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演員郭德綱,大器晚成的人,年輕時都吃過很多苦

郭德綱,1973年出生於天津,是中國著名的相聲演員,1996年創辦德雲社,也為相聲界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2005年起郭德綱及其德雲社異軍突起,使公眾重新關注相聲這一門類,實現了相聲界的二次復興,從此郭德綱和德雲社這兩個名字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在數次他的採訪中我們瞭解到一個個他成名前的心酸經歷。

相聲演員郭德綱,大器晚成的人,年輕時都吃過很多苦

郭德綱其實很早就入行了,1979年七歲就投身藝壇,隨後就拜師學評書,學相聲、評劇、河北梆子、梨園等等。那為什麼他卻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少年成名呢?這要從時代說起, 嚴格說來,相聲在解放後就不可避免地衰落了,尤其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小品的出現以及娛樂方式的多樣化,相聲的衰落就更是不可避免了。而互聯網的出現和通信技術的飛躍,更是加速了這一過程,所以可以想象,郭德綱要在這樣一個大的時代背景下混出一番名堂該有多難。

相聲演員郭德綱,大器晚成的人,年輕時都吃過很多苦

1995年,青年時期的郭德綱第一次前往北京闖蕩,本想靠著一身的本領和滿腔的熱血幹出一番事業,卻沒想到現實是這麼殘酷,沒錢沒人沒後臺的郭德綱只能從基層做起,在各個小劇場,打雜做零工,有機會就創作自己的段子,最慘的時候,他說臺下只有一個聽眾,他賣掉小靈通只為換兩個饅頭。有一次表演完了出來公交車沒了,路邊停了一輛黑車,郭德綱摘了手表對司機說:“我沒錢,只有表,行嗎。”司機頭都沒抬,直接開走了,郭德綱只能用手上所有的錢買了幾個包子,吃完從市區走20多公里,徒步回到自己的出租屋裡,在漆黑的公路上,孤獨的走著,郭德綱忍不住流下了淚水,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郭德綱肯定很絕望。

相聲演員郭德綱,大器晚成的人,年輕時都吃過很多苦

90年代,郭德綱第三次闖蕩北京,為了解決生存,他曾涉足綜藝圈影視圈,上節目做體驗嘉賓,然而這段經歷對他來說有些灰暗,在當時節目中郭德綱的作用就是丑角襯托主角,來搞笑的。後來他與張文順、李菁三人創辦了北京相聲大會,也就是德雲社的前身。剛開始只有他們三人登臺演出,到03年時陸續招了一些相聲演員,人數多達十幾人,也改名為德雲社,早期生意不景氣,經常一天下來就一兩個人觀看,根本就維持不了日常開銷。德雲社面臨關門的厄運,作為德雲社的創始人,郭德綱當然是想維持下去,既然相聲養不活德雲社,老郭只能出去賣藝,在合肥鬧市區商場的玻璃櫃裡挑戰生活兩天。

相聲演員郭德綱,大器晚成的人,年輕時都吃過很多苦

當時天氣又悶又熱,玻璃櫃也很窄,太陽當頭,連個風扇都沒有,郭德綱就要挑戰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兩天,還要為行人表演。玻璃櫃裡只有睡袋、水、方便麵、牙刷、鐘錶和一本書。為了德雲社,他只能進去表演,在裡面又唱又跳,到了晚上沒有人觀看,郭德綱就坐在玻璃櫃裡發呆。玻璃櫃裡都是泡麵味兒,很悶熱,衣服也溼透了,真的是度秒如年。第二天就更難熬了,最後還是工作人員的勸說加上外面觀眾鼓勵他,他才完成了挑戰。看到這裡觀眾們肯定大家肯定無法想象,現在有如此高成就的郭德綱,當時竟然如此落魄。現在他憑一己之力復興了中國的相聲,變成了家喻戶曉的相聲大師,果然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喜歡我的文章,請評論並點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