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外資對中資銀行持股比例限制有何影響?

作者莫開偉系知名財經作家|知名財經評論家

【外資持股比例過高,在服從國家宏觀經濟戰略層面上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利因素,比如普惠金融、中小微實體經濟等方面的信貸支持會受到一定影響,因為外資的逐利性會迫使中資銀行放棄一些國家需要及重大保障民生基礎工作的信貸投入。】

取消外資對中資銀行持股比例限制有何影響?

8月23日,銀保監會發布通知,決定廢止和修改部分銀行業規章制度,根據這一變化,外資入股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將不再有持股比例限制,實施內外資一致的股權投資比例規則,這意味著我國銀行業對外資的全面開放。

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是中國入世的承諾,也是我國金融業發展和提高國際金融競爭能力的需要。我國今年先是實施國內資本市場逐漸對外開放,取消外資對證券業的持股限制,接著就是銀行和保險業的對外開放,它標誌著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條件日益成熟,也預示著我國金融業應對各種風險能力的全面提升。

取消外資對中資銀行持股比例限制有何影響?

那麼,取消外資持股中資銀行比例限制將會產生哪些影響,對我國銀行業又將帶來哪些機遇與挑戰?可以說,對我國銀行業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或許挑戰是最主要的。

從當前現實看,取消外資持股中資銀行比例限制將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一則,可增強中資銀行的資本實力,有利於提高抗風險能力和經營盈利能力。目前我國中資銀行由於嚴監管、清理影子銀行及資管新規發佈,表外業務嚴重收縮,業務擴張能力有所放緩;尤其不良貸款反彈等因素,使中資銀行貸款風險損失準備、撥備覆蓋率等出現下降趨勢,資本消耗嚴重。

取消外資對中資銀行持股比例限制有何影響?

外資持股比例提高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中資銀行資本運作實力,打破當前由於監管趨嚴及本身經營問題造成的經營僵局,從而擴大業務經營規模,提高經營競爭實力和經營盈利,使我國銀行業迎來又一次發展的春天。

取消外資對中資銀行持股比例限制有何影響?

二則,外資持股比例提高,話語權增強,參與管理的力度加大,有利於打破中資銀行一家獨大形成經營壟斷以及在經營上缺乏有效制約和監督的格局,促進市場競爭,有利於將我國銀行業真正全面推向市場化。

三則,外資比例提高可將其較為成熟的管理經驗提供給中資銀行,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中資銀行按照現代商業銀行要求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結構,不斷提高治理能力和經營競爭能力,提高中資銀行的整體經營管理水平,更有利於促進中資銀行做大做強。

取消外資對中資銀行持股比例限制有何影響?

四則,外資持股不受限制,有利於外資放心大膽地投資中資銀行,通過它提供的豐富金融產品,彌補國內金融產品的不足,有助於中國金融消費者享受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務。

五則,有利於配合國家“走出去、請進來”戰略的實施,為其提高強大的金融支撐,讓我們的企業進入更廣闊的市場去競爭、發展,在國內由於外資的引入,也會帶來新的理念,幫助企業經濟轉型,促進實體經濟脫困。

取消外資對中資銀行持股比例限制有何影響?

正如一枚硬幣的兩面,這一舉措給中資銀行帶來正向激勵作用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衝擊或影響:一是中資銀行原有的管理體制和模式將受到一定衝擊。目前我國銀行業競爭並不充分,由於開放步伐緩慢,在缺乏足夠的國際金融市場競爭經驗面前,中資銀行在市場拓展、產品研發和創新等方面短期內難以適應。

二是若外資持股比例過高,在很大程度上會削弱中資銀行自身的收入水平,利潤分成後不少將被外資轉移到國外;尤其當遇到金融危機或人民幣匯率貶值的時候,不少外資有可能撤出,這樣也會對中資銀行穩定帶來不利影響。

三是外資持股比例過高,在服從國家宏觀經濟戰略層面上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利因素,比如普惠金融、中小微實體經濟等方面的信貸支持會受到一定影響,因為外資的逐利性會迫使中資銀行放棄一些國家需要及重大保障民生基礎工作的信貸投入。

取消外資對中資銀行持股比例限制有何影響?

對於可能的負面影響,各級政府、金融監管部門、銀行機構應做到未雨綢繆,制訂好各種切實可靠的預案,讓中資銀行始終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原文刊載於成都商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