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克大學前招生官揭祕國外名校錄取內幕,不知道要吃虧


杜克大學前招生官揭秘國外名校錄取內幕,不知道要吃虧

『想考高分的人,都關注了考滿分』


杜克大學前招生官揭秘國外名校錄取內幕,不知道要吃虧

申請美國名校的學生越來越多,面對眾多優秀的申請者,美國大學如何做出選擇?

前杜克大學招生官Willie表示,為了招到優秀的學生,美國頂尖大學有一套非常複雜的選拔流程。不像中國大學,只需提供高考成績。美國大學會衡量學生的各個方面,標準化考試成績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可能只佔1/5、1/6的份額。

招生官一般都會考核6大申請因素,每一方面的滿分是10分(兩位老師都給5分),加起來就是60分。幾乎沒有一個學生能達到60分。

對於一箇中國學生來說,如果ta能拿到46-47分,在申請EA、ED時,ta很有可能會得到名校的錄取。如果ta能達到47、48、49甚至更高的分數,在申請RD時,也能獲得多所美國頂尖大學的錄取。

美國頂尖名校錄取因素主要有這6個方面:

1、高中課程及課程強度

2、GPA

3、標化考試(TOEFL、SAT、ACT)

4、推薦信

5、文書(PS和why文書)

6、課外活動

課程強度

儘管每所高校有自己獨特的審理流程,但大部分流程是相似的。常春藤級別的頂尖名校會用學術指數系統Academic Index(AI)對申請人進行學術打分,打分範圍是1-5分(有的學校是1-7分),最低分是1,最高分為5。

大部分學校對學生的申請會有兩輪評估。假設第一位招生官給你的課程強度打了5分,也就是滿分,第二位招生官也給了5分,那意味著你在課程強度方面得到了完美的10分。而如果兩輪評估後,你只得了2分(最低分),那說明兩位招生官都只給了你1分。

這裡告訴中國學生一個好消息,中國高考課程難度可以達到4分、4+、5-、甚至5分的滿分,這說明美國大學比較認可中國高中課程的難度。 除了一般高中,很多國內申請人就讀的是國際高中。

如果你讀的是A-level課程,你在課程強度基本可以得到5分的滿分,因為A-level課程強度是非常大的。

IB課程:如果修了4門高級課程,可以得5分;如果少於4門,那麼招生官給給你的打分會在5分之下,可能是4分的樣子。

AP課程:如果修了10門以上AP課程,可以得到最高分。7-10門AP得分是4或者4+;少於7門,可以得到中等的分數,3分。

這裡有一個問題:學生有能力選修更多的AP課,但有的高中學校由於自身課程設置的原因,不能滿足學生修讀10門AP課的願望。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應該儘量挑戰課程強度,修滿學校能提供的AP課,在審核的時候,招生官會理解的,依然會給到4分。

如果選了很多難度高的課程,但是成績不好,那對申請也是不利的。

GPA

杜克大學前招生官揭秘國外名校錄取內幕,不知道要吃虧

成績分成ABCDF五檔,如果成績在90+,那麼屬於A學生;成績在80-89之間,屬於B,以此類推。

A 90-100

B 80-89

C 70-79

D 60-69

F 低於60

在申請的時候,美高學生是提供9-11年級(國內是初三-高二)這三年的成績。如果是全A學生,即所有課程都是A(門門課程都是90分以上),那ta可以得到滿分。如果滿分是5分,兩位招生官都給了5,那學生在這一項得分是10。

如果成績單有1-2個B,學生也有可能得到5分,前提是這個B出現在9年級(國內是初三)、最晚是10年級(高一)。

單純看GPA高低是不夠的,招生官除了看平均分,還會看成績的走勢。舉個例子,有兩名學生的高中GPA是相同的,都是3.7,其中一名學生成績呈下降趨勢,從9年級 4.2 的 GPA 到11年級的 3.6;而另外一名學生的成績是上升狀態,從最開始年級的 3.2 慢慢上升到 4.7(AP課程會加權,比如一般的課程滿分是4分,而AP課程則是4.5或者5分)。在招生官的眼裡,這兩名學生得到的分數是不一樣的,學術潛力也是不一樣的。成績下滑的學生,招生官是不太喜歡的;而第二位學生,儘管一開始成績不太好,但自己很努力,而且成績也跟著一直上升,在招生官看來,進入大學後,這種學生也會保持這樣良好的狀態。

標準化考試

杜克大學前招生官揭秘國外名校錄取內幕,不知道要吃虧

先說託福。國際生申請美國大學需要託福成績,不過你可能不知道,託福成績並不在打分範圍之內。如果國內學生想申請美國頂尖大學(Top10),建議你的託福成績達到110+。如果託福成績稍低,可以選擇ED申請。

在打分系統內的是SAT和ACT。大學對這兩種考試沒有偏好,你可以自行選擇。如果申請頂尖大學,你可以遞交SAT+SAT2或者ACT+ACT寫作。

用ACT申請,建議中國學生分數在33分以上;如果考了35甚至36,招生官會給你標化一項打滿分,也就是5分,ACT34分對應4.5,ACT33分對應4,以此類推。

用SAT申請,如果想被頂尖大學錄取,建議reading部分要考到680+,加上800分的數學,總分需達到1480+.如果閱讀低於680,招生官會質疑你的英文閱讀寫作能力。

課外活動

杜克大學前招生官揭秘國外名校錄取內幕,不知道要吃虧

很多學生和家長有一個錯誤的認知,他們認為成績是最重要的。但其實標化成績只佔申請的1/6,在整個打分系統內也只佔1/6。如何去安排自己的暑假?很多學生會錯誤地把這2-3個月的時間都拿來學習,分數得到一個小幅度的提升,比如ACT從32分提高到33分,在招生官看來,這其實沒有什麼意義。

能讓你從申請者脫穎而出的是你花這幾個月的時間去做有深度的、改變社區的課外活動,或者是認真策劃構思文書寫作。這比成績提高一兩分更重要。

對於頂尖大學申請,標化成績絕對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像杜克大學,每年都會拒絕幾百個SAT/ACT滿分的學生,因為學校無法從成績判斷學生是否具備改變學校、影響社區的能力。名校看重的是你能給學校貢獻什麼。

而名校的申請者90%以上是學霸,僅有高分是不夠的。但中國學生和家長容易進入的誤區是太重視考試成績,往往把假期都用於考試培訓,而沒有花時間在軟性背景的提升上。

那中國學生在申請美國大學時,一定要具備美式思維,不要被中式思維誤導。

真正的美式思維是這樣的:

學校不會根據你的標化成績和高中學術表現直接錄取你,成績只是敲門磚。學校看到你的成績優秀,才會開始考慮錄取你。美國名校希望看到你加入學校後真正可以為學校帶來什麼、將來可以為社會帶來什麼。因此,你需要通過課外活動向招生官證明你是一個具有領導能力的人,有真誠、社會責任感和領導才能。

如何判斷學生值得錄取(錄取後會成為學校的貢獻者)?招生官會衡量學生和學校之間的匹配度。如何衡量呢?他會分析學生的學術潛力、興趣愛好、天賦特長、才能技能等,將這些方面和學校的使命、價值觀、能提供的資源相匹配,如果匹配度高,那就會給學生髮錄取。

課外活動是非常重要的參考因素。課外活動可以是任何領域的,也就是說參加什麼課外活動不重要,重要的你能回饋給這個社團或是組織什麼東西。課外活動含金量的評估是通過這三個方面:1、持續性;2、深度;3、領導力。

中國學生和家長對課外活動的理解是做義工,這也是誤區。什麼時候你應該做義工?只有你當真正想為弱勢群體做一些貢獻的時候,真正是因為想去做才有意義。如果你不喜歡這一類活動,就不要去做。

你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做活動,你喜歡寫作,可以在校報或者其他刊物發表文章,你喜歡辯論,可以做一個有影響力的辯手,你喜歡理工科,也可以在這一領域做出自己的特色活動。等等。

談到持續性,不是指一個活動要連續做兩到三年,而是指圍繞一個主題做一系列的活動。比如要圍繞環境科學做課外活動,你是青島的學生,熱愛家鄉,關心家鄉的環境,看到滸苔侵襲、綠藻造成的海水富氧化災害現象。你去研究怎麼改善,控制滸苔的侵襲,寫博客發出自己的觀點,組織民眾、政府人員討論這一問題,同時你還可以做一些慈善的義捐、義賣籌集資金,為今後控制滸苔、改善海洋環境做貢獻。這就能展示你的持續性。

再談深度。做活動不能只流於表面形式,還是以上面的海洋環境治理為例,你不能說去海邊撈幾次綠藻就算深度做了活動。你也不能空口說你對環境科學感興趣,但沒有任何活動體現。而寫博客呼籲民眾、籌集善款等行動才是切實改變影響了社區,才稱得上是深度參與。招生官會通過你目前對資源的利用來判斷你以後是否能同樣給大學社區帶去改變。

領導力不是一個頭銜(學生會會長等),也不是一個稱號,不是發號施令,而是組織能力、合作能力、引領能力。當然,你有這些能力,還有具體的職位頭銜更好。

文書

杜克大學前招生官揭秘國外名校錄取內幕,不知道要吃虧

文書是最重要的申請因素,通過文書,招生官才能知道你是怎樣的一個人,有什麼特質,你會不會為社區做貢獻。還是老問題,很多學生寧願花整個暑假學習託福、ACT,而不是花時間做課外活動、好好構思非常重要的文書。如果你的文書非常精彩,標化稍微低一點也沒有關係。

下面是幾點文書寫作原則。

1、不要羅列活動、獎項。幾乎每一個申請頂尖名校的學生都有獎項和活動,文書是展示你想法、價值觀的,你可以選一個活動敘述,具體寫自己為什麼做這個活動,這個活動帶給你什麼感受,你有什麼想法...

2、如果你要申請名校,尤其是頂尖名校,記住這一點:文書寫作是艱鉅的挑戰過程。如果容易,那每個人都能申名校了。正因為很難,所以你要花心思、花時間去思考,問問自己為什麼要申這所大學。每所名校是不一樣的,提供的資源也不一樣,你要思考如何將學校的資源與自己的背景結合,如何最大化利用學校的資源,看這所大學是不是真的適合你。而如果動筆之前,你沒有做功課,你再優秀,大學也不會錄取你。

3、選校的時候不要一味看排名,每一所大學都是特殊的,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哈佛的文科要強一些,MIT是理工科強校。在申請之前,你就要想清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以及未來想成為的人。如果你想成為頂尖的工程師,你就會選MIT,而不是哈佛了。你要花時間去研究自己和學校之間的匹配度。

如果你文書寫得精彩,在招生官的打分系統裡,你可以得到4分。這是非常突出的。很少有學生能得到5分的滿分。

推薦信

杜克大學前招生官揭秘國外名校錄取內幕,不知道要吃虧

每所大學需要三封推薦信,一封來自counselor(升學導師),中國沒有counselor,可以找班主任。除了counselor,還要找兩位學術方面的老師。比如你喜歡理工科,你找的推薦人最好是理工科老師。

除了這三封必須的推薦信,你也可以提交額外的推薦信。你上了美國大學的暑期課程,推薦人就可以是上課的大學教授。你做了一些研究(實驗),項目裡的研究導師可以給你寫推薦信。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找你認為非常重要非常出名但其實不瞭解你的人寫推薦信。招生官會認為你是找人來吹捧你,這在申請中其實是吃虧的。

招生委員會希望從推薦信中瞭解你的學校以及你所在的班級。推薦信提供了有關你的背景環境的信息,這樣,招生官員就能更好地評價你。這類推薦信常常會談到你在班級的排名、學校GPA成績的計算方法、你所學課程的深度和廣度、你在學校裡的影響力以及你參與課外活動的情況等。

在請老師寫推薦信之前,你一定要和老師做個良好的溝通。你希望ta在推薦信中展現你哪些能力、哪些品質,這樣才能協作起來把推薦信寫好,雖然你沒有權利看推薦信的內容。

本文分享自:前杜克大學招生官Willie Dixon的直播課,Willie Dixon在杜克大學招生辦公室任職十年,審核過數以萬計的申請材料。

杜克大學前招生官揭秘國外名校錄取內幕,不知道要吃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