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耕说字-我的本意

文耕说字-我的本意

独步天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说:匠人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事先准备得心应手的工具,并且工具要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语出《论语·卫灵公》: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子贡何许人也?子贡,端木赐(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复姓端木,字子贡(古同子赣)。汉族,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话说孔子能够带领学生周游列国,路上所需的资金和人脉多亏子贡的疏通。

暂不说孔子,也不说子贡,咱这次就说这个工具吧。

工具是啥,就是要完成一件工艺品或者完成一件事情所必须的器具。换句话说,没有这个工具,就没法完成事先预定好的事情或者目标。再换句话说,你要是想上房揭瓦,必须得有梯子吧。没有梯子,房都上不去,何谈揭瓦。

所以,工具至关重要。

在历史上,因为工具的不同,甚至可以区分不同的时代。比如: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后来的热兵器时代,电子时代,和今天的信息时代等。文字创造之初,就有一些字反映了工具的重要性,和在生活中生产中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跟兵器相关的一组文字。

第一个就来说说“干”这个字。

先来看看干的字形吧。

文耕说字-我的本意

干的古文字写法

看着像什么?就算我不提醒,也能看出来吧,对,像树杈。那么这个树杈是干什么用的呢?

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是怎么解释的吧。这里主要引用的是《甲骨文字典》中的解释。

文耕说字-我的本意

干的解释,引自《甲骨文字典》

看到了吧。在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我们的先人也是讲究营养的,为了保证肉蛋白的摄入,一定要吃肉,吃肉就要捕猎,捕猎肯定就需要工具。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如果有一种工具能够制服野兽的脖子,那就是有效的工具,后来,人们发现树杈就是这个工具,即干,就是这个有效的工具。所以,在最初的捕猎中,这个干贡献巨大。在古文字中,狩猎的狩和战斗的戰的古文字都有这个干字。对于一棵树来说,树干(gan4)是主要输送营养的通道,树枝是次要输送营养的通道,所以,干(gan1)就是主要的,支(枝的本字)就是次要的。后来,就把跟太阳相关的十个符号称作天干,跟月亮相关的十二个符号称作地支。

与自然,与动物搏斗的主要工具就是干,那么与人作战的主要工具是什么呢?就是下面这个字。

文耕说字-我的本意

戈,古文字写法

就是戈。话说戈,可是冷兵器时代的常规武器,一根长三米的结实的木棍,手握一端,另一端固定一个有刃的锐器,既可以防身,又可以有效攻击对方。请看看在甲骨文字典中的解释(如下)。

文耕说字-我的本意

戈的解释,引自《甲骨文字典》

如果查阅一下商朝的历史或者甲骨文中的记载,其中有很多是关于战争的,一旦发生战争,就缺不了正面的进攻,正是戈的用武之地。当然,这个武本身就是手举戈而进军的会意。

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最基本的两个工具就是干和戈。所以,成语字典中出现了大动干戈这个词。现在知道为啥用干戈比喻战争相关了吧。

当然,除了干戈,一个战争还少不了其他武器。比干厉害的是戈(戈有锐器),比戈厉害的是什么呢?

就是下面这个武器。

文耕说字-我的本意

戊的古文字写法

对,就是这个字,今天的写法,就是戊。我们来一同看看甲骨文字典中的解释。如下。

文耕说字-我的本意

戊的解释,引自《甲骨文字典》

后来,这个戊字被地支借走,并且不还,为了继续表达武器的意思,于是就创了钺这个字。就是十八般兵器的钺的右半部分。

还没看到我,是吧。别着急。慢慢来。

因为还有比戊还厉害的武器。如下。

文耕说字-我的本意

戌,古文字写法

对,这个字就是今天的戌(读音xu1,不是戍shu4)。从字形上看,很容易可以看出,这种兵器比戊厉害。

文耕说字-我的本意

戌的解释,引自《甲骨文字典》

看看甲骨文字典中的解释,就能够对比出说文解字说的有点玄乎了吧。对了,丁酉年后就是戊戌年。即明年的干支纪年的排序,就是戊戌。

还没到我?这就到了,大家看到了吧,这么多兵器了,一个比一个厉害,从最初的干,然后就是戈,再后就是戊,之后就是戌,戌之后是什么?就是这个下面这个兵器了,对,就是

了。

注意啊,上图左下角的篆书,是伐,不是我,这是杨沂孙的一个错误。当然,后来的这个网站也没有注意到。这个书法字典的网站中没有收录甲骨文的写法,其实,甲骨文中,有我的写法,而且还明确标注了我的含义。见下。

文耕说字-我的本意

我的解释,引自《甲骨文字典》

甲骨文中我的解释。为啥是兵器呢?看下面这个图吧。

文耕说字-我的本意

好了,终于看到我这个兵器了。

很早的时候,我就用作人称代词了,按字源里的说法,就是久借不还。字源对我的解释及演变如下。

文耕说字-我的本意

我,《字源》中的解释

看出来了吧,我的本意就是一种兵器。好,现在我们来一同回味一下这些冷兵器时代的兵器啊。第一个就是戈,这个戈就是常规武器,也就是普通士兵用的兵器,领导普通士兵的长官肯定会有更高级的兵器,我们暂且不管他们的职称,就说他们用的兵器,肯定比戈高一级,从文字学考察,暂且就说是这个戊;话说,在这些兵器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兵器就是戟,其实,这个戟就是比戈多一个卯头,甲骨文中没有这个字,我们就先不分析啊。说到这个戟,不得不说一个历史名人,就是韩信,想当初,萧何追韩信之前,韩信就是一个普通的执戟郎。还是回来说冷兵器的戊,比戊更厉害的就是戌,从字形上就能很明显地看出来。因为商朝时期的历法非常厉害,戊和戌很早就被天干地支借走了,结果戊和戌的本意就用其他字代替了。幸亏我们今天看到了甲骨文,才能梳理清楚戊戌本也是指的兵器。

众所周知,普通士兵用的武器杀伤力最低,随着兵器级别的升级,兵器的杀伤力也就越来越高,比戈厉害的依次是戊,戌,我。当然,我们也要知道,随着兵器的升级,兵器的重量也就越来越大,如果普通人能够拿起戈不是问题的话,如果让一个普通人拿起戊和戌可能就是问题了,更别说拿起

这个兵器了。但是,在普通人心目中,每个人都想拿起我。。。。。为啥呢。因为能够拿起我的人都是领导,或者是将军,也就是说,拿起我的人,一般都是杀伤力很强,也能够坚持到最后不死的人。

每个人都想拿起我,问题是,你有多大的本领,你肯定知道我的重量,你有这样的能力吗?你能够拿起我并且挥舞自如吗?能够勇猛杀敌吗?如果可以,那你就配的上用我,如果不可以,你就不配。

于是,我们今天的人都知道,我,慢慢就成了一个人称代词了。问题是,很多人都忘记了我的本意。

赵文耕老师幼承家学,后拜京城明家寒石为师,专习隶书,跟随《甲骨文字典》主要编纂者黄波先生学习古文字。跟随桑敬民老师学习中国文化传承。现总结所学,在北京东城鼓楼开设了“少儿书法班”,“甲骨文与中国文化”等系列课程,可以为中小学做公益讲座,欢迎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