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這樣認識孔子

可以這樣認識孔子

認識孔子,沒有什麼比孔子的自我介紹更貼近實際的了。

而在論語中至少有以下幾處孔子對自我身世的介紹。

何為《論語》

論語》是孔子與其弟子的語錄結集,儒家重要經典之一。結集工作是由孔子門人及再傳弟子完成的。《論語》名稱的來由,班固《漢書·藝文志》說:“《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這一說法,大體可信。原始記錄雜出於眾手,最後編定當在戰國初期,以曾參門人為主。 現在通行的《論語》20篇,內容以倫理、教育為主。《論語》在漢代有《魯論語》、《齊論語》與《古論語》等不同本子流傳,後來統一於鄭玄。現存舊注有魏何晏注、宋邢邴疏《論語註疏》、宋朱熹《論語集註》及清劉寶楠《論語正義》等,今注本有楊伯峻《論語譯註》。

可以這樣認識孔子

第一處:"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出自《論語·子罕》

【原文】 太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釋文】 太宰問子貢:“你老師是聖人嗎?為什麼如此多才多藝?”子貢說:“老天本來就要他成為聖人,又要他多才多藝。”孔子聽說後,說:“太宰瞭解我嗎?我小時候生活艱難,所以會幹一些粗活。貴族會有這麼多技藝嗎?不會有的。”

簡單直白。聯繫到孔子早年喪父,青年喪母,無依無靠,確實夠難的。從這一點說,孔子是一個普通人,和普通老百姓沒啥區別,小時候也從事體力勞動,可是孔子能夠身處逆境,而不向命運低頭,靠自己的刻苦和勤奮為自己爭得了機會。最終變成了一個不普通的人,而且成了千古以來的一個聖人,從這一點講,我們真的應該學習孔子的這種拼搏的精神。人靠的是精神,拼的不是背景,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你將成為你想的人。

可以這樣認識孔子

第二處:“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論語·為政》。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釋文】孔子說:“我十五歲就立志學習,三十歲就能夠按照禮儀的要求立足於世,四十歲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歲就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樂知天命,六十歲時能聽得進各種不同的意見,七十歲可以隨心所欲(收放自如)卻又不超出規矩。”

這是孔子生前說的重要的一段話,說完這句話的第二年,就去世了。這也算是孔子留給後人的遺言之一吧。所以,理解了這句話,就理解了孔子對我們的期望,我們就更瞭解孔子了。這裡說到的第一個時間點是15歲,這個時候的孔子做了一件事情,以至於影響了孔子的一生。這就是——志於學。孔子窮其一生來完成他的志向,立志可以說是孔子逆襲的重要法寶。人各有志,有大有小,立志我們要學孔子,要立大志。不要太容易實現的,要確立一個理想中才能實現的,這樣才夠大,才像個志向。如果我們聯繫孔子所說的話,就能夠找出來孔子的志到底是什麼。其實,至於學只是一個小目標,還不能算是一個大的志向。那麼,孔子大的志向是什麼呢?

可以這樣認識孔子

第三處:“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逰於藝”。出自《論語·述而》

【原文】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逰於藝。”

【釋文】志向在於道,根據在於德,憑籍在於仁,活動在於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做人。 “志於道”:可以解釋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遠,要希望達到的一種境界,肯定是比較高的那種。這個“道”,形而上、形而下的都有。這是教我們立志,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目的;“據於德”:立志雖要高遠,但必須從人道起步,從修身開始。所謂天人合一的天道和人道是要從道德的行為開始;“依於仁”,指依傍於仁,也就是說道與德如何發揮; “逰於藝”:“逰戲”的“逰”是“辵”旁,後來演變成了遊,即“游泳”的“遊”,“逰於藝”的藝包括禮、樂、射、御、書、數等六藝。

述而是論語的第七章,這裡主要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學習態度,孔子對仁德等重要道德範疇的進一步闡釋。從這句話中,可以明顯看出來孔子是如何提升志於學的,把至於學提到了一個

的層面。

或者可以這樣理解這句話:

志於道,說的是人生的方向。

據於德,為人的依據。

依於仁,處事的態度。

逰於藝,就是治學的方法。

作為一個自強不息的人,先要設立一個人生方向,然後用其一生去貫徹,這叫不忘初心,與自己比,要比昨天的自己更優秀。然後還要找到修身的依據——德,隨時警醒自己,修正自己,提高自己。等自己具備了條件,下一步就是如何融入社會,人畢竟不是生活在荒郊野外,總要和人打交道,那麼和人打交道的時候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仁。最後,提出了做學問的方法——逰於藝。只有從學習中找到樂趣,才是真正的學習。如果把學習當做任務,是不對的,至少不是孔子的方法。

可以這樣認識孔子

論語是一部重要的經典,裡面說了很多道理(治國,治學,修身,經商,處事,為人,立志,仁政,孝悌等等),單就孔子的學習態度和如何自己掌握命運這個話題,從上面三個地方可見一斑。當然,孔子之所以是一位聖人,遠比鄙人所能揣測的高之又高。這只是我個人的一點感想,特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各位也有所借鑑。


延伸閱讀,以前文章。

如何理解志。

如何理解學。

如何理解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