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九名登山者遭遇神祕未知力量慘死雪山荒野,至今仍是謎題

1959年冬天,一支九人的蘇聯滑雪登山隊,去往烏拉爾山脈探險後一去不歸。最終九人在一座當地土語喚作

“死亡之山”(Kholat Syakhl)的山坡上被發現全部身亡,且近60年過去,幾經調查,事故原因至今成謎。因領隊名叫伊戈爾-達洛夫,人們稱這起20世紀著名的未解之謎為達洛夫事件。關於事件,謠傳和誤傳的版本眾多,本文力圖還原最真實的事件過程。

60年前,九名登山者遭遇神秘未知力量慘死雪山荒野,至今仍是謎題

這支登山隊原有十人都是烏拉爾工業技術學院的校友,八男兩女,野外經驗豐富,都持有蘇聯的高級證書。年齡最大者38歲,其餘都在20-24歲之間。

60年前,九名登山者遭遇神秘未知力量慘死雪山荒野,至今仍是謎題

1959年1月底,一行十人乘車抵達探險路上最後一個人類定居點維扎,準備出發,其中一名隊員Yuri Yudin 因身體不適,先和隊友們告別,成為唯一的倖存者。隊伍原計劃抵達烏拉爾山脈的Mt.Otorten,距出發地約80公里,最終全部喪生在目的地南方10千米左右的地方。

60年前,九名登山者遭遇神秘未知力量慘死雪山荒野,至今仍是謎題

隊長達洛夫原定在2月12日左右可以返回,但直到20日仍無音訊,隊員的親屬不得不報案要求搜救。幾天後2月26日,

搜救隊員在“死亡之山”上發現了隊員們遺落損壞的帳篷。很快,在距帳篷約500米處的樹林邊緣,兩具遺體最先被發現,他們沒穿鞋子,衣著單薄。在樹林到帳篷的這段距離內,又找到三個人的遺體,似乎都保持著嘗試返回帳篷的姿勢。

60年前,九名登山者遭遇神秘未知力量慘死雪山荒野,至今仍是謎題

60年前,九名登山者遭遇神秘未知力量慘死雪山荒野,至今仍是謎題

這五名遇難者都沒有致命傷,經法醫鑑定死於低溫。另外四名遇難者的尋找花費了更多時間,直到5月初,在進入樹林75米處積雪的溝壑裡,才發現最後四具遺體。他們穿的比之前發現的五名遇難者要好,猜測先遇難的五人將自己的裝備讓給了這四個人。

蹊蹺的是,這四人中三人有致命傷,Brignolles顱骨被擊碎,Dubinina和Zolotaryov胸部受創,肋骨斷裂。女隊員Dubinina死狀極慘,她失去了舌頭、眼睛和一部分嘴唇。

至此可以梳理出事件的一些關鍵細節:

1.隊員中六人死於低溫,當時環境惡劣,溫度在零下25到30攝氏度;另三人死於致命傷,但也沒有外傷的傷口;

2.事發地周圍沒有其他人經過的痕跡,也沒有雪崩或類似爆炸留下的痕跡,官方也沒有當時火箭或是導彈的發射記錄;

3.帳篷是從裡面被割開的,衣服和鞋子大多留在了帳篷附近。顯然某種原因迫使隊員們倉皇之中全部逃離帳篷,由不知為何試圖返回。

調查人員和軍方找不到線索,一度猜測是當地土著居民曼西人襲擊了隊員們,但法醫專家否定了這種說法,因為造成其中三人致命傷的力量顯然非常強大,不是人類可以做到的。最終當局將造成事故的原因定性為“未知的強大力量”,調查無疾而終。

60年前,九名登山者遭遇神秘未知力量慘死雪山荒野,至今仍是謎題

近60年了,人們關於這起神秘事件的猜測和議論仍沒有停止。有人從科學的角度提出假說,隊員們離開帳篷可能是因為對附近突然出現的低頻聲波的恐慌,或是因為“反常脫衣現象”(在極度寒冷情況下人體收縮發熱造成的燥熱錯覺會使人錯誤地脫去衣服),在帳篷外的黑暗中迷失方向而凍死,而其中三人的外傷則用動物襲擊或是跌落後摔在岩石上來解釋。

幾十年間也有不少記者和電視臺做過節目調查,關於雪人或其他怪物的這些傳言最後都因為證據不足而不了了之。更多人質疑蘇聯當局掩蓋了真相懷疑軍方在事故地點附近進行了武器試驗,放射性武器的攻擊殺死了這群登山者。有報告稱遇難者的衣物有很高的放射性水平,且有人那段時間在事發地附近多次目擊到“明亮的飛行球體”。

60年前,九名登山者遭遇神秘未知力量慘死雪山荒野,至今仍是謎題

另有一種猜測具有較高的合理性。九人可能是在“死亡之山”迷了路,因為這群經驗豐富的登山者竟然是在有小雪崩風險的山坡路徑上扎的營。夜晚心存疑慮的他們可能誤將夜間訓練的蘇聯軍機(也解釋了亮光)的噪聲當作雪崩,逃出帳篷後沒能經得住低溫,而後續真正的雪崩將倖存的四人掩埋,滾石造成了他們的內傷。

包括倖存隊員Yudin在內和不少調查專家都相信登山隊是誤入了蘇聯軍方山上設立的秘密試驗基地,因此事件真相被保密。蘇聯當局確實曾封鎖關於這起事故的消息,但後來調查資料都在上世紀80年代末通過各種途徑公開了。仍有一點可疑的是,公開的調查報告裡全部沒有關於遇難者內臟器官的檢驗結果。

60年前,九名登山者遭遇神秘未知力量慘死雪山荒野,至今仍是謎題

至今,這起事件也沒有人能給出一個合理的調查結果,成為了一個迷題。前兩年美國和俄國還聯拍過一部電影《達洛夫事件》,就是改編自這起真實事故,電影構思非常不錯,有興趣可以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