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置問題線索3539件,立案974件,黨紀政務處分758人!這份通報有看點

9月10日上午,自治區紀委監委召開全區深化四個專項工作推進視頻會議。自治區黨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劉奇凡出席會議並講話,自治區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王月勝主持會議。

會上,自治區紀委監委、自治區扶貧辦、自治區公安廳等部門通報了今年以來全區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掃黑除惡、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十種表現”、“雁過拔毛”式腐敗問題四個專項治理工作情況。從今日起,蒙紀君將陸續推出四個專項治理工作情況通報,敬請關注。

我區脫貧攻堅基本情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扶貧開發重大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頭號民生工程,緊緊圍繞貧困人口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目標,採取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有力推進,脫貧攻堅取得明顯成效。全區現行標準下農村牧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由2012年底的157萬減少到2017年底的37.8萬,累計減貧119.2萬,貧困發生率由11.7%下降到2.62%。1個國貧縣、13個區貧旗縣摘帽。

今年,自治區進一步加大脫貧攻堅推進力度,以2017國家考核發現問題整改為新起點,認識上再提升,責任上再壓實,整改上再加力,措施上再精準,考評上再嚴格,知恥後勇、奮起直追,預計今年可實現減貧20萬人,9個國貧旗縣、13個區貧旗縣摘帽目標。

一是優化政策供給。出臺《內蒙古自治區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了今後三年工作的時間表和路線圖。行業部門出臺了有針對性的改革措施20餘項。二是做實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面開展建檔立卡年度動態調整和大排查大整治行動,新識別貧困人口13895戶53811人,清退不符合條件49905戶156699人,建檔立卡基礎工作進一步打牢。三是抓好國家考核和自查發現問題整改工作。開展國家扶貧開發成效考核發現問題整改和脫貧攻堅問題集中整治專項行動,國家反饋考核發現的7個方面的問題和自查發現的11類突出問題,能立行立改的全部整改完成,需要持續整改的,全部建立長效機制持續推動。四是加大京蒙扶貧協作工作力度。建立了各級領導幹部的互訪機制,出臺京蒙三年框架協議的實施意見,落實推動機制,互派了掛職幹部,京蒙扶貧協作取得階段成效。五是加大脫貧攻堅支撐保障。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02.18億元,整合涉農涉牧資金44.8億元,發放小額扶貧貸款10億元用於脫貧攻堅,保證了任務需要。

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情況

全區各級扶貧部門聚焦扶貧領域存在的責任落實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準、工作作風不紮實、資金管理使用不規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突出問題,進一步完善制度、改進方式、強化措施,推動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向好向實。

一是精心部署,組織推進專項治理工作。自治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印發《開展扶貧領域作風專項治理實施方案》,將扶貧領域作風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細化為25項具體內容逐項推進。召開全區扶貧系統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動員會暨自治區扶貧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對全區扶貧系統作風建設專項治理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對基層反映的扶貧工作中存在的填表報數多、督查檢查多、會議文件多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開展集中整治,切實減輕基層負擔。

二是舉一反三,全力整改突出問題。將國家反饋考核發現和平時掌握的突出問題,逐項列出清單、明確整改措施、責任部門、整改時限和工作要求,建立工作臺賬,對賬整改、逐項銷號。針對責任落實不到位,識別退出精準度不高,部分幫扶政策未落地、幫扶工作不紮實,扶貧資金使用管理不規範、資金整合不到位等方面問題,完善了頂層設計,強化了政策保障制度,強化了推進力度,確保責任落實。

三是嚴格執紀問責,確保整改到位。強化“12317”扶貧監督舉報電話作用。與自治區紀委監委聯合制定實施扶貧領域問題線索移送辦法,定期向自治區紀委監委移交案件線索。今年自治區扶貧辦已受理信訪舉報件189件,辦結159件。啟動追責問責程序,自治區對11個貧困旗縣和所在6個盟市的黨政主要負責人進行了提醒談話,對脫貧攻堅問題突出、工作不力的2個國貧旗縣的3名黨政主要領導進行了組織處理並在全區通報。2018年以來,全區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處置問題線索3539件,立案974件,黨紀政務處分758人、組織處理848人,移送司法32人,通報曝光典型案例274次623件。

四是改進方式,從嚴從實督查考核。堅持平時監控與年度考核有效結合,綜合運用平時督查檢查、明察暗訪、成效考核、審計、紀檢、統計等方面結果。明確自治區層面每年組織的督查考核原則上不超過2次,盟市以下未經批准不得開展評估。凡行業部門組織的扶貧工作考核檢查一律整合,做到一次檢查,結果共享共用。聘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與,在自治區紀委監委設立專門針對考核檢查組成員的監督舉報電話。強化結果運用,對綜合評價結果好的通報表揚,差的約談問責。

我區脫貧攻堅工作中仍存在不少問題,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源與幹部的作風問題密切相關。主要有:一是工作開展不平衡。在全區2070個未出列貧困嘎查村中,貧困發生率超過20%的還有47個,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解決對策。二是個別地區政策執行存在偏差。有的易地扶貧從村東頭搬到村西頭或原址重建,有的小額信貸扶貧仍有“戶貸企用”,有的基層金融機構未嚴格執行“兩免一補”和基準利率等。三是基礎性工作有待提高。部分幹部還存在“想幹不會幹”的問題;有的是資金整合難落實、扶貧政策宣傳不到位、謀劃扶貧項目質量不高等。四是貧困戶的內生動力不足。部分群眾存在“等靠要”思想,貧困戶參與產業扶貧程度不高問題普遍存在;扶智扶志的難題尚未從根本上破解。五是風險防控意識不強。對扶貧領域可能出現的風險預判評估不足,防控機制不健全,等等。

下一步工作重點

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堅決履行脫貧攻堅政治責任,認真落實本次會議精神,按照奇凡書記講話要求,持續推進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以作風建設助推脫貧攻堅,堅決打好翻身仗、打贏攻堅戰。

一是全面落實《自治區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實施意見》,按照任務分工建立落實任務清單,定期調度、定期通報落實情況。二是開展嚴格的督查落實工作,近期擬對57個貧困旗縣和貧困人口2000人以上的14個非貧困旗縣開展專項督查,發現問題,督促整改,推進工作,提升實效。三是加強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績效評價,對12個盟市57個貧困旗縣全面開展績效評價工作,著力解決扶貧資金使用效率、效益不夠高,滯留閒置等問題。四是瞄準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人口集中發力,對貧困發生率高的貧困嘎查村,加大扶持力度,解剖麻雀,跟蹤監測。五是做好扶貧領域風險防範工作,主要是防範產業扶貧項目不可持續造成的市場風險、扶貧貸款“戶貸企用”、農村牧區高利貸、貧困戶對產業扶貧參與度低而造成的政策養懶漢等風險。六是抓好扶貧幹部分級分類培訓工作,力爭年底前將鄉村兩級幹部輪訓一遍,堅持嚴管與厚愛相結合,打造忠誠乾淨擔當的扶貧隊伍。七是
全面盤點可持續發揮作用的扶貧項目和資金量,確保脫貧效果可持續。加強“後三年”與“三年後”問題研究,打造不走的工作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