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乳業巨頭首現全年虧損,7.5億投資中國乳企難扭虧

2018財年,恆天然在貝因美的投資虧損4.39億新西蘭元,導致全年業績自2001年成立以來首次虧損。儘管如此,恆天然仍認為開拓中國市場是“戰略必須”,並繼續建設本地奶源、發展多元化業務。

對新西蘭第一乳企恆天然來說,其中國市場投資在2018財年帶來了最糟糕的消息。

這家全球巨頭乳企怎麼也想不到,自2015年投資中國公司貝因美之後,這家公司便一蹶不振,甚至在過去的一個財年讓恆天然損失4.39億新西蘭元。

雪上加霜的是,由於原材料成本上漲、運營成本增加,恆天然出現了2001年公司成立以來首次全年虧損。

9月中旬發佈的年報顯示,2018財年恆天然淨虧損1.96億新西蘭元(約8.98億人民幣),對比上年同期盈利7.45億新西蘭元的景況,下滑迅猛。

恆天然是中國乳製品原料的主要供應商之一,也是新西蘭最大乳企,收奶量佔新西蘭全國產奶量的85%-90%,其中96%的牛奶用於出口,佔據全球乳品貿易的三分之一。荷蘭合作銀行今年7月的一份報告顯示,恆天然是雀巢、拉克塔利斯、達能、美國奶農公司之後的全球第五大乳品企業。

對於糟糕的業績,公司臨時CEO邁爾斯•胡瑞爾(Miles Hurrell)在一封公開信中表示:“沒什麼可說的,業績表現令人失望,完全不符合我們的承諾。”


新西蘭乳業巨頭首現全年虧損,7.5億投資中國乳企難扭虧


貝因美低迷

對比2018年初6.68新西蘭元/股的五年相對高點,截至《財經》記者發稿,恆天然股價跌至4.92新西蘭元/股。

對投資者打擊最大的是貝因美持續低迷的表現。

2015年,恆天然以7.5億新西蘭元購入中國奶粉公司貝因美18.8%的股份(1.92億股),利用貝因美的銷售和營銷渠道,恆天然得以在中國擴大其安滿奶粉等產品的銷售。然而,在貝因美奶粉安全問題引發消費者信任危機、渠道混亂、管理層頻繁更迭等多重因素作用下,貝因美的業績和股價一路下滑。

2013年至2017年,貝因美的營收和利潤逐年下降,2016年和2017年虧損7.81億元和10.57億元,連續兩年的高額虧損導致該公司的股票被以“退市風險警示”特別處理,股票簡稱由“貝因美”變為“*ST因美”。

目前恆天然對貝因美的投資價值跌至2.04億新西蘭元,貝因美的股價也從2015年時的購入價17.68元/股跌至4.7元/股上下,跌逾73%。

為重振貝因美的渠道、團隊和商譽,2018年3月,退居幕後7年的創始人謝宏重新執掌貝因美,因成本削減和投資收益提升,2018年上半年貝因美小幅扭虧,但主營業務並無明顯改善。

面對投資者和奶農股東提升投資回報率的要求,恆天然表示董事會和管理層將對一系列投資和資產進行戰略重估。“這一切將從重新評估對貝因美的投資開始。” 莫納漢說。

“對於貝因美的表現,包括大股東在內(我們)都是不滿意的,迫切希望(貝因美)能夠儘快提升(業績)。”在本月初的一次採訪中,恆天然大中華區總裁朱曉靜告訴《財經》記者。她表示,作為二股東,恆天然並不參與貝因美的經營管理,只能通過董事會和其他董事對貝因美產生影響,督促貝因美管理團隊儘快提升業績。

外界多方甚至猜測恆天然會退出對貝因美的投資。“作為我們提升業績的一部分,我們將對所有重大投資和資產進行戰略複核。” 恆天然中國一位負責人向《財經》記者表示。她並未透露對貝因美的評估細節,以及是否會退出這家中國公司。

“恆天然不會拋棄貝因美,畢竟恆天然投了貝因美一大筆錢,如果這時候退出將會是很大的虧損,只能寄希望於貝因美提升業務。”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對《財經》記者分析稱。

“中國市場是戰略必須”

除貝因美外,中國牧場業務也導致了900萬新西蘭元的虧損。對此,恆天然的解釋是,公司為更好掌握消費者的牛奶需求對奶牛群做了調整,生產量下滑12%,為滿足排放標準進行了不計成本的排汙管理投資,同時關稅提高也帶來飼料成本上漲,表示一些調整到位後,牧場效率將有所提高,生產量也將以10%的速度增長。

但是,在整體業績下滑的同時,胡瑞爾也強調了中國市場為恆天然銷售額做出的貢獻。他提到,該公司近五年來在中國大力拓展的消費者業務已提前兩年實現收支平衡。

2018財年,恆天然中國市場調整後息稅前利潤比上年同期下跌19%,至1.65億新西蘭元,但中國市場39.8億新西蘭元的銷售額依然佔恆天然總銷售額的近1/5,是恆天然最大、增長最快的市場。


新西蘭乳業巨頭首現全年虧損,7.5億投資中國乳企難扭虧


(資料來源:《財經》記者根據恆天然財報整理)

在原材料價格不穩定、與歐洲乳業競爭加劇的情況下,鞏固優勢市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對中國的耕耘有結構性原因,對我們來講中國從來不是一個戰略選擇,對恆天然來說中國是一個戰略必須。”朱曉靜說。

她表示,與一些進口品牌只做跨境購或原裝進口相比,對本地奶源、新渠道和新產品的投入,體現了恆天然在中國的業務模式立足長久。

本地奶源方面,目前恆天然在中國擁有三個牧場群,其中一個在建的牧場群位於山東,與雅培合作,另外兩個成型牧場群位於河北唐山和山西朔州。

去年12月,這家公司在阿里巴巴旗下盒馬鮮生超市推出只銷售24小時的巴氏殺菌奶“盒馬日日鮮”,其大中華區消費品牌部副總裁曹輝告訴《財經》記者,這是恆天然在中國市場首次推出利用國內奶源生產的產品,利用了恆天然的自建牧場優勢和加工、供應鏈效率,他表示,這款產品的銷量很快在盒馬鮮生奶類產品中排到第一。

不過,財報顯示目前中國牧場的自產奶中只有5%用於生產恆天然自有品牌的產品。曹輝也表示,盒馬日日鮮只是該公司第一個本土化嘗試,大部分鮮奶供應仍給其他乳企。

為推出更多價值鏈上游產品,恆天然計劃利用更多本地奶源在自有產品上,也會進一步探索與阿里、京東等重要零售平臺的合作關係,優化數字營銷,同時提高線下渠道運營效率,拓展新零售,目標是中國消費品市場未來三年銷量翻三倍。

朱曉靜提及了在中國做本地奶源的困難。她表示中國的人口密度和地理環境對牧業發展有諸多限制,奶牛養殖的成本較高。“這是結構性的問題,很難改變。” 朱曉靜說。同時,現階段中國的原奶價格低迷,未充分體現出高成本,“大部分時間奶業舉步維艱,恆天然也是一樣。”她說。

中國的收奶方式與新西蘭不同,在新西蘭,收奶以牛奶中所含的幹物質(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物質)來計算,但中國沒有這樣的方式,無法從制度上做到收奶的優質優價,但朱曉靜表示,在中國不賺快錢,立足長遠的策略支撐了恆天然對中國市場的投入,。

同時她也說,除了市場這個價格決定因素之外,生乳品質決定恆天然中國牧場的奶價比中國大部分牧場的奶價高一些。但她未透露具體的奶價數字。

推動高附加價值產品的戰略也在中國得到推動。消費者業務是恆天然近五年來在中國發展的重點業務,這一業務的重點品牌是高端品牌安佳,在中國所銷售的產品包括常溫奶、低溫奶、酸奶、黃油等。

餐飲服務方面,目前中國的餐飲服務業務佔到恆天然全球餐飲服務的50%以上,貢獻了全球餐飲服務70%的增長。根據恆天然的統計,在中國所有的披薩里面,每兩個披薩中就有一個用了恆天然的馬蘇裡拉奶酪,一半以上的奶油蛋糕都使用了恆天然的安佳奶油。

恆天然寄希望於中國人的口味更西方,這樣這家公司就可銷售更多高端產品。這家公司在全中國擁有五個商用廚房,嘗試將奶酪、黃油與中餐結合,比如芝士拉絲餛鈍、小龍蝦芝士粽等,為餐飲客戶提供建議。

“我們看到芝士、黃油是更大的蛋糕,佔據了整個佐餐乳品的70%。(我們希望)把佐餐乳品應用到中國人日常的餐飲習慣裡去,讓中國消費者適應簡單的黃油煎蛋、黃油炒飯,去擴大這些消費的場景。”曹輝說。

管理層表示,在中國市場恆天然會繼續推進與阿里、星巴克和麥當勞等渠道的合作,推動消費者業務、餐飲服務業務的提升。

全球挑戰

拖累恆天然業績的不止是中國業務。

因2012年的肉毒桿菌恐慌事件,恆天然支付給法國達能2.32億新西蘭元賠償款項。這一款項記入了2018財年的財報。

即便剔除掉上述一次性損失,恆天然的業績也難言令人滿意。財報顯示,該公司調整後的息稅前利潤為9.02億新西蘭元,下降22%,資產負債率從2017財年的44.3%上升至48.4%,資本回報率從8.3%下降到6.3%。

管理層表示,整體業績數據下滑的原因包括業績預測不準確,黃油價格高企影響銷量和利潤率,奶農牛奶價格上漲給加工和銷售業務帶來壓力,以及運營開支增加。

過去一年,恆天然向奶農股東收奶的價格上漲9%(提振至6.69新西蘭元/千克牛奶幹物質)。作為一家由新西蘭10500位奶農共同所有的合作社企業,奶價提振對以養殖為生的奶農股東是利好的,但同時,這家全球乳企的大宗和終端產品收入卻未能抵消奶價上漲等成本上升因素,出現虧損。

同時,雖然運營開支的增加也包括對新業務、IT和研發的投入,但胡瑞爾承認公司過於樂觀,“我們本以為收入會(隨開支增加)相應提升。”

恆天然依然面臨成本上漲帶來的定價挑戰。上漲的原料價格將消費者和餐飲服務成本推高了6.26億新西蘭元,憑藉品牌優勢和定價策略,恆天然得以將其中的5.51億新西蘭元轉嫁到終端產品的價格上。但管理層也注意到,消費者能夠承受的漲價有限,過高的漲價將把消費者推向更便宜的競爭者那裡。

大量低端大包粉業務也加劇了該公司的風險不可控性。雖然恆天然的業務包括大包奶粉原材料、消費者產品和餐飲服務產品,但此前很長一段時間恆天然的原材料業務佔比非常高,七年前這家公司95%的業務都來自大包粉,中國乳製品市場的大包粉80%進口自新西蘭,基本來自恆天然。

其應對方式是加大消費者、餐飲服務和高端原材料等高附加價值、業績貢獻更大的產品比重,降低低端大包粉業務量,從而提升抵禦價格波動和市場競爭風險的能力。

財報顯示,2018財年恆天然45%的鮮奶進入了上述生產渠道,比2017財年提升三個百分點。“大包粉是我們的基礎量,但是我們不想只做大包粉。”朱曉靜說。她表示,目前全球範圍內恆天然的大包粉業務降至2/3,即使是原料部也將更多的產能往功能性蛋白、酪蛋白等高附加值原料升級。

整體來看,未來一年恆天然將致力於重整表現不佳的業務,降低債務,提升資本回報。“需要做的工作和需要彌補的損失有很多。”胡瑞爾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