盖过其它。在漳州,很多有条件的村子都有篮球场,而且都是配套灯光的,在民间,也盛行村与村之间的篮球联赛。每年的春节中秋节等节日漳州都会有各村民自发组织的乡村篮球赛,漳州人平时很少不谈NBA不谈姚明的,总之,篮球是这个城市的一道风景。接下来其次应该就是咱们漳州的广场舞女神们了,每当夜幕降临,在这片热土上随处可见她们的身影。

3、漳州人的思想

漳州人的思想方面重点应体现在二个方面:乡土情结深,宗族观念强。在漳州,乡土情结深,那些出门在外的漳州人包括老华侨最能证明,那些路啊学校啊祖厝啊医院啊很多都是他们出钱为家乡建设的;清明普度等很多传统的节日,他们宁可再忙也想着赶回家乡,体验乡情;而在外就学工作或其它的漳州人因为乡土情结的维系,使他们也常常自觉地走在一起,抱团立天下,因此,也听很多人都说漳州人很团结.宗族观念强,这也是老祖宗一直遗传下来的族群基因了。好处方面体现在认祖认宗,维系传统文化伦理文化的延存,比如某姓是哪一支族派繁衍来的,其住宅门匾上都必会有体现,这都跟漳州人浓厚的宗族观念密切联系。至于坏处则会体现在打群架械斗上面,体现为竞选村干闹丑闻上面.在村与村的群架械斗,在村内的干部竞选,漳州人的宗族观念发挥的力量也是相当可怕的,他们的心理不能容忍自已失败于其它宗族,也许这些,外人却并不一定很能理解。

4、漳州人的精神

很多外地人不懂闽南语,但他们却都一致地很熟知一首闽南语歌:爱拼才会赢。歌中诠释的就是闽南人勇于拼搏的一种精神。而这种精神在漳州大地的表现更加淋漓尽致:一座座的厂房,一条条的流水线,一县一品,一镇一业,品牌林立……从做小贩挑杂货的坚忍到单人闯京城的勇敢,漳州人很能吃苦很有拼劲,于是一代一代的漳州人硬是靠着这样的精神把事业推向颠锋,也赋予城市更多的生命力。而再看看那些在外的漳州人,全国N个大中城市的据点拓展,如虎生风,好不能耐,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同时也做出了不少贡献。“同样是一个健全的身体,但很多地方人的拼劲显然是不及漳州人的”,这也是在工作中曾经听到外人对此的评介,“拼搏爱拼”俨然已成了漳州人身上的一个特色标签,早已名声在外。

5、漳州人的小吃

说到这个,我想所有的漳州人都深有体会,可能还要咽一下口水。是的,在漳州,我们不缺的就是各种各样经典美味的小吃。卤面、干拌面、生烫、手抓面、猫仔粥、蚵仔煎、豆花粉丝、四果汤、麻糍、鸡仔胎,并列漳州十大特色小吃,经久不衰,堪称大中华料理界神一般的存在。

6、漳州人的缺点

在漳州人的缺点中恐怕“大男子主义”是最常会被提及的一点,也许这点漳州的女人最能体会也最有发言权,所以不再多说,但是我想,反过来正因为漳州男人的大男子主义缺点反而成就漳州女人勤手顾家包容的优点。其次的缺点是排外性。北仔这样的称呼在漳州随处可以听到,早一辈的父母很多都反对自己的子女嫁娶闽南之外的地方。即使同一个漳州同一个县镇都会存在有“上世”看不起“下世”的现象。地域心理优越感产生了言行上的排外性,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地域式的排外有所变弱了。

7、漳州人的其他特点

这里随意地说一下漳州人身上的其它特点。比如,漳州人很爱喝茶,平时几个朋友坐在一起泡上几杯功夫茶,讲天说皇帝,或谈谈各自生意,好不惬意,而这样的茶爱好是让很多北方人外省人很不能理解的;还比如,漳州人有一个性格特点就是,喜欢群来群往的生活,不甘于寂寞,每个人背后都会有一个“小组织”“小团体”(兄弟群姐妹伴),正如一首闽南歌唱的:有缘无缘大家来做伴,烧酒喝一杯,干杯啦干杯啦。漳州人的这种爱走一群的现象,也造成了漳州的街市娱乐场所12点才刚刚晚上的"神话",同时这也经常地让其他地方的人不时感叹:你们漳州人怎么总是喜欢凑成一堆的?还比如“重男”思想,很多漳州人想办法花大钱特意跑去香港生孩子的事就是一例,因为这样既可以躲避计划生育和处罚,又可以“轻松地”生上男孩。

五、莆田人的特点:精

在福建人当中,最有个性特征的,非莆田人莫属。莆田人特征明显,是从内到外、从语言到个性的。你遇到一个陌生莆田人,从和他讲第一句话起,就知道他是从莆田“来”的,大凡都是因为他那口浓得叫你费解的兴化方言腔。一道歌里有这样一句词,“爱情像流水,管他去爱谁”,可在莆田人的口中,这句普通话的话就变成 “爱情像牛嘴,管他聚爱追” 了。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听闽粤人讲普通话”。外地人听南方人,特别是广东、福建人讲普通话,本就是一件很吃力的事了,而莆田话又是福建人心中的“广东、福建话”。有笑话说,过去部队招侦察兵,要的都是莆仙人,因为他之间讲话不怕敌方窃听。笔者敢肯定,编这个笑话的一定是个福建人,因为也只有福建人才这么了解莆田话的。不过,莆田人成为许多福建人茶余饭后谈资的,不是莆田话,更多的还是莆田人与大多数闽人很不相同的个性。

莆田、仙游两县古属兴化郡,所以莆仙人又称兴化人。福建人私下提到莆田人多称为“地瓜扫”,不知是莆田盛产地瓜,过去人们三餐粮食都是把地瓜切片,晒成“番著钱”当饭吃(其实,福建各地都产这种大家平时都称之为番著的粮食作物,只不过莆仙一带的加工方法不同把它切成的片而已,如闽东一带就是把地瓜刨成丝状,叫“番著米”)而叫开的,还是因为莆田人骂人时(甚至可以说只是一种莆仙地区的口头语,这与福州人遇上熟人“洒尼讷饿,洒尼讷饿”开场白有弃曲同工之妙),总是带着“地我扫”、“地我扫”的这么一句口头禅之故,反正,某些对莆田人有偏见的福建人,说到“地瓜扫”时是带有自己情绪的。

就像国人提到上海人时,就会想到上海人小气一样,许多福建百姓说到莆田人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但那不是小气,而是彼此间的“地方性格”不同得就像是东西方文化冲突,人们的感觉是,“与莆田人难相处”:莆田人太精明、太计较、太不懂人情世故。其实,莆田虽然小(习惯意义上讲,是福建省内很特殊的,只有两个县的一个小地区),但却处于福建沿海的中心地带,按理说莆田人应该是福建地域文化的集大成者,是福建人个性的代表,可不知是兴化话在福建省内自成一统,莆田腔的普通话又难以让人听懂,外界与兴化人缺乏很好的沟通之故,还是什么原因,反正莆田性格不但没有同 化周边的福建人,反而是福建人个性一个不折不扣的异化。

不过,只是从语言的隔阂上讲,似乎也很难解释得通。笔者小时候在闽东的一座小城读书,班里有四分之一同学是三沙人(说闽南话,与当地闽东方言不通),当年,操本土方言的同学们普遍与三沙人交情都不太好,不过,大家走上社会后发现,其实,三沙人也是很不错的。当时与三沙的同学之不太玩得来,只是那时缺乏沟通而已。但是,不难发现许多福建人与莆田人有堵墙,不只是话语的事了。不是嘛,闽西人说客家话,这在语言联合国的福建来说,彼此之间的土话也是无法沟通的,但似乎还没有听说过,客家人个性与大多数福建人有什么不同。可以说,莆田人的个性化原因已从语言的封闭深入到文化的自闭性层次了。有人说,兴化人给人的最明显印象是太过于斤斤计较和抠门,什么事都想放到天平上称称个你半斤我八两的,所以在一个单位里,总是让人有同事不够大气、“太精”的感觉。有人做了这样一个比方。

外资公司年终为员工发红包后,福州人拆开信封时会说,怎只有这么多——即使已发给三薪了。而莆田人的第一反应却是:我该不是最少的吧?这说的是福州人的不足天性,和莆田人的多疑的个性;而当莆田人从四处打听到别人的包中之物多寡后,发现这一年大家发到的几千奖金都差不了多少,只是老板为了表现出不搞平均主义,每档奖金多少以一百元区别开。这时比别人少一百元的福州人会说,又少啜了一小餐了,而莆田人却会埋怨:我哪一点比人家差,还是问问主管这奖到底是怎么评出的?这里反映出的是福州人好吃爱玩,莆田人的斤斤计较。

莆田人中有一句话“天下没有莆田人办不成的事”,说的是莆田人精明至极,善于做“买卖”、生意。而在福建也有一句话“神仙难挣莆仙的钱”,这足见莆田人的“抠”功绝顶。

六、三明人特点:

三明男人比较淳朴厚重,为人厚道,不奸不诈,与人为善。但小人也不少。

三明地区的女孩大多数漂亮大方,少数小家碧玉,个别非主流。具体来说三明市区的比较自我,有个性很有主见;永安市的温柔贤淑,会持家;沙县的温文尔雅,有诗意;将乐的有远见卓识,聪明睿智;宁化的勤劳朴实,善解人意;建宁的智慧和敏捷集于一身;大田的事业心强,喜欢干独当一面的事;泰宁的贤良淑德,乐于相夫教子;清流的魅力四射,古韵犹存!总之三明女孩都很不错,相识和交往都可以放心,没什么坏心眼,值得珍惜!

总结

福建北部与西部是山区,山区人比较质朴,直爽,东部与南部是沿海,海边的人显得更精明,刁钻,但在总体上看,福建人的性格除了务实,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共性——柔中有刚,他们虽话语不多,外表平和,含蓄,不咄咄逼人,锋芒毕露,内在却刚强,坚毅,执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