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葬在日本的中国军人,无人拜祭碑文屈辱,何时能归家?

2003年,一名叫做杨海嘉的日本留学生在日本大阪真田山一片陵墓里意外地发现了六座带有中国汉字的墓碑,当他蹲下来仔细察看墓碑上的文字时,马上被上面的内容震惊到了,原来他们全是中国军人。他们是谁?为什么会被埋葬在遥远的异国?碑文上又写着什么?也就是这一发现,揭开了一段尘封百年的屈辱往事。

被迫葬在日本的中国军人,无人拜祭碑文屈辱,何时能归家?

1894年,迅速崛起的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对于这场战争,日本其实早已胜券在握,因为不仅已经准备了很多年,而且对手清政府昏迈腐败,正把原本用于国防军事的费用花销在享乐处。只是对中国国民来说,打击来得太过沉重,没想到有一天会败在小日本手里。1895年两国签订《马关条约》,在条约商议过程中,日方的野心暴露无遗,胃口比之前任何一个侵略国都大,割地、赔款、设厂样样都要,再一次把中国推进了半殖民地的深渊。

被迫葬在日本的中国军人,无人拜祭碑文屈辱,何时能归家?

其实在整个甲午战争中,让日本人最为重视也最为得意的一战是和中国北洋水师的较量。中国的北洋舰队,创建于洋务运动期间,中国是当时亚洲首个引进铁甲舰的国家,海军实力还是非常强大的,这还让日本仰慕不已。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日本就暗暗地把中国当成赶超的对象,为了省出钱来买战舰,日本国内上至天皇皇妃下至平民老百姓每一个人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从牙缝里抠出钱为国家买战舰装备海军,而中国呢在后来再也没有添置过战舰了,把原打算用于军费的开支拿给了慈禧太后修园子。因此对于日本来说,打败中国可以说是苦尽甘来,风雨之后的彩虹格外美丽,心里别提多美了。

被迫葬在日本的中国军人,无人拜祭碑文屈辱,何时能归家?

为了炫耀战果,日本人想到了一个招,那就是抓几个中国北洋舰队的俘虏回国秀一圈,可见用心多么险恶。但是我们知道中国人是很有骨气的,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丁汝昌等高级将领都宁死不降,以身殉国。高级将领抓不成,乘机俘虏一些伤兵还是可以的。一些受伤的中国军人被带回日本国内具体遭受到了怎样的屈辱和折磨我们已不得而知,在日本的史料中只记载了其中一个人的事迹,他叫刘汉中,是北洋舰队五品马队统帅,死前向日军提出了一个请求,那就是在墓碑上写上他的国家的官职名称,想要保留军人最后一点尊严。虽然日本人答应了他的请求,可是在碑文上又另外加了两个字,那就是“俘虏”!

被迫葬在日本的中国军人,无人拜祭碑文屈辱,何时能归家?

在日本大阪真田山地藏主神社有六座中国军人的墓碑,他们的名字分别是杨永宽、吕文凤、西方诊、刘汉中、李金福、刘得起,在名字前都有相同的两个字,那就是“俘虏”,虽然后来这两个字不知什么原因有被抹去的痕迹,但还是能依稀看出。他们仍静静地躺在异国他乡,百年间无一人问津,无人拜祭,任人奚落和嘲笑,他们也曾经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也曾魂牵梦萦自己的故乡,希冀战士能早日魂归故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